竹林七賢:以酒為名的劉伶

蘇軾在《和頓教授見寄用除夜韻》詩中提到了兩位愛酒之人,一位是陶淵明,“我笑陶淵明,種秫二頃半。婦言既不用,還有責子嘆。無弦則無琴,何必勞撫玩。”蘇軾雖然很敬重陶淵明,但對他飲酒這件事,還是不以為然的。另一位就是劉伶,“我笑劉伯倫,醉發蓬茅散。”劉伯倫就是劉伶,竹林七賢之一。

竹林七賢:以酒為名的劉伶


今天我們就要來說一說劉伶,劉伶是魏晉時期的名士,他嗜酒如命,被稱為“醉侯”。他曾任參軍,後因為無所作為而罷官,之後朝廷徵召他入朝為官,被他拒絕了。劉伶嗜酒到什麼程度呢?史料記載“劉伶嗜酒,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隨之,曰:‘死便埋我。’”劉伶常常乘著鹿車,帶一壺酒,讓人帶著鍬跟著,說如果我醉死了就把我埋了。他的老婆擔心他的身體,把家裡的酒都倒了,酒具也毀了,嚴厲要求他戒酒。劉伶迫於老婆的壓力,只好同意戒酒,但酒癮太大,必須在神靈面前起誓,要他老婆準備酒肉。劉伶老婆信以為真,於是準備好了供臺和祭品,只見劉伶虔誠雙腿跪下禱告“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說完之後,便跳上神臺,拿著酒瓶就往酒裡送,不一會就醉倒了。

還有一件劉伶匪夷所思的酗酒行為。一次,有幾位客人慕名來拜訪劉伶,劉伶正好喝酒喝到興頭,高興得把衣服都脫光了,在家裡裸奔。客人看到這番光景,自然看不下去,便對他有所譏諷。劉伶卻滿不在乎,說“我以天地為住宅,房屋為衣褲,你們為何要跑到我褲襠裡來?”


竹林七賢:以酒為名的劉伶


上面說的是劉伶的經典段子,這身為竹林七賢之一的他有什麼流傳千古的作品呢?劉伶嗜酒,懶得動筆,但也作品流傳下來。一個是《北芒客舍》,一首五言古詩,是他罷官後所寫的,抒發困頓的心情和思鄉之情;另一篇是《酒德頌》,在文中,劉伶不遺餘力地為縱酒任性,藐視社會道德準則的生活方式搖旗吶喊,擊鼓助威。劉伶傳世的作品也就只有這兩篇了。

在中國的傳統價值觀上看劉伶,在學術上他是乏善可陳,在生活上他也是終日酣醉,藝術上也沒有一技之長。這樣的人在所處的時代卻被認為是最著名的賢士之一,在身後也受到許多文人墨客的廣泛崇拜。司馬光對劉伶成為賢士就極盡反諷,他認為劉伶一天到晚醉酒,無所事事,根本稱不上賢者。

劉伶成為賢士,自然得益於他所處的時代背景。東漢末年分三國,那是宦官擅權,軍閥混戰的時候,那是慷慨悲涼,英雄輩出的時代。當然,那也是一個充滿黑暗、醜陋、偽善的社會,有一部分文人,手無縛雞之力,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於是就有了避世的想法。他們靠著烈酒來慰藉心靈,逃避現實。竹林七賢中的其他人,如阮籍,嵇康,他們也是借酒避世,但相比劉伶,他們常常在作品中流露出壯志難酬的悔恨。只有劉伶,除了喝酒,還是喝酒,比起阮籍等人的“半醉半醒”,更是醉得驚世駭俗。

竹林七賢:以酒為名的劉伶

面對黑暗的社會,品格高潔、性格剛烈的名士唯有通過酒精來忘卻現實的壓迫,唯有飲酒,才能體會到生命的真諦。他們內心的苦悶,也是腐儒們不能理解的。司馬光不能理解一天到晚醉酒,一事無成的劉伶怎麼就成為了賢者,換個角度想想,像李白、張旭等名人,都是因為有其他看家本領,才流芳百世,也才在中國酒榜上和劉伶同列,從這點看,就更讓人佩服劉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