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了,我們如何更好地運用儀式感?基於人類學與心理學的探討

為什麼是3年?

據2011年1月1日到2020年2月29日的百度指數顯示,“儀式感”作為關鍵詞的搜索量從2015年開始逐漸增長,2016年末開始超過平均值。

與此同時,在微博、微信、知乎等知名社交平臺上,談論“儀式感”的文章也從2016年開始逐漸增多。

3年了,我們如何更好地運用儀式感?基於人類學與心理學的探討

到現在,已經3年了,“儀式感”顯然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難以捨棄的一部分。

既然我們討論“儀式感”至少已有3年之久,那麼我們可以如何更好地運用儀式感呢?


Ⅰ. 從人類學和心理學看“儀式感”

人類學

儀式研究是人類學研究領域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法國著名人類學家阿諾爾德·範熱內普在其著作《過度禮儀》中提出了「 過渡禮儀模式 」,即分離—閾限(過渡或邊緣)—聚合三階段模式 。

他認為:“每一個體的一生均由具有相似開頭與結尾的一系列階段所組成:誕生、社會成熟期、結婚、為人之父、上升到一個更高的社會階層、職業專業化,以及死亡。其中每一事件都伴有儀式,其根本目標相同:使個體能夠從一確定的境地過渡到另一同樣確定的境地。

例如,畢業典禮就是我們從大學生過渡到“社會人”的儀式,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所體驗的感受與情緒,可視為儀式感。


心理學

「 表現原理 」

一般認為,情緒導致行為,比如難過使我們哭泣,微笑使我們快樂。

而被視為“當代心理學之父”的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的「 表現原理 」卻認為:情緒和行為之間是相互影響的,行為對情緒同樣具有作用,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例如,人們微笑是因為快樂,同時人們也會因為微笑而變得快樂起來。

也就是說我們更可能不是因為有某種情緒而做出某種行為,而是因為有了某種行為,才會有某種情緒。

我們對於儀式感的應用,其實暗含了表現原理。例如,比起早餐在街邊隨便買個燒餅邊走邊吃,你會覺得在餐廳吃一頓豐盛的早餐更有儀式感,心情也會更好更有活力,更可能發出“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的感嘆。

3年了,我們如何更好地運用儀式感?基於人類學與心理學的探討

「 錨定效應 」

錨定是指人們傾向於把對將來的估計和已採用過的估計聯繫起來,同時易受他人建議的影響。

當人們對某件事的好壞做估測的時候,其實並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好與壞,一切都是相對的,關鍵看你如何定位基點。基點定位就像一隻錨一樣,它定了,評價體系也就定了,好壞也就評定出來了。

從這一角度看,儀式感中的儀式可以理解為心理上的錨定,我們對自身或事情的心理判斷是基點定位的關鍵。

比如,你的上司跟你說,每次寫方案前必須列提綱,才能幫助你更好地完成方案,這成為你的認知框架,那麼“列提綱”就是你寫方案這件事的基點定位(初始值),這就像錨一樣制約著你對能否更好完成方案的估測。如果某次你在寫方案前沒有列提綱,你可能會認為你將不能更好地的完成方案。


Ⅱ. 如何更好地運用儀式感?

基於以上的初步探討,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更好地運用儀式感,為我們的生活及我們自身帶來更多積極推動。


為情境創造標誌性

通過為情境創造標誌性,告訴你的大腦,你現在需要轉換情境,使你的大腦狀態從前一情境過渡到另一情境,從而使你更順利地過渡到新情境,減少不適感帶來的情緒問題。

這個標誌性,不僅包括行為、也包括環境。

比如,當你下班回家後想從煩悶的工作狀態中脫離出來,進入高效的學習狀態,那麼你可以把書房佈置成你喜歡的樣子,木質的書架、勵志的書籤等,這一環境就是標誌性,在開始學習前聽一首你喜歡的、能舒緩你身心的歌,這一行為就是標誌性。

以上情境,我們可以稱之為“學習的儀式感”。

長此以往,你的大腦就會形成記憶,進入狀態也會更順利自如,從而有利於達成高效的學習。

其他情境也適用。

3年了,我們如何更好地運用儀式感?基於人類學與心理學的探討

用積極行為趕走壞情緒

積極的行為會給我們帶來積極的情緒,當我們被壞情緒困擾時,可以利用積極的行為使我們儘快擺脫困擾。

比如,你今天因為工作上的事感到很氣憤,久久不能平,那麼你可以做一些你喜歡或能讓你感到開心等積極情緒的事情,做一個芝士蛋糕、來一次夜跑等,或者看搞笑綜藝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這些積極行為的“儀式感”,能夠幫助你儘快地從壞情緒中走出來。

這就像有些“吃貨”每次不開心的時候,都會去飽餐一頓。

適當利用自我暗示

在心理學上,自我暗示指通過主觀想象某種特殊的人與事物的存在來進行自我刺激,達到改變行為和主觀經驗的目的。

通過對自我暗示的適當利用,可以有效影響基點定位,對自身或事情作出更為積極的估測,從而對實際行為產生影響。

比如,你想考上某所大學,經常對自我進行積極暗示“只要努力學習就一定能考上”,這會成為你的基點定位,每天努力學習便會成為你的日常,因為你會覺得越努力學習就越有希望考上,這就是你對考上某所大學這件事的估測。

3年了,我們如何更好地運用儀式感?基於人類學與心理學的探討

建立有效的連接

這裡的連接可以是人與人、人與事的連接,當你在其間建立起有效的連接,事情將會變得更加美好,事半功倍。

比如,你與伴侶間的週年紀念日、每天清晨的早安吻、每個週末的郊遊等,都是你們之間的連接,是否為有效的連接取決於你們雙方對這些連接的認可度與愉悅度。

人與事之間的有效連接同理,比如你對某件事的認可度或接受度高,你處理它的時候不會感到厭煩,或感到充滿動力。

3年了,我認為儀式感對於我們而言仍然是一個很重要的存在,它讓我們的生活有了更多的可能與意義,而運用好儀式感,也將會使我們更好的去過生活,而不僅僅是為了生存。


以上僅為個人淺見,歡迎一起討論。

作者 | 滿月的鳳凰

簡介 | 筆之所及,予人省思,留以餘溫

不定期持續更新,@滿月的鳳凰 與你一起探討各類觀點/知識,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