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的人生,離不開“塑料表達力”

1

前幾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個詞:

塑料表達力

說是形容那些表達能力基本忽略不計的狀態。

平庸的人生,離不開“塑料表達力”

與這個詞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另一個詞:黑白屁

平庸的人生,離不開“塑料表達力”

我們把那些用豐富的語言花式吹捧稱為彩虹屁,與之相反,語言匱乏到看見漂亮的,只會說“真好看”的,就是黑白屁。

同樣是對高郵鹹鴨蛋的“安利”,汪曾祺能這樣說:

高郵鹹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乾、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而不太會表達的人“安利”起來,大概就只會說:

這是什麼神仙味道,真的很好吃!

很多人對別人描述一件事、一個物品時,常會覺得詞不達意。內心的感知雖然波濤洶湧,但是說出口的卻是涓涓細流:

“我為什麼就這麼不會說呢?”

2

出於一些喜好,日常空閒的時候,我會做一些韓語翻譯。

翻譯視頻、新聞稿,搬運一些韓網帖子等。

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有時候我的腦子裡明明知道一句話的意思,但是要用中文表達出來時,就會突然想不到特別貼切的詞語來。

這樣翻譯出來的文字,自己看著也會感覺到“就是哪裡差了那麼一點”。

但是那一點,一時之間總是找不出來。

後來偶然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外網搬運博主分享自己對翻譯的看法。

裡面提到:翻譯外文時,良好的母語表達能力是必須具備的

我恍然大悟。

之所以想不出更貼切的詞語來,是因為自己文字儲備還不夠豐富;

之所以覺得自己無法完全表達出原句意義,是因為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還有待提高。

所以翻譯這件事,不僅要有外文的詞彙儲備,更是建立在堅實的母語表達能力上的。

擁有良好的文字表達能力,才能讓你將腦海裡所想的,組織起一段精準、甚至美好的文字。

這也是為什麼大家總在強調寫作能力的重要性。

正如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詞條《14:寫作流程》裡所說的:

輸出才能加速成長,而寫作是輸出最常見的形式之一,因此掌握寫作流程,具有很強的必要性。

這也是為什麼從小學到高中,寫作安排了那麼多的課時。

到了職場,善於寫作的人,更善於總結、表達,演講能力往往也更高,通常會有更強的競爭力,發展也會更好。

3

表達能力,不僅體現在書面表達上,還體現在懂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上。

最近在一檔育兒真人秀上,看到了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

爸爸要帶著孩子去注射疫苗,他以為只有小兒子需要注射,所以告訴了大兒子,讓他不用害怕。

到了醫院後,醫生告知大兒子也需要接種另一種疫苗,爸爸便答應了。

原本以為自己不需要挨針的孩子,突然感覺受到了欺騙,接種過程中便傷心地哭了起來。

打完針,我以為他會坐地上大吵大鬧,哭個沒完沒了。

沒想到他卻擦擦眼淚,對爸爸說:

“我現在討厭爸爸,以為爸爸騙了我,我現在很傷心。”

爸爸聽聞,一邊說“對不起,爸爸也不知道要這樣”,一邊親吻他,給他安慰。

然後看到屏幕上飄過來了好幾個彈幕,無不都在說一句話:他真是情商高的孩子啊,這麼小就懂得表達自己的情緒。

他也的確顛覆了我以往對2、3歲孩子的認知。

我以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表達情緒的方式就是哭,並且讓人猜不到原因。

其實不說小孩,我們不也時常這樣嗎?

在生活裡,兩人之間相處的時間一長,彼此之間常常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衝突和矛盾。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當兩個人在相處的時候,很多人其實都不太會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生某個人的氣時不是冷戰就是大吵大鬧,覺得被傷害了就也傷害回去……

這樣的溝通方式非但不能把問題說清楚,還會把兩個人之間的問題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如果能夠懂得把自己真實的感受用語言表達出來,讓彼此能夠從對方的描述中瞭解彼此的想法,那麼即使有意見不合的地方,也不至於達到關係惡化的地步。

溝通的基礎,是精準的表達。

TED掌門人克里斯·安德森在《演講的力量》中講到:

有效溝通的本質是你能通過語言和文字,讓對方理解他原本不懂的東西。

學會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表達能力。

平庸的人生,離不開“塑料表達力”

4

想到曾在知乎看到的一個問題:表達能力對一個人來說有多重要?

底下的回答是:表達有兩種,書面、語言。哪一種好了,都足夠你在這世界立足。

表達是一種工具,就像喝奶茶的吸管、喝湯的勺子,可以沒有,但是有了生活才會更幸福。

表達能力就代表著你是否擅長利用這一個工具,善於利用,就能獲得便捷。

最後用羅振宇的話與大家共勉:

職場,或者說當代社會,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表達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