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8歲妹妹就走進了婚姻的墳墓

在咱們中國,兩個年輕人要結婚,要準備很多禮節,有定親,有會親報日,最後才能舉報婚禮。這個習俗能夠從古流傳至今,說明能夠得到一代代人的認同,也有它流傳下來的價值。其實這個習俗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咱們要明媒正娶那就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其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句話從古自今荼毒了多人的婚姻。中國古代文學經典《孔雀東南飛》講的就是中國式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悲慘婚姻,焦仲卿和劉蘭芝為了反抗這種命運雙雙殉情。我妹妹的失敗的婚姻也是我父母一手造成的。

散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8歲妹妹就走進了婚姻的墳墓


記得妹妹結婚的時候才十八歲吧。那時家裡窮,妹妹上了初一就輟學了,跟著舅舅去咸寧做過事,後來又跟著表姐她們去了浙江,可以說南征北戰。妹妹結婚早這件事還得從我姐說起。

九十年代我們還住在大山裡頭,我們的頭上貼著大山的標籤,大山的頭上貼著貧窮的標籤,姐姐小學沒有畢業就跟著灣裡的年輕人出去闖天下了。那時候我也就十多歲的樣子,不理解外面的世界,也不瞭解外面的世界,只覺得大山裡頭才是唯一的世界。直到姐姐從外面的世界帶回來了收音機,帶回來了磁帶,帶回來了美妙的音樂,楊鈺瑩的那首歌《我不想說》深深吸引了我,讓我憧憬外面的世界,讓我知道其實對於姐姐來說輟學也許並不痛苦,外面的花花世界早就撫平了心中的憂傷。

果不其然,從大山外面的世界陸陸續續傳來消息,彎子裡面有好多女孩跑了,跟人家男的跑的不見了,姐姐也是其中一個。​那時候沒有電話,目不識丁的父親火冒三丈,卻又無可奈何。我到現在都記得那時候父親逢人就氣呼呼地大罵姐姐,就當這個女兒生到茅坑裡去,就算沒有這個女兒,永遠都不要這個女兒回到家裡來……

散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8歲妹妹就走進了婚姻的墳墓


那時候我還不太瞭解姐姐跟人家跑了是什麼意思,只知道過年了姐姐應該總要回來吧。可是連續三年,寒冷的冬天期盼過年,期盼姐姐回家,三年都不見姐姐的身影,杳無音訊,彷彿人間蒸發。​後來灣裡人有男孩子外出打工帶回來了外地的媳婦,成了灣裡最新奇的新聞,家家戶戶都誇獎那個男孩子了不起,帶回一個外地老婆,並且一分錢都不用花。外地的媳婦是一件新鮮事,她不懂我們的方言,我們也聽不懂她的方言,放在現在就相當於取了一個洋媳婦一般新鮮。外地媳婦在灣裡的回頭率特別高,她也知道自己成為別人議論的話題,但是她聽不懂,所以她得努力學習我們的方言,不但要聽得懂,還要會說我們這裡的方言,慢慢讓自己本土化。我也漸漸知道我親愛的姐姐在外面的世界某一個陌生的灣裡,也成為了一個他人眼中新鮮的“外地媳婦”。

歲月從不因誰的缺席而停止流淌,妹妹也長大成年了。那時候奶奶還健在,她勸說父親,早點為妹妹找個人家嫁了,千萬別讓妹妹學了姐姐,去外面打工跟人家跑了,到那時候就後悔莫及,等到父親老了想去女兒家走走,那就沒地方可去的。​父親把奶奶的話聽到心裡去了,但是不可否認,前車之覆,後車之鑑。姐姐已經遠嫁他鄉,不用奶奶提醒,父親也不會讓妹妹遠嫁。

散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8歲妹妹就走進了婚姻的墳墓


正在這個時候,媒人出現了,是灣裡面的老太婆。老太婆介紹一個男的,比妹妹大五歲,比我都大,聽說男方家裡兄弟姐妹八九個,他是家中最小的一個,也只有他沒有結婚。準確地說,他連家都沒有,他沒有房子,連茅草房都沒有一間,並且沒有母親。那個男的扛來幾蛇皮袋橘子把奶奶和母親收買了。有一次那男的來到家裡,剛好不巧父親身體感覺不舒服,那男的獻殷勤屁顛屁顛跑去給父親買藥,父親也被感動了。​最後父親答應了這門婚事。第二年父親就要求妹妹和那男的去浙江打工了。我曾反駁奶奶,不同意這門婚事。奶奶振振有詞地說道,當大哥的不想結婚,不能攔著妹妹。

那年冬天妹妹十八歲結婚了,是我揹著妹妹上花轎的。那天母親和奶奶坐在妹妹的兩側,分別拉著妹妹的手哭泣,依依不捨,屋裡面擠滿了人,都在擦著眼睛,觸景生情。身為大男人的我也哭了,眼淚忍不住地往外湧。想著妹妹才剛剛成年,才從貧窮里熬出來,還沒有好好享受家庭的溫暖,就要離開這個家,淚水拭了又還。父親催促我去背妹妹上轎,我不忍心上前去背妹妹。我知道,只要我把妹妹背出這道門,她將是父親“潑出去的水”,便是別人家的人了。

散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8歲妹妹就走進了婚姻的墳墓


三朝回門,我和弟弟去接妹妹回家。那男的在街上租的房子,一間十來平米的房子,隔成兩間小房,裡面是婚房,外面是吃飯的地方,門口外面放著一個煤氣壇和煤氣灶做飯。那天那男的邀請他的兩個哥哥和幾個房親陪我和弟弟吃飯。我們在屋內吃飯,那男的和他親戚喝白酒,我和弟弟和飲料。他們拿白酒敬我們喝飲料,那樣冷的冬天我和弟弟一人喝了一大瓶雪碧飲料。他們喝的熱火朝天,我穿過門口看見剛剛成年的弱小的妹妹,一個人拿著鍋鏟翻炒著鍋裡面的菜,我的心裡感覺不到一絲的新婚喜慶,反而莫名心疼妹妹。

第二年五月妹妹生下第一個孩子,不久妹妹便帶著孩子隨那男的一起去了浙江。孩子,一天天長大,五六歲,那男的還沒有沒有能力擁有自己的房子。每年冬天回來過年,就拖家帶口回到我們家裡。父親有一年氣不過就對妹妹說,打工這麼多年如果你們沒有本領買間房,以後你們就不要回來過年了。

散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8歲妹妹就走進了婚姻的墳墓


漸漸那男的露出猙獰的面孔。抽菸喝酒賭博,樣樣都玩,並且好吃懶做。最讓人義憤填膺的是,這個沒用的男人居然有家暴行為。有一次過年回家,那男的跟妹妹吵架,妹妹在孃家裡才敢說出來,那男的在外面經常打她,把她摁在床上往死裡打,孩子親眼目睹嚇得嚎啕大哭。這些事情妹妹一直都不敢說,後來才知道,那不是男人的東西不但蹂躪妹妹,並且拿孃家人威脅妹妹不能說出來。傻傻的妹妹,每年過年和他一起回家,過完年又悶著和他一起去浙江。

2016年的時候妹妹又迎來了二胎,本來不寬裕的日子更加雪上加霜。一家四口人沒錢吃飯,那男的就用我妹妹的身份證拿去借網貸。一時我一家人包括姐姐一家人接到了催款電話,各種威脅電話一天要接四五個。六十多歲的老父親特意打電話給我,讓我問問妹妹是怎麼回事。妹妹告訴我,那男的幾個月沒上班,家裡揭不開鍋,她又要帶兩個孩子上不了班,只能去附近的電子廠拿點貨回來做做。那男的對我妹妹說,這網貸借了不用還的,好多人借了網貸都沒有還,不上班掙錢養家就是歪門邪道的心思去借網貸度日。

散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8歲妹妹就走進了婚姻的墳墓


這就是一個沒有志氣,一個爛掉的男人,一個人人唾棄的男人,卻讓妹妹碰到了。如果以上行為看在孩子的份上還能原諒,那以下行為簡直可以下十八層地獄。一家四口人窮的沒飯吃,那男的居然出去找小姐。肆意猖狂的他找了小姐之後還沒完事,又找了小三。我也不知道妹妹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在他鄉的出租屋裡是如何熬過那段黑暗的時間。妹妹說,那男的一直不回來,偶爾一個星期回來一次給點微薄的生活費,就走了。後來我們兄弟姐妹知道了情況,偶爾接濟一下妹妹。

去年過完春節父親就沒有讓妹妹和那男的一起去浙江了,家裡人讓妹妹跟他離婚。那男的居然厚顏無恥地說道,要妹妹賠償損失,如果不給他十來萬就決不同意和妹妹離婚。於是離婚的事一直擱淺著。妹妹把兒子送到孩子的爺爺那裡去,女兒讓父親母親幫忙照看,她一個人出遠門去打工了。去年孩子要上幼兒園,但是父親手上沒有戶口本,孩子就上不了學。父親去孩子的爺爺那裡拿戶口本,他們家裡人居然沒有一個人願意拿出戶口本。並且孩子的姑姑揚言,戶口本就是不能給我妹妹。我父親氣不過,對孩子的爺爺說,如果他們家要是這樣那就把孩子送給他們家,反正又不是我們家的孩子,帶孩子還帶出錯來了。那狼心狗肺的男人和他父親竟然如出一轍,他們一致說,如果把女兒送回來就把女兒扔到王英水庫裡淹死算了,他們也不要孩子。父親碰了一鼻子冷灰,憤憤而歸。

妹妹到現在都沒能把離婚的事辦下來。去年冬天回家過年,我開車陪妹妹去了法院諮詢,因為臨近除夕了,法院建議年後再來。年後因為全國蔓延新型冠狀肺炎病毒,封城封路,離婚的事又拖了下來。

散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8歲妹妹就走進了婚姻的墳墓


妹妹這十多年的婚姻讓她走進了人生的死衚衕裡,這一切是誰造成的呢?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是當年奶奶勸說父親做主,讓剛剛成年的妹妹就嫁做人婦,走進婚姻的墳墓,害了她一輩子。可是沒有誰能為妹妹負責,奶奶已經過世十來年了,睡在土裡萬事皆空。父親呢,心裡矛盾的很,既心疼自己的女兒一輩子被毀了又責備自己的女兒沒有本事。

看著妹妹這十多年的遭遇,當大哥的也是心疼不已。妹妹從小在家裡就吃盡苦頭,承受著同齡人所不能承受的事。猶記得,那年我上初中,弟弟和妹妹上小學五年級,我們兄妹三人在鎮上租房子住。我每天早上五六點鐘起床上學,弟弟和妹妹上學比較晚。妹妹每天起床做早飯,他們兩吃過飯就去上學。妹妹會把我的早飯留好,放在鍋裡熱著,等我早上放學回來吃。我每次回來吃過飯就把碗筷放在鍋裡,然後就急匆匆地去上學,等妹妹回來洗碗筷。有一次姑媽看見了,就訓斥我一頓,“你妹妹這麼小天天要做飯給你吃,你吃完飯就不知道順便把鍋碗給洗了,還要等你妹妹放學回來洗鍋,洗碗。”後來妹妹學習不好,厭學,最後輟學,我想跟這件事脫不了關係。現在每當想起這件事我心中就愧疚不已,恨不能回到童年,讓我做飯給她吃,讓她好好上學,也不至於現在這麼狼狽的婚姻。

散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8歲妹妹就走進了婚姻的墳墓


婚姻大事,關乎到一生的幸福快樂,這種權利得握在自己的手中,做父母的不應該過多幹涉。其實好多時候“父母之命”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好的出發點不一定能辦成好的事,所以當父母的只能幫忙參考,不能給自己的孩子下命令,下聖旨。談婚論嫁一定要等到自己思想成熟,而不是身體成熟,有自己獨特,敏銳的識人眼光,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為自己的一生負責。這十多年來,婚姻的陰霾一直籠罩著妹妹,也希望妹妹早日走陰霾,遇良人,呵護她,愛惜她,一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