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杀手》:不好看不能怪李安,是我们审美水平高了


《双子杀手》:不好看不能怪李安,是我们审美水平高了


《双子杀手》自10月18日上映后,票房炸了一波,便开始走下坡路。即便这是久违的我们认为大拿的李安拍的电影,看完后,我们也只能说,感觉好像缺了点什么。

电影是完整的,但总觉得缺点精彩。

如果要找精彩点,个人以为只有父子两骑摩托车追逐的戏份算。严格来说,路上追逐的戏份不能算亮点,因为紧张感和镜头都很一般。追逐后用摩托车当武器打架那段,倒是动作设计上有些亮点。

而很多人说的,威尔·史密斯和年轻的自己对话,回顾人生,感慨人生不再,年轻时要抓住时机等等这种解读,只能说允许自由表达吧。


《双子杀手》:不好看不能怪李安,是我们审美水平高了


毕竟一个训练了20多年的杀手,被人几分钟的话就洗脑了,这个剧情有点太必然性了。如果真的这么简单,那伯恩也不用拍4部《谍影重重》了。从杀手领悟人性,要回归日常这点来说,《双子杀手》模仿得太表面了,以至于女主也打了酱油。

不管是李安的片子,还是其他电影,开头部分基本上都是在交代背景,为主人公的下一个行动给理由,为故事转着做铺垫。这个过程不会太长,一般在电影留给观众的第一个气口,就差不多完成了。

而主角行动理由的高级与否,关系着接下来的剧情走向是否有新意,剧情是否充实,符合故事情境设定。

因此,一部片子的好看与否,在这里便能判断出来了。



《双子杀手》主角下一步行动的原因是,威尔·史密斯要退休,领导要灭口。这个套路似乎太老了,基本上属于动作片最基础的套路之一了。

后来的创新者也只不过是在其上增加了一些细节,比如主角是特工,要退休,或者出任务,因为知道得太多要被领导除掉,任务就是陷阱。主角带光环识破陷阱,在朋友帮助下干掉要杀自己的领导,还世界以秩序。基本上《碟中谍》系列,其他动作片,都是这个套路演化出来的。

这么一对比,是不是觉得李安的《双子杀手》剧本弱了点?

肯定有人要说不,因为双子是亮点。错了,其实这是个大拼盘。

双子的元素,早在2007年有洪金宝,吴京等人主演的《双子神偷》就玩过了,只不过那时是主打双胞胎元素。而李安给的克隆人元素,也都是科幻电影常用元素了。至于克隆人感觉不到疼痛,战斗力爆表这一点,国外的不说,国产的由李连杰主演的《黑侠》在1996年就玩过了,并且后来还出了系列共3部。

我们倒不是说用过的元素就不能再用,元素就那么多,创新很难,但用的时候也讲究排兵布阵,就像拼盘,就那么几样东西,正因为内容是定的,拼盘的方式和用心不是才显得更重要么?


《双子杀手》:不好看不能怪李安,是我们审美水平高了


《双子杀手》的质量问题,其实是太多电影的现状,剧本不够精彩,太多程式化的套路,先组装套路,再填充内容,工业化剧本生产出来的行活。因为模式是从大数据中得来的,多少分钟该给观众什么体验,多久一次转折,都算得清清楚楚,电影不会太差,但绝不会精彩。

可惜了,李安拍了一部水平比网大高,故事和网大一样的商业电影。

而为什么票房低?因为观众的审美已经在大片和好片的比较中学会区别和欣赏了。那么多的钱贡献给了影院,就算被动积累经验,观众也学会了分辨什么是好,什么是一般,哪个值得N刷,哪个看一半就想走。

导演的名利其实是观众培养出来的,导演更应该珍惜这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