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落地,恰逢其時

區塊鏈技術落地,恰逢其時


很多人都在糾結,這幾年老說區塊鏈,區塊鏈的,到底何時區塊鏈技術才能真正落地?區塊鏈時代何時才能真正到來。


實際上,在區塊鏈技術已經慢慢落地了,只不過距離全民區塊鏈還有一段遙遠的路要走。


目前中國的很多應用已經逐漸落地了。從發票、電子票據到司法存證、公益扶貧,區塊鏈技術在這裡已遍地開花。


塑造信任,是許多區塊鏈政務產品落地的關鍵所在。而區塊鏈,正是以低成本塑造信任的關鍵技術之一。


兩者的相遇,恰逢其時。


01

電子票據


區塊鏈+電子票據,是區塊鏈技術在政務領域的重要應用之一,也是區塊鏈技術在國內的最早落地場景之一。


2018年8月,深圳開出了全國首張區塊鏈發票。區塊鏈+發票,開始逐漸被人們接受。


截至19年底,深圳已開出近600萬張區塊鏈電子發票,累計開票金額達39億元。


區塊鏈+電子發票的組合,大幅降低了稅收徵管成本,也豐富了稅收治理手段,並將有效打擊傳統電子發票模式下難以根絕的偷漏稅問題。


一直以來,我國採取“以票管稅”的稅收徵管模式,需要用繁複的技術手段確保電子發票的唯一性,這在無形中提高了社會成本。


而區塊鏈技術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同時實現了電子發票的不可作偽、按需開票、全程監控、數據可詢,有效解決了發票造假的問題,真正實現了交易即開票,開票即報銷。


對此,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稱:“區塊鏈電子發票的上線,不亞於一場稅收徵管角度的改革。“


02

司法存證


司法,也是區塊鏈政務落地的重要領域之一。


2018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在最新司法解釋中指出:“當事人提交的電子數據,通過電子簽名、可信時間戳、哈希值校驗、區塊鏈等證據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術手段或者通過電子取證存證平臺認證,能夠證明其真實性的,互聯網法院應當確認。”


2019年6月,由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指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上海高級人民法院牽頭,中經天平、騰訊等多家單位共同發起的《區塊鏈司法存證應用白皮書》正式發佈。


這標誌著,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司法存證,保留電子證據的手段,已經逐漸獲得了各級人民法院的認可。


2018年6月,杭州互聯網法院宣告審結區塊鏈電子證據“第一案”。原告將電子證據的哈希值存儲在了區塊鏈上,這一證據隨後被法院認定為“上鍊後‘保存完整,未被修改’”。


如今,在司法界,區塊鏈憑著多方見證、不可篡改的屬性,已經被視作是有效增強電子證據可信度的工具之一。


03

廣泛落地


在發票、電子票據、司法存證之外,區塊鏈在大政務領域,還有哪些落地場景?


扶貧,可能是區塊鏈政務最早落地的領域之一。

區塊鏈技術落地,恰逢其時


早在2017年5月,國內首個由政府支持的“區塊鏈精準扶貧”項目,就在貴州省貴陽市的紅雲社區落地。


為該項目提供技術支持的網錄科技,為該項目建立了一套“助困工作區塊鏈數據存證系統”,以便精準發放扶貧款。


這一系統,可以將貧困戶的身份信息、扶貧助殘服務信息以及扶貧款流向信息,以哈希值的形式記錄在區塊鏈上,以解決扶貧機構與扶貧對象之間的互信問題。


2018年8月,在貴州省政府的支持下,工商銀行與貴州省貴民集團合作,通過銀行金融服務鏈和政府扶貧資金行政審批鏈的跨鏈整合與信息互信,成功將第一筆扶貧資金157萬元發放到位。


憑藉著區塊鏈技術的交易溯源、不可篡改屬性,扶貧資金的透明使用、精準投放和高效管理問題也迎刃而解。


目前,貴州省政府正在逐漸將建檔立卡扶貧戶、社會誠信等信息,導入這個由金融鏈和行政鏈共同支撐的體系之中,大幅提高扶貧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率。


在扶貧之外,區塊鏈技術也正在一步步重塑慈善業。


在慈善業,信任一直是困擾所有從業者、捐贈者與受捐者的一大難題。捐贈者、受捐者都擔心善款被人挪用;而從業者為了塑造信任,往往會付出大量成本,讓善款的利用率變低。


而區塊鏈技術,則正好提供了以低成本塑造信任的解決方案。


04

結語


我們可以看到,區塊鏈技術不是一個假大空的名詞,它已經逐步走進我們的生活。


且此次疫情也牽動著全世界人民的心。無論是疫情發展還是物資補給,抗疫一線都備受關注,而區塊鏈技術在此次疫情中備受關注。


就在今日,法國衛生部長奧利維耶·維蘭和負責數字經濟事務的國務秘書塞德里克·奧宣佈,法國正在開發一種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可以在自願基礎上用於識別與感染者有過接觸的人員,該程序有利於識別新冠病毒“傳輸鏈”,從技術角度遏制疫情的進一步蔓延。


也許許多事情只有真正看見了才能夠有所知覺,我想此次疫情過後,一定會有很多人想明白為什麼區塊鏈有價值,更能夠理解為什麼那麼多人義無反顧的投身區塊鏈建設的事業當中來。


最後,願疫情早日結束,全國人民的生活重回原有的軌道。


END


區塊鏈技術落地,恰逢其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