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的官配不是真愛,正史中的“張貴妃”才是宋仁宗摯愛

“國有城兮,城四方;城有君兮 仁以長。子皆壽短,儲落旁;女亦嬌拗,終惶惶。然民亦皆,君子女;市井平寧,百姓康。惟願我能,一日為己,從心從孝,勿思復禮,為夫恣情於內,為父舐犢於膝,識卿於初,無疏離。但願吾能,盡節其欲,亦君亦父,勿憂旦夕。臣忠能兮,為棟樑;君有後兮,持正方。慎乃君德之首,民為天下根基,為天下平寧。”


《清平樂》的官配不是真愛,正史中的“張貴妃”才是宋仁宗摯愛

由正午陽光出品的《清平樂》,自播出以來好評如潮。這部以宋仁宗視角為主的古裝歷史劇,以真實的歷史細節,高度還原的服裝飾品,展現了宋仁宗時期“四海雍熙、八荒平靜、士弄樂業、文武忠良”的盛世美景。除此之外,經常在電視劇中被當成影視劇背景版的大宋皇帝宋仁宗,此次終於站在了主角的位置上,他的幾段後宮戀情,也由此拉開序幕,成為了觀眾關注的焦點。隨著劇情的播出,宋仁宗的感情線,從青梅竹馬的苗娘子,到天真爛漫的陳熙春,再到聰慧沉穩的曹皇后,有不少觀眾都在為這幾段感情意難平。

北宋《長恨歌》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清平樂》的官配不是真愛,正史中的“張貴妃”才是宋仁宗摯愛

在接下來播出的第13-14集中,宋仁宗的官配中又多出了一位美豔張揚的舞女張妼晗。由於這部劇的主演是宋仁宗與曹皇后,因此有不少觀眾一直在期待帝后的感情戲,雖然不知在接下來的劇情中,編劇會讓這對官配的感情戲如何繼續發展,但是這位突然登場的張貴妃,才是正史中宋仁宗的最愛,他們二人的戀情故事,堪稱北宋宮廷裡的《長恨歌》。在近些年的古裝劇中,很少涉及到北宋皇帝的宮廷感情,這讓人們對於北宋皇帝與后妃的愛情故事知之甚少,甚至到了無人問津的局面。

《清平樂》的官配不是真愛,正史中的“張貴妃”才是宋仁宗摯愛

其實,只要對北宋時期有著進一步的瞭解,人們就會驚奇的發現,原來在北宋年間的後宮之中,竟然有一段比唐玄宗也與楊貴妃更加真實,更加感人的愛情故事,這段宮廷戀情的主角就是宋仁宗與張貴妃。他們二人之間究竟發生過怎樣的故事,與唐玄宗、楊貴妃跌宕起伏的宮廷戀情相比,他們二人的感情究竟是帶有悲劇色彩還是喜劇色彩?與接下來要播出的《清平樂》相比,究竟又有何不同之處呢?

宋仁宗宮廷戀情

在北宋諸多皇帝中,宋仁宗也是頗具傳奇色彩的一位皇帝,他就是民間傳說故事中“狸貓換太子”的原型。不過真實歷史與民間傳說,還是有較大的出入。宋仁宗自出生之日起,他便被嫡母劉太后從生母李氏身邊奪走,只不過他的親生母親並沒有遭到劉太后的迫害;但是與傳說相比更為殘忍的是,宋仁宗在親生母親離世時,他都不知曉自己的真實身世。

《清平樂》的官配不是真愛,正史中的“張貴妃”才是宋仁宗摯愛

《清平樂》首集便講劉太后和宋仁宗的矛盾與衝突交代了清楚:“初,仁宗即位尚少,太后稱制,雖政出宮闈,而號令嚴明,恩威加天下。”可見在公元1022年,宋仁宗登基以後,由於仁宗年少,加上劉太后自幼就對宋仁宗約束有加、管束嚴格,劉太后一直都是垂簾聽政的。史書中記載這位劉太后有呂后、武皇的才能:“性警悟,曉書史,聞朝廷事,能記其本末。真宗退朝,閱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後皆預聞。宮圍事有問,輒傅引故實以對。”但是,這位太后並沒有學呂后、武則天將政權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畢竟宋朝有專門防止宦官、女主亂政的祖宗之法。

《清平樂》的官配不是真愛,正史中的“張貴妃”才是宋仁宗摯愛

但是,劉太后仍然不肯將手中的權力全部給這個自幼帶大的“養子”,就連他的第一任皇后郭皇后,都是劉太后替他選擇的妻子。

直到公元1033年,劉太后病逝後,宋仁宗才借郭皇后在後宮中與妃嬪肆意爭寵、大打出手一事廢黜皇后。僅隔一年,宋仁宗又在大臣的接連催促、授意之下,迫於無奈立了德才兼備、中規中矩的曹皇后。只可惜曹皇后仍然不符合宋仁宗的擇偶標準,所以他與這些後宮妃嬪,只能過著相敬如賓的日子。直到過年1040年,已經30歲的宋仁宗,遇到了舞女出身,僅有16歲的張貴妃,他的北宋宮廷戀情,才由此拉開序幕。

《清平樂》的官配不是真愛,正史中的“張貴妃”才是宋仁宗摯愛

張貴妃恩寵後宮

張貴妃本出身於書香仕宦之家:“祖穎,進士第,終建平令。父堯封,亦舉進士,為石州推官卒。”
只可惜在她8歲那年由於父親張堯封的去世,張家開始走向沒落。張貴妃的叔父拒絕收留張氏母女,被迫無奈之下,母親曹氏只能將女兒賣給當時的齊國大公主府邸,當一名府邸上的歌舞者。此後8年的時間裡,張貴妃一直接受宮廷歌舞禮儀訓練,這讓她逐漸成長為一名頗具美貌,富有藝術才情的女子,由於從小寄人籬下長大,張貴妃極善意人意:“妃巧慧多智數,善承迎,勢動中外。”也因此獲得了宋仁宗的寵愛。

《清平樂》的官配不是真愛,正史中的“張貴妃”才是宋仁宗摯愛

據史書記載,當宋仁宗在宮廷內外倡導節儉時,張貴妃作為一位及三間寵愛於一身的妃子,她的起居用品為“素竹漆床,黃絹緣席,黃隔織褥”;當民間發生三年大旱時,宋仁宗為百姓焚香祈雨,張貴妃為了助仁宗一臂之力,她竟然“刺臂血書祝辭”;當張貴妃想要藉著自己的恩寵,為叔父謀得一官半職之時,卻導致宋仁宗被包拯等大臣“唾濺帝面”,為了護皇帝顏面周全,她主動放棄此事,對那些大臣們“迎拜謝過”,最終化解了大臣與皇帝之間的尷尬。這樣的張貴妃,與為了爭寵被廢的郭皇后相比,與只懂得遵守宮廷規矩的曹皇后相比,她的靈活多變,才情貌美,怎麼可能讓她不受到宋仁宗寵愛長達14年之久。

一曲宮廷悲歌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


《清平樂》的官配不是真愛,正史中的“張貴妃”才是宋仁宗摯愛

那麼宋仁宗對於這位張貴妃的寵愛,又表現在哪些方面呢?自公元1040年張貴妃得到宋仁宗垂青後,她在宮中后妃的升遷速度,可謂是史無前例。宋朝後妃制度承唐制,其升遷速度有著非常嚴格的規定,皇帝對其的寵愛,僅是後宮妃子升遷的條件之一。可是張貴妃剛成為後宮妃子就被封為了正五品才人,僅過了一年多的時間,她就被升為正二品修媛,這種一年時間內連升三級的妃子,完全打破了北宋後宮正常的升遷規定。

《清平樂》的官配不是真愛,正史中的“張貴妃”才是宋仁宗摯愛

不僅如此,張貴妃在獲得仁宗青睞以後,僅用了短短4年時間,她就為仁宗生了三位公主。第一位公主出生時,一向提倡節儉的是宋仁宗,與皇家倉庫之中取出了綾羅八千匹,張貴妃所受到的賞賜,完全高於後宮內其他妃嬪加起來所受的賞賜。除了她的女兒倍受恩寵以外,宋仁宗還將張貴妃已經故去的祖宗三代追加贈官,仁宗這一做法曾經遭到司馬光的強烈反對,可是他依然破例

“封贈三代”。

《清平樂》的官配不是真愛,正史中的“張貴妃”才是宋仁宗摯愛

宋仁宗為了表達自己,對於張貴妃“寵愛日盛,冠於後庭”的態度,他曾多次處心積慮、挖空心思想要將張貴妃立為皇后。慶曆八年北宋宮廷發生叛亂,宋仁宗藉著

“賊起皇后閣前”、“美人張氏有扈蹕功”,欲廢黜曹皇后,遭到大臣強烈反對後,他只能冊立張美人為貴妃,讓張貴妃在後宮之中僅次於皇后之下。後來,宋仁宗還多次提出力爭貴妃為皇后的計劃,只可惜中規中矩的曹皇后在朝廷中頗得人心,這讓張貴妃在世之時,始終無法坐上皇后之位。

《清平樂》的官配不是真愛,正史中的“張貴妃”才是宋仁宗摯愛

這位張貴妃也是紅顏薄命的代表,年僅31歲便病逝。她去世以後,宋仁宗將她破例追封為溫成皇后,不喜奢靡的宋仁宗,竟然在張貴妃去世後以錦繡、珠翠、金玉焚瘞。張貴妃去世一年後的忌日,對於貴妃病逝久久不能釋懷的宋仁宗,便大病了一場。此後他的感情生活更是一團糟,他故意冷落、懷疑曹皇后,為溫成皇后寫下了不少詩詞以表達其追思之心,北宋後宮再無一妃嬪受到如張貴妃一般的尊寵,幾年之後異常孤獨的宋仁宗去世,他的這段宮廷愛情也淹沒於宋代史籍之中。可能這就是唐人元稹詩中的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宋史》

《全宋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