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有非凡的诗情,他却自诩是个世俗之人

纵有非凡的诗情,他却自诩是个世俗之人 | 替你读诗

纵有非凡的诗情,他却自诩是个世俗之人 | 替你读诗

18世纪,英国人提出“天生我才”(original genius)的概念。在1751年到1774年间,有12本出版物在题目中提到了“天才”这个概念。这星点的火花很快就在欧洲大陆燃起了熊熊大火,同样也在德国掀起了狂飙突进赞颂真正天才的热浪。首先就是青年歌德,但他并没有宣称自己为预言家,有着先知般昭示永恒真理的能力,而是把自己全然当作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1774年6月,他与启蒙主义教育家约翰·伯恩哈德·巴泽多(Johann Bernhard Basedow)以及当时业已成名的神学家约翰·卡斯帕·拉瓦特尔(Johann Caspar Lavater)沿河同行,三人在探讨神学问题时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在三人共进晚餐之后,歌德写了一首婉转地讽刺这两位朋友的打油诗,它的最后几句是这样的:

纵有非凡的诗情,他却自诩是个世俗之人 | 替你读诗

就如同通往以马忤斯的路

如此迢遥,满是风暴与火舌,

左边是先知,右边是先知,

而中间坐着的是世俗之人。

纵有非凡的诗情,他却自诩是个世俗之人 | 替你读诗

“世俗之人”是歌德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他从未想要成为那位中途加入两个青年人,一同回到以马忤斯的“救世主”,而想要做“人类之子”,一个模范性的人。两年之后,歌德独身一人,又再次踏上了旅途,并创作了《冬游哈茨山》这首诗。

纵有非凡的诗情,他却自诩是个世俗之人 | 替你读诗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

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

代表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

在今天的推送中,我们将跟着德国学者汉斯-狄特·格尔费特,欣赏这部象征着“德语诗歌界一座高峰”的作品,从中体会诗人如何将自己所经历的事物以艺术化的形式融会贯通,又是如何将自己的人生态度暗藏在富有结构性的诗意之中。

纵有非凡的诗情,他却自诩是个世俗之人 | 替你读诗

冬游哈茨山

就好像秃鹫,

在厚重的朝云中

展开平整侧翼

找寻猎物,

飘荡吧,我的歌。

因为一位上帝

为每个人指引了

各自的道路,

幸运的人

满心欢喜地

疾速奔往目标;

但若有人

将不幸深藏于心,

徒劳无功地

与钢线般的险阻

缠斗不休,却殊不知

一把苦涩的剪刀

就能解开纠缠。

丛林的阵雨中

粗暴的野兽在迫近,

与麻雀同行的

富人们早已沉沦

自己的沼泽。

最不费力的要数跟随着

驱往幸运女神处的车马,

就像是侯爵迁居后

走在修好的坦途上

从容悠哉的扈从。

然而身旁的那人是谁?

他在丛林中迷失方向,

在他身后灌木交互纠结,

野草再度疯长,

荒芜吞噬了他。

啊,谁来治愈

那将香膏变为毒药的伤痛?

在满盈的热爱之中

却只饮出了满腔憎恨。

受人蔑视,蔑视他人,

在永不餍足的自私中

他悄然地摧毁了

自己的价值。

如果在你的《诗篇》中,

博爱的天父,有一个声音

能取悦他的双耳,

请去为他抒怀!

拨开云翳遮蔽的目光

沙漠中

焦渴者的近旁

有着超过千条的清泉!

你创出多少欢愉,

让每个人都笑颜逐开,

祝祷猎人兄弟

在追猎野兽时

有着少年般的刚猛

血气方刚的杀戮气性

一雪多少年来

农夫徒劳无功地

挥舞着拄杖的冤仇。

但孤独者被拥入

你金色的层云间,

在鹿蹄草的怀抱里,

直到玫瑰再度含苞,

潮湿的头发,

哦那是你挚爱的诗人!

你用暮色斑驳的微光

为他照明,

黑夜中蹚过浅滩

走在泥泞的路上

踏入荒芜的原野,

你以缤纷千色的清晨

在他胸膛中欢笑;

你以螫人的风暴

引他不断向高处攀登。

冬日的寒流从悬崖上坠入他的诗篇中,

在披覆深雪的山巅

令人惊惧的峰尖,他寻到

一座满载最真挚感恩的圣坛,

放置着百姓为

诸多鬼神安置的花环。

你屹立着,胸怀深不可测

充满秘密,开诚布公

面朝着这个震惊的世界。

你从云间眺望

世间的帝国与荣华,

那是你从你身边兄弟的

血脉中抽出,灌溉而成的。

这首诗的主题是登山,歌德写下这首作品,是为了纪念他在1777年12月初登上了布洛肯峰。从语言上来说,这首诗气韵十足。歌德为德语诗歌注入了一股仿古式颂歌的气息,挣开了阿那克里翁派系(注:以古希腊诗人阿那克里翁所命名的诗体,主要吟诵爱情、友谊、自然与美酒,属于洛可可时期的诗风;虽言辞清丽,形式动人,但内容则有过于苍白之嫌。)之过紧的纤纤束腰,被莪相(注:Osian,爱尔兰传说中的游吟诗人)的作品所激励,因为他的诗风中蕴藏着一股自由奔放的自然之力。

这首诗的内部结构与以往颂歌的区别在于,在情感与思维的洪流次第上升之后,又迎来了一度地下降。这使阅读者也能体会到登山时身体上的疲劳。这种划分也同样允许了作者将更多现实内容写入诗篇。作品虽然从着重强调的诗人之音开头,其高度已然能与盘旋的秃鹫比肩,但很快就回到了上帝“为每个人指引了各自道路”的严酷现实之中。成功登上顶峰的幸运者和深陷泥潭的不幸者推动着全诗的发展。满心愉悦地沉沦在自己沼泽的富人也与身旁披荆斩棘的穷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是此诗的着眼点并不在经济上的贫穷,而是使“香膏变为毒药”的人类精神之匮乏。不过这也是有其特定背景的,因为歌德曾在旅途中匿名拜访了被维特式烦恼所缠扰的弗里德里希·普莱辛(Friedrich Plessing)。他曾于一年前在信 中向歌德倾诉了他的苦恼,让歌德痛心不已。后两段中,诗歌中提到了以“血气方刚的杀戮气性”,猎捕让农田荒芜的野兽的猎人们。在为魏玛公国供职的时候,歌德自己也有过类似实际经验。其后,经过诗人一番费心的铺垫,诗歌抵达了峰顶。而在诗的开头,作为幸运与不幸无情分配者的上帝又被描绘成了“爱之天父”,诗人呼唤他,教他用他“金色的层云”笼罩自己。这是诗人作为神的宠儿和传声筒,狂飙突进般的狂热,不过这种力量的来源 并非基督,而是泛神论的。而爱始终是一切的驱动力,它甚至能够点燃诗性的火焰。在诗的高潮部分,布洛肯峰和奥林匹亚山的形象融为一体,不过它依旧保留了地理爱好者歌德在山麓间看到的水源与矿藏。在《穆罕默德吟》里,歌德把一条河流从源头到入海口细致地描画了一遍,并将其当作一位影响力巨大的领袖人物的象征。在《冬游哈茨山》中的象征符号则要复杂得多。这座山中本来就已孕育了许多生命,同时又是诗人信奉的诸神笼龛的所在之处,将它“冬日的寒流”注入了他的“诗篇”之中。或许在德语之中,再无第二首诗能做到如此兼容并蓄,内容如此丰富,又能同时表现出那么多如此不同的生活现实。
虽然节拍不一的韵律让本诗形似组曲,但其内部更像一组交响曲,基本主题是囿于幸与不幸之间的人类之存在,还有以变化的角度来看待它的诗人之角色。到最后作者都没有发出呐喊,也没有大声疾呼自己就是被神性选中的诗人,而是怀着盲目的信任投入了这种神性的怀抱。就又和歌德曾坦承的,“他对他体内的恶魔信任万分”的这个理念不谋而合。

(注:本文节选自《什么算是一首好诗》,略有删节;

题图为《雾海上的游荡者》)

为何诗能令人悸动?要如何保持诗歌带来的乐趣?一本凝练而实用的诗歌导论唤起普通读者对诗歌的广阔天地的探索欲

纵有非凡的诗情,他却自诩是个世俗之人 | 替你读诗

什么算是一首好诗:诗歌鉴赏指南

[]汉斯-狄特·格尔费特 徐迟 译三辉图书·人民日报出版社

欲购请复制以下代码 €NiIM1iSGxgr€

打开淘宝进入 三辉图书专营店

从圣诗到俳句,从莎士比亚到保罗·策兰,汉斯-狄特·格尔费特以老练的鉴赏眼光甄选出80首诗歌,结合文本细读与理论阐释,为读者破解诗行中的奥秘。通过解析语言的密度与内在张力、真实性与独创性、矛盾与冲突、形式与内容等鉴赏诗歌的关键元素,格尔费特为读者提供了一系列甄别好诗的标准,并将其概括为33个步骤。循着这一路径,读者可以深入诗歌的世界,树立自己的品味,识别出好诗。

纵有非凡的诗情,他却自诩是个世俗之人 | 替你读诗纵有非凡的诗情,他却自诩是个世俗之人 | 替你读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