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自诩“五言长城”,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唐诗赏析

「诗词」自诩“五言长城”,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唐诗赏析

庚子年二月十八,每日品读经典

刘长卿(709年—790年),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献县)人,一说宣城(今安徽宣城)人。曾任长州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官终随州刺史。其诗多写贬谪身世之叹和山水隐逸的闲情逸致。文笔简淡,意趣闲远,形成冲淡洗练之风格。其专工近体,尤擅五律,曾自诩为“五言长城”。《送灵澈上人》是一首诗人送僧人归山的唐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五言绝句卷。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①灵澈(chè)上人:唐代著名僧人。

②竹林寺:寺名,位于江苏镇江。

③荷(hè)笠:背着斗笠,是游方僧人的经典装束。

【诗意】

苍翠的丛林掩映着竹林寺,远远地传来黄昏的钟鸣声。

身背斗笠在夕阳的映照下,正独自沿着青山走向远方。

【赏析】

竹林寺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南黄鹤山上,周围林木幽邃。此诗的第一句点明了诗人送别灵澈上人的地点。傍晚时分,寺庙的钟声在林木雾霭中慢慢弥散。这一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因为是傍晚送人,日色已幽暗,此时听见钟声,仿佛这声音也染了幽暗之色,这是现代人所称的“通感”。这钟声听起来就格外动人、仿佛是专为送别时黯然的心情而鸣。

诗人目送着灵澈上人一个人缓缓远去,背上的斗笠,映带在夕阳之下。荒寂的山路上,一位僧人在踽踽独行。黄昏时分,僧人去向的寺庙响起了晚钟,钟声清澈而辽远,寺庙也隐藏在目不能及的竹林深处。从僧人身上背负的竹笠来看,他已经走了很长的路,而此时阳光已经西下,接下来的路程只怕是要摸黑前行了。

「诗词」自诩“五言长城”,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唐诗赏析

在整首诗中,诗人主要的力气都用来渲染寺院之“远”与时间之“晚”,从而暗示前路的渺茫与危险。但是诗中的僧人似乎并不在乎这些,他只是如平时一样,背着日常所戴的竹笠,迎着夕阳缓步前进,并没有因为快要天黑而加快脚步,也并不因为竹林的苍茫而裹足不前。对僧人来说,外界的变化只不过是虚幻色相,只要坚守本心,不理会感官的诸种迷惑,自然能不为外物所侵扰,保持从容不迫的心情。

从这个角度来讲,夜中独行不仅仅是为了回归寺院,更是一种对心灵的磨砺和修行,而从灵澈上人的表现来看,他的境界显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全诗好比一幅十分精美的图画,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十分动人,尤其是画外诗人的形象,令人回味无穷。


点击右上角【关注】按钮,每日品读中华经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