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有非凡的詩情,他卻自詡是個世俗之人

縱有非凡的詩情,他卻自詡是個世俗之人 | 替你讀詩

縱有非凡的詩情,他卻自詡是個世俗之人 | 替你讀詩

18世紀,英國人提出“天生我才”(original genius)的概念。在1751年到1774年間,有12本出版物在題目中提到了“天才”這個概念。這星點的火花很快就在歐洲大陸燃起了熊熊大火,同樣也在德國掀起了狂飆突進讚頌真正天才的熱浪。首先就是青年歌德,但他並沒有宣稱自己為預言家,有著先知般昭示永恆真理的能力,而是把自己全然當作芸芸眾生中的一員。

1774年6月,他與啟蒙主義教育家約翰·伯恩哈德·巴澤多(Johann Bernhard Basedow)以及當時業已成名的神學家約翰·卡斯帕·拉瓦特爾(Johann Caspar Lavater)沿河同行,三人在探討神學問題時進行了一場激烈的辯論。在三人共進晚餐之後,歌德寫了一首婉轉地諷刺這兩位朋友的打油詩,它的最後幾句是這樣的:

纵有非凡的诗情,他却自诩是个世俗之人 | 替你读诗

就如同通往以馬忤斯的路

如此迢遙,滿是風暴與火舌,

左邊是先知,右邊是先知,

而中間坐著的是世俗之人。

纵有非凡的诗情,他却自诩是个世俗之人 | 替你读诗

“世俗之人”是歌德對自己一生的總結,他從未想要成為那位中途加入兩個青年人,一同回到以馬忤斯的“救世主”,而想要做“人類之子”,一個模範性的人。兩年之後,歌德獨身一人,又再次踏上了旅途,並創作了《冬遊哈茨山》這首詩。

纵有非凡的诗情,他却自诩是个世俗之人 | 替你读诗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

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學家

代表作有《少年維特之煩惱》、《浮士德》

在今天的推送中,我們將跟著德國學者漢斯-狄特·格爾費特,欣賞這部象徵著“德語詩歌界一座高峰”的作品,從中體會詩人如何將自己所經歷的事物以藝術化的形式融會貫通,又是如何將自己的人生態度暗藏在富有結構性的詩意之中。

纵有非凡的诗情,他却自诩是个世俗之人 | 替你读诗

冬遊哈茨山

就好像禿鷲,

在厚重的朝雲中

展開平整側翼

找尋獵物,

飄蕩吧,我的歌。

因為一位上帝

為每個人指引了

各自的道路,

幸運的人

滿心歡喜地

疾速奔往目標;

但若有人

將不幸深藏於心,

徒勞無功地

與鋼線般的險阻

纏鬥不休,卻殊不知

一把苦澀的剪刀

就能解開糾纏。

叢林的陣雨中

粗暴的野獸在迫近,

與麻雀同行的

富人們早已沉淪

自己的沼澤。

最不費力的要數跟隨著

驅往幸運女神處的車馬,

就像是侯爵遷居後

走在修好的坦途上

從容悠哉的扈從。

然而身旁的那人是誰?

他在叢林中迷失方向,

在他身後灌木交互糾結,

野草再度瘋長,

荒蕪吞噬了他。

啊,誰來治癒

那將香膏變為毒藥的傷痛?

在滿盈的熱愛之中

卻只飲出了滿腔憎恨。

受人蔑視,蔑視他人,

在永不饜足的自私中

他悄然地摧毀了

自己的價值。

如果在你的《詩篇》中,

博愛的天父,有一個聲音

能取悅他的雙耳,

請去為他抒懷!

撥開雲翳遮蔽的目光

沙漠中

焦渴者的近旁

有著超過千條的清泉!

你創出多少歡愉,

讓每個人都笑顏逐開,

祝禱獵人兄弟

在追獵野獸時

有著少年般的剛猛

血氣方剛的殺戮氣性

一雪多少年來

農夫徒勞無功地

揮舞著拄杖的冤仇。

但孤獨者被擁入

你金色的層雲間,

在鹿蹄草的懷抱裡,

直到玫瑰再度含苞,

潮溼的頭髮,

哦那是你摯愛的詩人!

你用暮色斑駁的微光

為他照明,

黑夜中蹚過淺灘

走在泥濘的路上

踏入荒蕪的原野,

你以繽紛千色的清晨

在他胸膛中歡笑;

你以螫人的風暴

引他不斷向高處攀登。

冬日的寒流從懸崖上墜入他的詩篇中,

在披覆深雪的山巔

令人驚懼的峰尖,他尋到

一座滿載最真摯感恩的聖壇,

放置著百姓為

諸多鬼神安置的花環。

你屹立著,胸懷深不可測

充滿秘密,開誠佈公

面朝著這個震驚的世界。

你從雲間眺望

世間的帝國與榮華,

那是你從你身邊兄弟的

血脈中抽出,灌溉而成的。

這首詩的主題是登山,歌德寫下這首作品,是為了紀念他在1777年12月初登上了布洛肯峰。從語言上來說,這首詩氣韻十足。歌德為德語詩歌注入了一股仿古式頌歌的氣息,掙開了阿那克里翁派系(注:以古希臘詩人阿那克里翁所命名的詩體,主要吟誦愛情、友誼、自然與美酒,屬於洛可可時期的詩風;雖言辭清麗,形式動人,但內容則有過於蒼白之嫌。)之過緊的纖纖束腰,被莪相(注:Osian,愛爾蘭傳說中的遊吟詩人)的作品所激勵,因為他的詩風中蘊藏著一股自由奔放的自然之力。

這首詩的內部結構與以往頌歌的區別在於,在情感與思維的洪流次第上升之後,又迎來了一度地下降。這使閱讀者也能體會到登山時身體上的疲勞。這種劃分也同樣允許了作者將更多現實內容寫入詩篇。作品雖然從著重強調的詩人之音開頭,其高度已然能與盤旋的禿鷲比肩,但很快就回到了上帝“為每個人指引了各自道路”的嚴酷現實之中。成功登上頂峰的幸運者和深陷泥潭的不幸者推動著全詩的發展。滿心愉悅地沉淪在自己沼澤的富人也與身旁披荊斬棘的窮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但是此詩的著眼點並不在經濟上的貧窮,而是使“香膏變為毒藥”的人類精神之匱乏。不過這也是有其特定背景的,因為歌德曾在旅途中匿名拜訪了被維特式煩惱所纏擾的弗里德里希·普萊辛(Friedrich Plessing)。他曾於一年前在信 中向歌德傾訴了他的苦惱,讓歌德痛心不已。後兩段中,詩歌中提到了以“血氣方剛的殺戮氣性”,獵捕讓農田荒蕪的野獸的獵人們。在為魏瑪公國供職的時候,歌德自己也有過類似實際經驗。其後,經過詩人一番費心的鋪墊,詩歌抵達了峰頂。而在詩的開頭,作為幸運與不幸無情分配者的上帝又被描繪成了“愛之天父”,詩人呼喚他,教他用他“金色的層雲”籠罩自己。這是詩人作為神的寵兒和傳聲筒,狂飆突進般的狂熱,不過這種力量的來源 並非基督,而是泛神論的。而愛始終是一切的驅動力,它甚至能夠點燃詩性的火焰。在詩的高潮部分,布洛肯峰和奧林匹亞山的形象融為一體,不過它依舊保留了地理愛好者歌德在山麓間看到的水源與礦藏。在《穆罕默德吟》裡,歌德把一條河流從源頭到入海口細緻地描畫了一遍,並將其當作一位影響力巨大的領袖人物的象徵。在《冬遊哈茨山》中的象徵符號則要複雜得多。這座山中本來就已孕育了許多生命,同時又是詩人信奉的諸神籠龕的所在之處,將它“冬日的寒流”注入了他的“詩篇”之中。或許在德語之中,再無第二首詩能做到如此兼容幷蓄,內容如此豐富,又能同時表現出那麼多如此不同的生活現實。
雖然節拍不一的韻律讓本詩形似組曲,但其內部更像一組交響曲,基本主題是囿於幸與不幸之間的人類之存在,還有以變化的角度來看待它的詩人之角色。到最後作者都沒有發出吶喊,也沒有大聲疾呼自己就是被神性選中的詩人,而是懷著盲目的信任投入了這種神性的懷抱。就又和歌德曾坦承的,“他對他體內的惡魔信任萬分”的這個理念不謀而合。

(注:本文節選自《什麼算是一首好詩》,略有刪節;

題圖為《霧海上的遊蕩者》)

為何詩能令人悸動?要如何保持詩歌帶來的樂趣?一本凝練而實用的詩歌導論喚起普通讀者對詩歌的廣闊天地的探索欲

纵有非凡的诗情,他却自诩是个世俗之人 | 替你读诗

什麼算是一首好詩:詩歌鑑賞指南

[]漢斯-狄特·格爾費特 徐遲 譯三輝圖書·人民日報出版社

欲購請複製以下代碼 €NiIM1iSGxgr€

打開淘寶進入 三輝圖書專營店

從聖詩到俳句,從莎士比亞到保羅·策蘭,漢斯-狄特·格爾費特以老練的鑑賞眼光甄選出80首詩歌,結合文本細讀與理論闡釋,為讀者破解詩行中的奧秘。通過解析語言的密度與內在張力、真實性與獨創性、矛盾與衝突、形式與內容等鑑賞詩歌的關鍵元素,格爾費特為讀者提供了一系列甄別好詩的標準,並將其概括為33個步驟。循著這一路徑,讀者可以深入詩歌的世界,樹立自己的品味,識別出好詩。

纵有非凡的诗情,他却自诩是个世俗之人 | 替你读诗纵有非凡的诗情,他却自诩是个世俗之人 | 替你读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