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屡屡向中国发难,为何2000年前的孔子成为他们的“新猎物”?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海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美方开始在各个领域不断的掀起争斗,将中国视为强大的战略竞争对手。可是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提升,它的自信开始出现一个又一个的窟窿,原本不那么在乎的摩擦也被当成了中国对美的“渗透”。就连教授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孔子学院”也屡屡招致美国的“侵犯学术自由”的批评。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又怎能想象得到他所提到的学说会被后世裹挟到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之中呢?采薇君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下孔子“儒学”的前世今生。

美国屡屡向中国发难,为何2000年前的孔子成为他们的“新猎物”?

襁褓中的儒学

其实一开始的儒学可比不得现在,更远非宋明时期的儒学盛世可比。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想来不必赘述,纵观孔子的前半生,都是游走于各个诸侯国之间,饥寒交迫更是“家常便饭”,《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过这样的记载,孔子抵达郑国后与弟子失散,子贡询问当地百姓老师去向,那个百姓就回答他说,城东门有个“累累若丧家之狗”的人是否是他的老师,子贡一去果然是孔子。孔子知道这件事之后也没生气,《史记》中他的原话是:“形状,末也。而谓丧似家之狗,然哉!然哉!”。可知孔子的学说在当时并不被各国接纳,大抵是因为诸侯们都忙着彼此倾轧,互相攻伐的缘故。要知道,想在古代的“白刃战”中异军突起,“钱、粮、人口”才是关键。孔子的那套“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诸侯的问题,他的“不景气”也就显而易见了。

美国屡屡向中国发难,为何2000年前的孔子成为他们的“新猎物”?

儒学的初体验

到了汉高祖刘邦“败秦亡楚”统一了天下之后,天下开始进入了休养生息的阶段。百姓受到大汉初期“小政府”红利的影响,生活富足,国泰民安。又经文景二帝的苦心经营,“钱、粮、人口”已有所改观。等传到汉武帝刘彻时,国家已经富足到仓库中的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的地步,可知当时百姓的物质基础已经得到了大大增强。哪知过了不久,百官就发现新继位的这个皇帝喜欢打仗,就将“战争”当作自己的政治资本,鼓吹“大汉”威仪。后来小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更大大刺激这位历史上著名的“战争狂人”。可是这不打不要紧,一打就把他祖辈苦心经营的“小政府”模式彻底打乱,战争预算更是严重超标,百姓又重新回到水深火热的生活状态,为了稳定汉武帝不断“加赋”满足战备所造成的社会矛盾,大儒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于君主统治的成分,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自此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的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治国模式成为了历代统治阶级奉行不变的治国圭臬。

美国屡屡向中国发难,为何2000年前的孔子成为他们的“新猎物”?

“儒、释、道”三位一体的正统“儒学”

唐代开始,佛教传入我国,这一时期的唐帝王基本上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适当地渗透了道教和佛教治国。到了宋朝,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进一步发展儒学,逐渐形成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影响至深的“儒学”——理学。后来传到朱熹的手中,他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将理学改造成了一套极具客观唯心主义色彩的思想体系,彻底地将儒学打造成了一套专门服务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从汉武帝运用皇权干预思想学术至此,“儒学”早已面目全非,逐渐演变成了抑制中华民族思想自由发展、禁锢思想探索、违悖孔子最初设想的“正统”了。

美国屡屡向中国发难,为何2000年前的孔子成为他们的“新猎物”?

在笔者看来,孔子学院做的事情再正常不过了。美国的学校出场地,中方出钱从国内聘请一些志愿者去那里教中文,从写毛笔字到包饺子、煮汤圆等中国传统文化,充满了善意。孔子学院用的是中国大陆编的教材,但不会给外国人“上政治课”,当然也不会把它们变成挑衅中国价值观的场所。它们唯一超越教学内容的目的就是促进所在国民众对中国的友好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