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行思录第17集 100蒙古人排名分析

蒙古行思录第17集 100蒙古人排名分析

最有影响力的100位蒙古人排名中,

一、按人员的性质,可以分2大类、8小类。从这个分类可以看出,在蒙古人的眼中,杰出的人物不是建功立业(军事政治)的强者,就是极具学问的智者,非常简单、质朴。

(一)、王侯将相68位

1、蒙古36位大汗中的8位

2、蒙古人祖先中的大汗13位

3、蒙古历代名将名臣15位(含一位女性)

4、蒙古系各汗国大汗22位

5、蒙古共和国(含清朝外蒙古)将领、官员10位

(二)、学者32位

6、诗人、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19位(含一位女性)

7、科学家、医学家6位

8、佛教徒7位

蒙古行思录第17集 100蒙古人排名分析

第一类: 蒙古36位大汗中,有8位入选,他们是

1、成吉思汗 4、忽必烈 6、窝阔台 13、蒙哥 18、达延汗 53、也先 64、图们汗 72、贵由。

这个排名是客观合理的,36位蒙古大汗中,最杰出的就是这八位了,忽必烈之后、元顺帝之后的两三位大汗,也曾经有励精图治的表现,但总体影响力还不如当了短暂3年大汗的贵由。

八位中,蒙古的前五任大汗悉数入选,这是对那个辉煌年代的肯定,毫无争议。达延汗统一了东蒙古,形成了现在蒙古地区的格局,影响力极大,排18名毫无争议。也先作为非黄金家族的大汗,短暂统一了东西蒙古,图们汗继承了达延汗的功绩,对统一东北蒙古做出了贡献,入选都非常恰当,排名也算合理。

蒙古行思录第17集 100蒙古人排名分析

这里,我再给大家梳理一下蒙古历史、尤其是大汗的历史。

1206-1279年,这是纯粹的大蒙古国时期,先后有五任大汗,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蒙哥、忽必烈。他们是直系的祖孙三代,窝阔台是成吉思汗第三子,贵由是窝阔台的儿子。蒙哥是成吉思汗第四子托雷的儿子,忽必烈是蒙哥的弟弟。

(忽必烈是承接两个时代的人物,他1260年担任蒙古大汗,1279年建立大元,从此大蒙古国和大元并存,忽必烈汗1294年去世)

蒙古行思录第17集 100蒙古人排名分析

1279-1402年,这是大蒙古国和大元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时代。

1279-1368年,是中国史书的元朝,共89年。

1368-1402年,共30年是朝鲜和中国史书的北元。

所以,大元存在的准确时间是1279-1402年,一共123年,此后,大蒙古国继续存在,但已经不用中国汉字的年号,也没有大元这个概念了。

大元从第五任蒙古大汗忽必烈后又传了10任大汗(皇帝),第15任就是中国史书的元顺帝脱欢帖木儿。

北元又传了5位大汗,1402年第20任大汗去世,蒙古去大元国号,分为瓦剌和鞑靼,但是大蒙古国依旧存在,蒙古大汗继续传承。

蒙古行思录第17集 100蒙古人排名分析

1402-1635年,大蒙古国虽然分裂了,但作为蒙古共主的大汗又传了15任大汗,到第35位林丹汗为止,大蒙古国被大清征服。

第36位大汗,就是1911年的蒙古国皇帝哲布尊丹巴,不管中蒙俄等等历史如何说法,蒙古国人是认可他的大汗地位的。

所以,蒙古国历史是:

1206-1635,共429年是大蒙古国时期;(35位大汗时期)

1635-1911,共276年是蒙古被大清国征服统治时期;

1911年至今,是现代的蒙古国时期(包含第36位大汗)。

蒙古行思录第17集 100蒙古人排名分析

第二类:蒙古祖先大汗——13位入选

被蒙古人视为标准祖先的、被古代中国史书称为胡人的、被现代中国史书称为中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有四个:匈奴、鲜卑、柔然、契丹,他们有12位入选100蒙古名人榜,加上一位成吉思汗的直系先祖合不勒汗,共有13位大蒙古国之前的名人入选,排名如下:

2、冒顿单于 3、檀石槐 8、阿提拉 11、郁久闾社仑 16、耶律阿保机 19巴彦可汗(柔然阿瓦尔) 20、合不勒汗 23、耶律大石 41、拓跋圭 60、嚈哒可汗 74、慕容廆 76、郁久闾大檀 98、吐谷浑可汗

这里面:匈奴3位,鲜卑4位,柔然3位,契丹2位,早期蒙古部落1位。

蒙古行思录第17集 100蒙古人排名分析

匈奴的冒顿单于排名第二,是因为他是第一个蒙古人祖先建立游牧帝国的单于,伟大意义仅次于成吉思汗。匈奴帝国灭亡后,一些部落西迁,最牛的就是迁到东欧的阿提拉,其次是在中亚建国的嚈哒可汗,他们以在西方历史界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得以入选。

鲜卑是匈奴之后第二个蒙古人祖先建立的草原帝国,开创者就是排名第三的檀石槐。北魏虽然汉化了,但是在历史上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巨大,北魏开国皇帝拓跋圭排名41合情合理。著名的慕容氏也是鲜卑人的一支,在16国时期他们建立了四个燕国,开国者就是74位的慕容廆。东部鲜卑的一支迁到青海,首领吐谷浑以他的名字建立汗国,存在数百年,排名98有点靠后了。

蒙古行思录第17集 100蒙古人排名分析

柔然其实就是匈奴和鲜卑人,如同魏蜀吴鼎立一样(姓氏不同而已),在鲜卑人的北面建立了游牧帝国,开国者郁久闾社仑和他的后续郁久闾大檀分别排名11和76,也算是非常有实力的了。柔然帝国灭亡后,部落迁到东欧,在阿提拉之后又掀起了一番进攻欧洲的狂潮,他们的立国者巴彦可汗(柔然阿瓦尔)排名19,这是历史上三次蒙古人西侵中的第二次(第一是阿提拉,第三是成吉思汗的军队),影响力巨大。

契丹的大辽和西辽(哈喇契丹)的建国者我们比较熟悉,阿保机和大石,他们对欧洲和俄罗斯、中亚的影响力非常巨大,也是一代雄主。我们抛开中国的历史书中的质疑和不同观点,在中亚、在新疆、在欧洲人眼里,从来都是把契丹和蒙古视为同一民族。

合不勒汗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先祖,他第一个使用了蒙古这个名字,建立了一个小汗国,存在时间虽然很短,但是意义非凡,入选那是肯定的。

蒙古行思录第17集 100蒙古人排名分析

第三类:蒙古历代(20世纪前)名将、名臣,或者说是军事政治家,有15位入选。

首先是成吉思汗时期的3位将领,5、速不台 25、哲别 29、木华黎,

2位文官:大法官 90、失吉忽秃忽 总理91、耶律楚材。

这里面,可能大家对将领比较有争议,因为金庸小说看多了,可能认为四杰四狗都要入选,其实也不一定,这三位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尤其是速不台,西征的主将,大家好好研究一下就知道,其实他才是成吉思汗手下的第一大将,排名第5,实至名归。

其次是大元时代的2位,丞相32、伯颜,将领 35、王保保,这个我不多说了,历史纪录很多。

蒙古行思录第17集 100蒙古人排名分析

再往后,就到了大清征服蒙古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时代, 卫拉特和喀尔喀(漠西、漠北)蒙古的6位首领、部落可汗、官员入选,他们是

40、青衮扎布(卫拉特)45、哈喇忽剌(准噶尔) 48、绰克图汗(土谢图) 66、阿巴岱(土谢图),58、阿睦尔撒纳(准噶尔)73、嘎拉达玛•巴特尔(卫拉特),这些人入选的主要原因是寻求蒙古统一、抵抗大清征服。

还有2位,一个是排名89、托格托和-图日长官,这个我不了解,只知道是清朝的一个蒙古地方官员,经济改革者(唯一一个准经济界人士),另外一位是著名的女性,排名26、满都海夫人,这是鞑靼时期著名的政治军事家,后面我专门讲女性的时候介绍。

蒙古行思录第17集 100蒙古人排名分析

第四类:蒙古系各分支汗国大汗有22位入选,其中最多的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系的钦察汗国及其分支,共8位大汗:

9、拔都(钦察) 61、脱脱迷失(钦察) 62、诺盖可汗(钦察) 68、月即别汗(钦察) 69、哈吉-格莱可汗(钦察克里米亚) 80、库楚姆可汗(钦察西伯利亚) 86、明里·格来汗(钦察克里米亚) 94、穆罕默德·昔班尼(钦察乌兹别克)

从拔都开始,钦察(金帐)汗国的主要活动区域是中亚、俄罗斯南部等地,从金帐汗国到青帐汗国、白帐汗国,再到分支的西伯利亚、克里米亚、乌兹别克,我们要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这些国家的统治者都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是蒙古人,但是主体民族都是突厥人后裔和白种人的混血,当然也有少部分蒙古人和当地人的混血后裔。

在蒙古人的历史书中,并没有因为曾经统治过这些国家,就把现在中亚、西伯利亚、高加索、克里米亚这些地方当成是蒙古国失去的领土,这些只是曾经的大蒙古领土而已。并没有搞大蒙古主义、泛蒙古主义,蒙古民族大家庭等等概念,更没有把钦察汗国统治下的人民说成蒙古西部的古代少数民族。

蒙古行思录第17集 100蒙古人排名分析

成吉思汗四子托雷系有3位大汗入选,其中伊尔汗国2位大汗:17、旭烈兀(伊尔) 57、合赞汗(伊尔),后来的鞑靼1位37、阿拉坦汗(鞑靼土默特部)。

托雷系的名人很多,好几个都归类到正统蒙古大汗里了。

成吉思汗三子察合台系1位大汗入选:81、也先不花(察合台) ,这也是察合台汗国存在数百年但是持续分裂、没有几个杰出人物的结果。

蒙古行思录第17集 100蒙古人排名分析

非蒙古黄金家族中,卫拉特联盟系有6位大汗入选,足见现在的蒙古国人早已忘记或化解了与卫拉特人的战争和仇恨,内心希望统一的愿望,这六位是:

21、巴图尔珲台吉(卫拉特准噶尔) 34、噶尔丹(卫拉特准噶尔) 39、固始汗(卫拉特和硕特)49、土尔扈特部胡乌日鲁格汗(卫拉特卡尔梅克) 78、阿玉奇汗(卫拉特卡尔梅克)84、硕垒乌巴什(卫拉特和托辉特)

从年代看,都是和大清国打仗的年代。

最后四位是突厥蒙古人的大汗,严格来说,他们不是纯粹的蒙古人,他们都是瘸子帖木儿和他的后代,这里面究竟有多少蒙古人血统,谁也说不清。但是从帖木儿开始,他们都以蒙古人自称(虽然有人说这是突厥人追溯强大靠山的影响力而宣称的),那么,就是吧:

10、帖木儿(帖木儿) 11、巴布尔(莫卧儿) 22、阿克巴(莫卧儿) 33、乌鲁别克汗(帖木儿)

蒙古行思录第17集 100蒙古人排名分析

第五类:蒙古共和国独立运动时期的将领、官员有10位入选,这里面,绝大部分是20世纪10-20年代蒙古独立、建国时期的军事家、革命家。只有一个是1991年去世的苏联时期的蒙古国领导人泽登巴尔。同样,为内蒙古做出贡献的近现代政治军事家,没有入选。

24、罕达道尔吉 31、卡丹巴特尔•马格萨尔加夫将军 42、索林 丹增 43、道格索姆·鲍道 47、苏赫巴特尔 51、达木丁苏荣 54、乔巴山 63、泽登巴尔 71、卓力格 75、那木囊苏伦

蒙古行思录第17集 100蒙古人排名分析

第六类:蒙古人里的科学家、医学家有6位入选,其中五位是蒙医学家,都是清、民国时期的(蒙医源于藏医,属于藏传佛教里的一个学科,蒙医繁荣于清代以后,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流行,同时处于和平年代),近现代无人入选(说明蒙古国人缺乏对中国的了解,内蒙古有几位应该入选),内外蒙古各三位(说明其他蒙古地区的科学家太少)。

排名最靠前的是第7名的清代数学家、天文学家明安图,这位大师可以说是整个蒙古历史中,从古至今最伟大的科学家了,相对于军事家政治家艺术家居多的蒙古人,属于宝藏级别的人物。

其他人我不太了解,以下是具体名单:

7、明安图(清、内蒙) 15、占布拉·道尔吉(清、内蒙) 55、伊希巴拉吉尔(清、内蒙?) 65、沙拉伊德•车维恩(清民国、外蒙) 70、鲁散-丹赞-帐特散(清民国、外蒙?) 83、“伦格日格”丹达尔玛拉玛巴(清民国、外蒙)

中国也评选了最杰出的十大蒙古族科学家:明安图、李四光、傅守正、官春云、杨石先、占布拉道尔吉、旭日干、萨本茂、冒怀庆、巴玉藻。全部都是中国(包括大清)蒙古族,重合的只有两个。这说明当代中国和蒙古国之间,太缺乏交流了,哪怕是两国的蒙古人之间,交流都太少了。

蒙古行思录第17集 100蒙古人排名分析

第七类:蒙古的诗人、文学家、艺术家有18位入选,从年代上看,大部分是近现代的。因为在清代以前,蒙古几乎没有自己的文字和历史纪录流传下来。这里面,大部分是诗人、文学家、启蒙教育家,少数画家和音乐家,排名都相对靠后。和科学家一样,因为缺乏交流,内蒙古的近现代文学家艺术家几乎没有入选的。这里面也有一位女性,排名82的托雷夫人唆鲁禾帖尼,下面单独介绍。

12、宾巴仁钦(蒙古共和国) 22、纳楚克道尔吉(蒙古共和国) 38、策·达木丁苏荣(蒙古共和国) 44、丹曾拉布杰(清、喀尔喀) 50、尹湛纳希(清、内蒙古) 56、博•雅布呼朗(蒙古共和国) 59、木日道尔吉(蒙古共和国) 67、仁钦朝忆诺木(蒙古共和国) 82、 唆鲁禾帖尼(大蒙古国时代)85、阿旺丹德尔(清、内蒙古) 87、巴尔杜金·沙拉夫(蒙古共和国) 88、伊希—旦金旺吉拉(清、内蒙古) 92、巴亚达子人绰罗斯帕日钦(清、卫拉特) 93、卡尔梅克人额勒恩欧拉(清、卫拉特) 95、胡胡勒特因达瓦(现代、卫拉特) 96、朝洛斯古日喀因•艾达拉达(清、民、卫拉特) 97、蒙故什宝音-巴达拉和(清、民、图瓦) 99、乌力吉•东都格(现代、布里亚特)

蒙古行思录第17集 100蒙古人排名分析

第八类:蒙古人里著名的佛教徒有7位入选,年代最早的是排名100位的四世达赖。

其他的除了一个内蒙古的高僧、一位卫拉特高僧外,都是蒙古国的,甚至还有一位布里亚特(俄罗斯贝加尔湖附近)的高僧。近代青海、内蒙古的很多活佛、法王没有入选。

30、哲布尊丹巴一世(清、喀尔喀) 36、阿古丸海都(清、喀尔喀?) 46、咱雅·班第达(清、卫拉特) 52、格西·罗桑楚臣(清、内蒙古) 77、喀尔喀一世咱雅班第(清、喀尔喀) 79、洛桑阿旺.德尔智(清、民、布里亚特) 100、云丹嘉措(明、鞑靼)

蒙古行思录第17集 100蒙古人排名分析

女性在蒙古人的游牧生活中,主要是负责操持家务、抚养子女,这个传统基本持续到现代。现代的蒙古国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或科学家极少,尽管内蒙古有一些官员和科学家或诗人(比如席慕容),但影响力还是不足以进入蒙古国评选的100位名人(明白我的意思吗?不是说席慕容不行,而是蒙古国人不太熟悉她,毕竟她是用汉字创作的)。

女性少不代表蒙古人不尊重女性,这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这一点,其实也是一种众生平等的质朴理念,从事日常家务的女性一样值得大家尊重。而一旦某位女性聪慧睿智,则被蒙古人视为启蒙教育家,地位非常崇高。这方面,也可以从某些儿童诗歌的作者,受到大家爱戴的道理一样。

蒙古行思录第17集 100蒙古人排名分析

入选百大的女性只有两位,一位是四位大汗的母亲唆鲁禾帖尼(托雷妻子),算是启蒙教育家(注意,蒙古人非常尊敬母亲和幼儿时期的老师或长者,他们称之为启蒙教育家,31位学者中,超过十位都是启蒙教育家),一位是辅佐达延汗中兴蒙古的满都海夫人,算是政治军事家了。

其实,在早期的蒙古政治体系中(这个体系可以追溯到匈奴、鲜卑、契丹),女性的作用非常重要。虽然妇女在某些方面被当作是资源(生儿育女的功能)而掠夺和分配,但是一旦成为家庭的正式成员担负起养儿育女的责任,夫人的地位非常崇高。历代匈奴、鲜卑、契丹、蒙古的大汗去世后,继承者由部落联盟推选,在没有推选出来的时候,整个帝国的大权由大汗的夫人掌握。

游牧民的男人死后,妻子如果年富力强、可以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她是没有汉族封建礼教的守寡概念的。她完全有权利选择继续自己的生活、组成新的家庭,只要愿意,可以再嫁,对象包括丈夫的兄弟、叔伯、没有血缘的丈夫的儿子等等

蒙古行思录第17集 100蒙古人排名分析

著名的女性还有窝阔台的妻子乃马真皇后,她也摄政多年,但是,因为后来争夺汗位输给托雷系,而如今的蒙古黄金家族都是托雷系的,所以,难免被当作负面典型了。上图,在某些人写的历史中,乃马真居然被列为中国历史上第11位临朝称制的女主。这种极品的历史书写方式在民国的时候还没有出现,什么时候有的呢?大家想想就知道,是文革,那真是无知无畏、颠覆一切的悲剧时代啊。

后来的女伟人还有阿拉坦汗的妻子三娘子(钟金哈屯),她也摄政多年,但因为她倾向于接受和保持与大明国的和平,而明蒙多年的战争使得在蒙古国的历史中,大明(汉人)也是有负面作用的,所以没有入选了。

蒙古行思录第17集 100蒙古人排名分析

二、100人,从时间阶段上可以分4段:

1、大蒙古国(1206年)成立之前是13位,

2、大蒙古国时代(1206-1755年准噶尔汗国被征服)是37位

3、大清国时代(1755-1911)21位

4、蒙古共和国时代(1911-)(跨大清和蒙古国时代的,因为主要事迹都在后期,所以归到这里)19位

这里面,蒙古国之前的都是蒙古人祖先的大汗。大蒙古国时代人数最多,这也是蒙古最辉煌的时代,当然,其中包括几位蒙古在中亚支系汗国的大汗。

大蒙古国时代,人数占多的还有一个人群,就是大清国康雍乾时期,抗击沙俄和满清征服的卫拉特、准噶尔、喀尔喀等蒙古人,这说明在蒙古人的眼中,被满清征服是一件屈辱的事情,是导致蒙古没有统一的原因之一。他们在不同的历史书中,被描写为不同的角色——民族英雄/分裂者。

大清国时期的杰出蒙古人大部分都是佛教徒和学者,因为那是和平的年代,而蒙古国时期,一半是独立运动的政治军事家,一半是学者,这也和战争与和平的历史相符。

蒙古行思录第17集 100蒙古人排名分析

三、从地区、部落上可以分9块

1、蒙古祖先

2、成吉思汗时代

3、大元

4、四大汗国及后续汗国

5、卫拉特:准噶尔、土尔扈特(卡尔梅克)、和硕特、辉特

6、鞑靼

7、喀尔喀

8、内蒙古

9、俄罗斯:图瓦和布里亚特

上图就是明末时期,形成现在蒙古各个部落格局的地图,从蒙古国人的角度上看,不值得称道的是内蒙古的蒙古人,因为他们不但在大清初期率先投降了大清,而且在上个世纪的独立自治运动中,没有和他们走在一起,最终选择了中国。

相反,新疆和青海历史上的卫拉特蒙古人,虽然和外蒙古喀尔喀的蒙古人打了多年的大仗,但是现在看起来,外蒙古的人很称道卫拉特人,特别是反抗大清的卫拉特人。

蒙古行思录第17集 100蒙古人排名分析

解释一个问题,帖木儿和阿克巴不是纯粹的蒙古人,尤其是帖木儿,他其实只是娶了一个蒙古夫人而已,但他们被排上榜了,那为什么唐太宗和康熙皇帝没有呢?

鲜卑人是蒙古人,隋唐的皇室都是鲜卑人(杨坚杨广和李渊、李世民的夫人、母亲都是鲜卑人),狄仁杰、刘禹锡、元好问都是鲜卑人。顺治的母亲、康熙的奶奶是蒙古人,雍正乾隆都有蒙古人血统。他们为什么不像帖木儿和阿克巴一样呢?

蒙古行思录第17集 100蒙古人排名分析

因为他们没有把自己当蒙古人。

先说鲜卑人,他们汉化了数百年,到了隋唐的时候,虽然长孙皇后、独孤氏这些人还有鲜卑的姓氏,但她们早已经变成汉人了。那个年代,鲜卑人已经势力大大不如前了,北魏分成东魏西魏,后来又被北齐北周取代。鲜卑人已经从强大的游牧民变成了腐朽落后无能的前朝帝王,杨坚李世民当然不像把自己当作鲜卑人看待。所以,隋唐皇帝不能算是蒙古人,或者不被蒙古人认为是祖先。

再说帖木儿和阿克巴,帖木儿娶了蒙古夫人,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子孙,自称是蒙古人,无疑是要利用蒙古人当时强大的影响力。当时,蒙古人的汗国在西亚、东欧、突厥斯坦、蒙古高原都还存在着,打着蒙古人的旗号,承认自己是蒙古人是一种骄傲和荣耀。阿克巴更是如此。

最后说康熙他们,原因很明白,一个是当时满清和蒙古联姻,多少有点打不过蒙古人的意思,康熙他们心里明白自己是满洲人,联姻其实是不得已的,他们自己从来不当自己是蒙古人,所以蒙古人更不认为他们是自己人。

二,往前追溯,正是女真人的欺压使得成吉思汗发誓统一蒙古,也是蒙古人最后灭了大金国,而后来,后金国(大清国)又灭了蒙古大汗、准噶尔汗国。

所以,。

蒙古行思录第17集 100蒙古人排名分析

总结:

1、此排名为蒙古国人所排,总体评价合理,部分局限性肯定是有的;

2、我希望阅读此排名的人,能够首先放下自己心中旧有的一些观念、概念,试着让自己能够从蒙古国人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从一个独立自主的蒙古国家、蒙古民族的角度看待问题;从正常公正客观的国家关系、国际关系上看待问题,不要从国家、民族内部事务、内部矛盾的角度给自己一个框架;

3、再次呼吁中蒙加强交流,希望蒙古国的人能够恢复使用传统蒙古文,希望内蒙古的更多信息被他们所了解。

本集结束,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