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老西儿故事一二

寇老西儿故事一二

艺术定位:

原霞谷县七品县令。因审案公正、爱民如子且远离朝野纷争,被八王举荐进京审理潘杨一案。他靠着聪明过人的本领,躲过了奸臣的一次次陷害,也依赖着自己“审过葫芦,问过黄瓜”的审案经验让潘杨案水落石出,并揪出了潜伏在朝中的辽国奸细,拯救大宋于水深火热之中。

由葛优倾情出演。

寇老西儿故事一二

历史:

一语成谶

寇准年轻时曾写诗“到海只十里,过山应万重。”一语成谶,最后卒于东南门至海岸只有十里远的雷州,远离家乡万里。

无楼台相公

处士魏野与寇准交好,他作诗称赞寇准:“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无楼台相公”的美号就这样叫开了。据说寇准初执掌相府的时候,生活还是很奢侈的,那么后来为什么会变成“无楼台相公”呢?故事是这样的——寇准平时喜欢听歌,酒余茶后经常叫一些歌女唱歌排忧解闷。有一次,一个妙龄歌女来相府清唱,寇准见她面目姣好 ,听她歌声圆润,一时兴起,就赏她一匹绫缎。想不到歌女还嫌赏赐少,一脸的不高兴。

寇准罢宴

当时寇准身边有一个出身寒门的侍妾,名叫蒨桃,她见到这个情形很气愤,事后就写了一首小诗《呈寇公》:“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不知织女荧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寇老西儿故事一二

寇准读了蒨桃的诗,很是感动。默默想道:蒨桃诗说的对,这一匹一匹的绫缎,都来之不易,随心所欲挥霍是不应该的,就坚决改了,从此以后一直保持勤俭朴素的美德。

寇老西儿故事一二

寇竹渡

据说雷州人民护送寇准灵枢北上,至雷州一渡口时,突然狂风大作,骤雨滂沱,大家无法北上,只好停下来,为了防止棺木被雨水冲走,大家就在灵柩前插上枯竹。第二天,等到雨过天晴的时候,护棺之竹竟然长出新芽。后人为了悼念这位贤相,遂把此渡命名为“寇竹渡”,至今地名尚存。

寇老西儿故事一二

关帝灵签第八十一签就是“寇公任雷阳”,这是寇准在雷州任职的典故。此签的意思是被人欺凌,暂时耐守,自可昭雪。宋仁宗为寇准平反后,雷州人民“悼其屈,而哀其忠”,把寇准的住所改为寇公祠。如今的寇公祠内,仍陈列着皇帝因寇准而下的一道道诏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