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基层做信访一心为民解忧难——东港市马家店镇信访干部 王传毓

我在基层做信访一心为民解忧难——东港市马家店镇信访干部 王传毓

心为民解忧难 --东港市马家店镇信访干部 王传毓

二十余本接访日记

10年信访工作,他记接访日记20余本,累计2000多页,这里面凝聚着他许多心血和汗水。有重大事件、疑难问题的记载,也有群众家长里短的心声,有涉法案件的原始影印件,也有学法寻求法律依据解读版本。只要你随便打开接访日记便可看到上访人对涉访事由的描述以及对事件的处置,都是原生态的,是事件的真实记录。

2017年7月30日,接访日记记下了这样一件事:一对农民夫妇走进信访办,手里拿着一份保险合同书和几张单据,告××保险公司不作为。这夫妻俩显然对于保险有关政策了解不深,甚至还有误解。妻子埋怨丈夫是“马大哈”,到了缴费期不按时缴费,丈夫说妻子你懂个屁,去交了几回费银行不受理。看这俩口子当着我的面争论不休。他当即打电话联系该份保险合同的经办人,又找到一些相关的政策、依据,详细地为夫妻俩作了解读。夫妻俩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高高兴兴离开了信访办。像这样的接访事例在日常工作中可以说是不胜枚举,经常被值班室电话叫醒,随时处理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爸和妈要离婚,我咋办?”

2017年5月,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和她母亲李某找到了他。小姑娘哭着说;“爸爸妈妈要闹离婚,我咋办?”小姑娘晶莹的眸子里透着无奈和期待。他的心被刺痛了,这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将带来很大的伤害。他耐心的让李某谈谈离婚的原因。原来她的丈夫是一名装修工,在外面干活一年多没往家里拿一分钱不说,还谎称在承包装修工程上赔了钱,把家里8万元存款取出来花光了。李女士忍无可忍觉得前景渺茫,就提出离婚诉求。他觉得这件离婚案来的蹊跷,就劝李女士先缓一缓,进一步摸清丈夫不往家拿钱和家里的钱去向不明的原因所在。果然,没过多久,李女士向他讲述了事情的原委。丈夫染上吸毒的恶习,钱都挥霍光了不说,外面还欠下了不少债务,债主也逼上门来。这也应验了他的预感,感到事态的严重性。他便劝解道:“你的男人染上毒瘾固然有可恨之处,但念在他初犯,看在孩子的份上,给他一次机会,劝他戒掉毒瘾,走上正常人生活,你们一家人破镜重圆。”李女士看着女儿,泪如雨下,泣不成声。他趁热打铁:“据我所知,你们夫妻原来关系很好,婚姻基础牢固,在这种时候你伸出温暖的手拉一把,浪子回头,改邪归正大有希望。”见李女士默许,他进一步帮她策划具体的帮教方案,用亲情和家庭温情感化他,再附以经济限制手段,使之回头。经过一番努力,李女士丈夫痛定思痛,终于熬过了戒除毒瘾的痛苦过程。女儿原谅了他,妻子接纳了他,一家人合好如初。在新学期上学之际,小女孩来到信访办拉着他的手说:“感谢王爷爷挽救了爸爸和一家人。”看着孩子纯真的笑脸,他的内心无比坦然与欣慰,一切的努力在这一刻都是值得的。

有些“信访”可以“信法”解决

做信访工作十多年,碰到过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事件,有些事件很棘手,就得依据法律来解决。农民马某、倪某两家的春棚芸豆、玉米地外面有一条水沟,水沟的上游地段连着李某的养猪场,养猪排泄的粪水流入沟里,使清水变浑水。今年春天,天旱少雨,两家人取沟里水浇地,结果粪水烧坏了玉米、芸豆苗,造成减产,两家找养猪户理论,人家不予理睬,无奈到信访办上访。他接待了两家当事人,开始觉得这事好办,猪粪便污染了沟水,导致春棚芸豆、玉米欠收,理应赔偿,可是与养猪户李某一接触,人家还理直气壮:“他们用我的肥水浇地,占了便宜还卖乖,爱找谁找谁”。正在困惑之际,他想到了一个人,也想到了法律,这个人就是负责马家店地区环境保护的由站长。电话沟通之后,立即得到由站长的支持,经现场实地勘验,拿出处理意见,责令养猪场增设废水处理井,不让粪水外溢,并给农户造成的损失给予经济补偿。最终,养猪场法人李某接受了处理意见,双方达成协议,使事件得以平息。2007年初,一位70多岁的老妇人来上访,说是自家老头在的时候,家里有三间草屋四亩地,老头去世后,被邻人张某收养,地、房产归在张某名下。转过年,原草屋被推倒建起四间大瓦房,老太太被安排在一间偏厦子居住。老太太气愤不过,拄着拐棍拿着协议书到镇里上访。听了李老太太的讲述他很气愤,这应该是一起典型的侵占产权案例,决心帮老人维权。他找到镇司法所,一道赶赴老人所在地,运用法律手段挽回老人的经济损失,并安排老人到镇敬老院安享晚年。10年来,他紧紧依靠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健全了镇、村、组三级信访工作网络,制定了严谨缜密的信访工作制度,总结完善了疏导降温法、换位思考法、亲情感化法、扶正祛邪法、及早介入法和依法调处法等信访处置有效方法,使全镇信访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