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半生的成功祕訣,其實小學老師已經告訴你了?

欄目:熱點事件教育解讀,大眾問題、小眾視角。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4月被稱為"全民讀書月",今天是2020年4月20日,你今天讀書了嗎?

新冠疫情並沒有完全結束,無論我們願意或者不願意,接受或者不接受;我們擁有了超長的假期,這個假期你讀書了嗎?

喜歡讀書的人經常在書中找到"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類似的言論;喜歡讀書的有些喜歡"見字如面""朗讀者"類似的綜藝,時不時地強化了自己喜歡讀書的愛好。


尋找半生的成功秘訣,其實小學老師已經告訴你了?


這讓我想起,很久以前我室友對我說的一句話:你知道為什麼,你總能在書中找到很多宣傳讀書很好的言論嗎?答案是:你讀的是書,他寫的是書,他需要有人讀他的書。

用網絡術語評價:這邏輯滿分。

滿分的邏輯之下,我想起了一個理論——奶頭樂理論。

這個理論由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提出來,指的是生產力的不斷提升伴隨著競爭加劇,世界上80%的人口將被邊緣化,他們不必也無法參與產品的生產和服務,同時80%的財富掌握在另外20%的人手中。為了安慰社會中"被遺棄"的人,避免階層衝突,方法之一就是讓企業大批量製造"奶頭"——讓令人沉迷的消遣娛樂和充滿感官刺激的產品(比如:網絡、電視和遊戲)填滿人們的生活、轉移其注意力和不滿情緒,令其沉浸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喪失對現實問題的思考能力。

讀書無用論最好的反駁就是奶頭樂理論,因為你相信讀書無用論說明你已經在"奶頭樂"下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但另一方面"奶頭樂"理論看起來卻像是一碗熱騰騰的"雞湯"。


尋找半生的成功秘訣,其實小學老師已經告訴你了?


下面筆者再次運用滿分的邏輯解構下這碗"雞湯"。

我們分兩種情況理解"奶頭樂"理論。第一如果"奶頭樂"理論不公開,那麼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美國的娛樂業、遊戲業、電影業等急劇發展;國民開始懶散、不幹活整天"娛樂至死"。這一種情況下,是不是奶頭樂理論發揮了它的作用。

但是,我們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所有人,都在奶頭樂的幫助下變的懶散,那麼美國的經濟會衰退,最後可能百分之二十的精英都沒有。所以,他們選擇公開了"奶頭樂"理論。

這就催生了兩種人,第一相信"奶頭樂"是真的、同時堅信自己不能被邊緣化,自己需要努力成為那20%的人——社會精英由此產生。另一種人相信奶頭樂不合理,但是又不願意放棄"娛樂";因此給自己找到藉口——如果我來到這個世界只是"娛樂",我選擇接受。


尋找半生的成功秘訣,其實小學老師已經告訴你了?


打遊戲一時爽,一直打遊戲一直爽;追劇一時爽,一直追劇一直爽。

回到最初的問題,你為什麼喜歡讀書?小編安利了一波讀書,這些話大家也都聽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和偉人談話"之類的話,我就不再重複。

我尋找了許多成功的秘訣,沒想到我小學老師就已經告訴我了。

最後,給大家講個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個神父,非常的虔誠。有一天,教堂被大水淹沒;教堂的人都走了,神父心裡想著,"上帝一定會來救我"。他苦等,沒有一會;附近的鄰居,就划著一個小船敲開了神父的門。

"神父,我帶你走。"

神父微笑說:"你走吧,我是個虔誠的神父,上帝會來救我的。"鄰居微笑,但是拗不過,就走了。

神父再次陷入苦等,他等來了教徒、等來了警察、甚至等來了他遠處的親人;但是,他唯獨沒有等到上帝。他不甘心,他只能讓他們都走,整整兩天的時間,他有無數次的可以離開,但是他一次一次地放棄了。他相信他的虔誠會等來上帝。


尋找半生的成功秘訣,其實小學老師已經告訴你了?


他上了天堂,他看到了高高在上——他虔誠相信的上帝。他質問:為什麼,你沒來。上帝說:我去了,第一次我披上了鄰居的外衣、第二次我扮成了警察的模樣、第三次我是一塊可以逃生的木板……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雞湯很好喝,可是你為什麼要在意他從誰的口中說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