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人造肉火了

轉自和君諮詢

文 / 和君食品餐飲事業部、隨食學 陳志強


疫情當前,人造肉火了


2019年5月2日,擁有“人造肉第一股”之稱的Beyond Meat(BYND)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市場,4天股價漲逾200%,市值達46億美元,創下了金融危機以來美股IPO的最佳表現;2019年11月底,淘寶開售“人造肉” Omnipork 引起轟動,Omnipork 的人造肉,看起來和真肉幾乎沒區別。


人造肉的火爆與全球的食物鏈結構和它的社會影響息息相關。從環保角度來看,減少肉食對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意義重大,Beyond Meat的素食漢堡與普通牛肉漢堡相比,在生產過程中節約了99%的水、93%的土地、90%的碳排放以及46%的能量;從健康安全角度來看,肉類的負面影響一直被熱議,研究表明,以植物為主要飲食的人患心衰的風險降低了42%,此外,動物和牲畜也易受各種疾病的影響,都會帶來人類的健康問題。


人造肉其實分為兩大類,一類叫培育肉(Cultured Meat),就是在實驗室裡通過培育動物幹細胞而獲得的肉,屬於真正意義上的肉,但成本高昂,目前尚未進入市場;另一種就是以大米、大豆、豌豆、菌菇等植物性原料製成、仿造肉的口感的人造素肉(Plant Based Meat)或者叫植物肉,是一種植物蛋白深加工產品,已經風靡國內外素食圈很多年。


植物豬肉和普通豬肉作對比,大幅降低了飽和脂肪含量和熱量,同時普通肉類中所含有的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素,現在人造素肉也都可以通過調整配方來實現,是“三高”人群平衡膳食、合理營養的更好選擇;但人造素肉最大的問題在於,它屬於深加工食品,因此在製作過程中會額外添加穩定劑、調味劑等,鈉含量一般都不會低,攝入過多的鈉會影響腎功能,影響心血管健康。總的來說,人造素肉確實是很好的新興食物,但建議多留意營養成分表,而且最好不要用高油高鹽的方式進行烹飪。這也是很多人面對人造肉時的心情:一方面欣喜於食品工業的新趨勢和新發展,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懷著一些懷疑和擔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