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須熟知的最管用的6大理財觀念!


你必須熟知的最管用的6大理財觀念!


如果沒有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很容易變成“月光族”、“啃老族”、“窮忙族”。

以下6大理財觀念需謹記。


觀念一:記錄財務 養好習慣


由於現在的年輕人疏於理財,隨意消費,以至於“月光族”、“啃老族”、“窮忙族”等一系列新名詞、新人類層出不同,因此,保險從業人員應告訴年輕消費者要學會理財,養成良好的消費、記賬的習慣。


首要注重的是要理財的意識和觀念的培養,讓年輕人主動地瞭解各種理財方法,嘗試打開理財大門。其次,記賬是進行理財的第一步。如果不知道錢花在哪裡,哪些該花,哪些不該花,那還理什麼財。再次,堅持固定儲蓄,積累初步的理財資本。很多年輕人通常在月初的時候銀行卡里還有錢,但到月底,就所剩無幾了,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樹立正確的消費習慣,正確的消費習慣是收入-儲蓄=消費。


TIPS:年輕人可能最討厭別人跟他講道理,因此,保險從業人員就要跟他們舉案例、講事實,比如用複利的概念告訴他,“你今天隨意花掉的100元,經過20年的投資理財,可能變成一部小轎車”。


觀念二:強制儲蓄 鎖定資產


能進行強制儲蓄的工具很多,比如銀行零存整取、基金定投等等,但強制儲蓄功能最強的要屬保險產品,正好幫助年輕人克服存不住錢的缺點,鎖住一部分資產:1.計劃投入的時間是事先約定的,即保險的繳費期。繳費期內必須按時繳費,否則會有專人通過各種方式提醒。2.計劃投入的金額是事先約定的,就是保險的繳費金額,不得隨意改變。3.計劃領取的時間是事先約定的,提前領取會有費用損失,損失額度很大,迫使人們不得不強制儲蓄。


TIPS:年輕人也並不是真的無錢可存,有時候每月強制存現三四百對他們的生活質量毫無影響,只不過他們沒有意識,也不想行動而已。當多年以後,突然有一筆比較的資產出現在他面前的時候,他會對你這個保險從業人員愈加信任。


觀念三:責任大小 都要保險

現在很多的80、90後年輕人,一跟他們說到保險,他們大多數人都會說:“我很年輕,不需要保險”、“我很健康,不需要保險”或者“我現在又沒有什麼家庭責任,要買什麼保險呢”其實,保險是今日作明日的準備,在我們需要的時候才想到要買就不一定買得到了,在沒需要時就要準備好,這樣才來得及將風險帶給我們的傷害降到最低。


TIPS:年輕人可能對保險不感興趣,但他們的保險觀念和意識比上一輩要強,只要我們保險從業人員運用他們感興趣的方式和話題和他們溝通,他們還是會接受並做出行動的。


觀念四:退休規劃 越早越輕鬆

“退休養老,我才剛剛賺錢,還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去做,買房、結婚、旅遊……太遙遠了吧!”在年輕人的眼裡,養老似乎是遙遠的事。他們也不知道,時光飛逝,幾十年如一瞬間;他們也不知道,未來的養老金收入將遠不能滿足我們的生活所需。退休後如果要維持目前的生活水平,在基本的社會保障之外,還需要自己籌備一大筆資金,而這需要他們從年輕時就要儘早進行個人的財務規劃。


TIPS:年輕人最大財富是時間,如果在年輕的時候沒有這種意識,沒有做好規劃,接近退休的時候再來著手行動,就難有理想的結果。老年,每個人都會面對。保險從業人員一定要幫年輕人建立提早規劃的意識。


觀念五:一張保單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保險,我已經買了。”這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面對保險從業人員的話。安全與保障是每個人生命中最大的需求,在人一生中不同的階段面臨不同的財務需要和風險,從單身貴族到有房有車的中產,從教育小孩到面臨養老與遺產問題,這是一個普通人必經的人生歷程,一張保單怎麼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呢?


TIPS:人在每個年齡段遇到的風險是不一樣的,所要經歷的事情也是多樣化的。所以並不是一個保險產品就能滿足一生的要求。很多人以為有保險就好了,並不在意是否和自己的需求相匹配,其實這是最危險的事情。


觀念六:保險不等於賺錢


也有不少年輕人,對各種理財渠道很關注,熱衷於投收益,認為買保險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不賺錢的東西誰會去買?目前的保險產品多數都附帶分紅,而且分紅比例競相攀比,年輕人購買時選擇的標準自然反應便是看誰分紅比例高。更有甚者,認為買保險是權宜之計,如果眼下證券、房產低迷,實在沒有什麼可投資,無可奈何先買份分紅險吧,一旦股市行情好起來,再退保進入股市。


TIPS:追求收益無可厚非,但一定要建立在保障健全的基礎上,否則,一旦風險來襲,“神馬都是浮雲”。保險從業人員要幫助年輕人正確處理投資賺錢和保險保障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