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清平乐》重现北宋盛世


一部《清平乐》重现北宋盛世

最近,以北宋仁宗年间为主要时代背景的电视剧《清平乐》正在热播。这部由网络小说《孤城闭》改编的电视剧,原本是言情宫斗“底子”,但遇上一向严肃认真的正午阳光团队,愣是给改成了历史正剧。皇帝称“官家”,正宫叫“大娘娘”,宰相是“相公”……在风起云涌的朝堂与剪不断理还乱的儿女情长之间,还原了一个复杂而又真实的帝王。

熟悉宋史的人知道,北宋并不像很多人印象中那般软弱,北宋的皇帝们也并都像宋徽宗那么作。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历史学家邓广铭也曾评价“两宋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说北宋绕不开它的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赵祯,一是仁宗在位时间最长——42年;二是仁宗时期文臣武将云集,吕夷简、晏殊、范仲淹、韩琦、欧阳修、富弼、狄青、司马光……电视剧《清平乐》,就重现了宋仁宗时期的北宋风华——

狸猫换太子

电视剧第一个镜头,小仁宗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原来叫了十几年“大娘娘”的太后刘娥不是自己亲妈,自己刚出生就被抱到她身边,成了她儿子。他气得要把正在守皇陵的亲妈李兰惠接回来“两宫并立”。而他刚出生时的这段历史,后来被《三侠五义》演绎成了“狸猫换太子”。

刘娥,川妹子,长在四川,美,小时候家里穷,逼不得己卖艺为生,14岁跟着表哥龚美进京搞起街头“直播”,刘娥擅长拨浪鼓——当年的才艺现在果真难以理解,在东京颇有名气。仁宗他爸,后来的真宗当时的王爷听说四川出美女,命部下搜罗,龚美献上表妹,刘娥从此进入皇家。

刘娥的皇后之路并不顺畅,因为出身不好,又有卖艺的黑历史,仁宗的爷爷宋太宗赵光义不喜欢。真宗赵恒悄悄把刘娥藏起来暗中私会,感情愈发深厚,真应了那句“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宋太宗先是给赵恒娶了潘美之女潘皇后,潘美(后来被演绎成潘仁美)在不少戏文里背负了残害杨家将的黑锅。潘皇后死了,真宗再娶郭皇后,郭皇后又不幸薨了,此时真宗想立刘娥为后,找不到合适的理由,于是上演了一出“狸猫换太子”。“有”了皇子的刘娥,两年后顺利晋升皇后。

真实的“狸猫换太子”并不像戏曲里唱的那样,刘娥并不恶毒。刘娥已经30多岁的时候,真宗依然对她疼爱有加,但苦于不能生育,真宗想出的解决办法是宠幸刘娥侍女李兰惠,等李氏生下了仁宗赵祯,就宣称是刘娥所生。

当上皇后的刘娥,人生就像开了挂,一路超越历史上一众贤后,在治国理政上卓有建树。等到当了太后垂帘听政,政治手腕愈发纯青,全国上下安宁祥和,和《清平乐》里演的一样。

俗话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仁宗不是刘娥亲生的,这事儿指定捂不住,只不过发现的时间点不是电视剧的开头,而是在刘娥死后。历史上,刘娥崩逝,仁宗伤心地送走了老妈,这时八大王(戏文里的八贤王)——仁宗装病多年的叔叔才跳出来说出实情,大意是:“你这个妈不是你亲妈,你亲妈已死,可能遭到后妈毒杀。”仁宗瞬间崩溃,开棺验尸,发现李氏身着皇后服饰安葬,陪葬丰厚,这才瞬间觉悟——后妈刘娥不是歹毒之人,于是更加悲痛地哭喊到:“大娘娘此身从此分明了!”

中学课本里的他们

历史中的宋仁宗在位期间人才辈出,范仲淹、欧阳修、苏辙、苏轼这些明秋万代的杰出文人在宋仁宗领导期间,都发挥了士大夫的杰出才能。宋仁宗可以说是宋朝最被大臣喜欢的皇帝,他性格温润,控制欲不强,臣子在他的领导下有着足够的发挥空间。

目前播出的剧情中,有三位我们熟悉的文学家出场,分别是范仲淹、晏殊、欧阳修。范仲淹《岳阳楼记》里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深深烙印在每个初中生的脑海里。剧中正式出场,则是去应天府书院教书。穿得像老农民的范仲淹被书院的门卫大爷讥讽,就连学生也笑话他不懂“礼”。

另一位文学家晏殊,出场自带气场。在宋仁宗不顾阻拦要见亲妈李氏的时候,晏殊赶来规劝,言语间尽显文人风骨。晏殊的《破阵子》《蝶恋花》《浣溪沙》,都是语文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词。看过电视剧我们才恍然大悟,这些千古名句,都是他喝多了唱出来的啊!

跟范仲淹、晏殊相比,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出场就没那么惊艳了。想当“状元”的他最后“落榜”,只拿了个第十四名。其实,欧阳修的才华是被认可的,但用词上过于大胆,还写了不少淫词艳曲,晏殊怕太后抓他的小辫子,所以才将他排除在十名开外。

除了以上三位文豪外,《清平乐》中还有一位即将出场的“熟人”——司马光,就是小学课本里砸缸那小孩儿,司马光比范仲淹、欧阳修岁数要小很多。

真实历史中,就在宋仁宗死前两年,朝廷举行殿试,四川眉州一位青年直接在试卷中质疑仁宗的施政,主考官都主张追究,惟独另一位主考官司马光坚持认为应授予官职,宋仁宗本人也做出批示录用,这位青年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不知道这些情节电视剧中会不会描写。

除了大文豪,宋仁宗时期名臣辈出。韩琦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是宋仁宗后期的宰相。剧中由杨立新的儿子杨玏饰演。韩琦和范仲淹一起在西北作战过,是一个能文能武的人,在宋仁宗后期影响力很大。此外,寇准、夏竦、吕夷简等北宋时期的名臣也都在剧中出现了。

同样出现在中学课本里的,还有宋仁宗时期的发明。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其中的三大发明,全部诞生在宋仁宗时期。庆历年间,一位叫毕昇的手工印刷匠发现普通的雕版印刷程序过于繁琐,于是改进创造出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世界历史,当流传到德国以后,大量欧洲经典著作由此诞生,欧洲文艺复兴走向历史舞台。还是庆历年间,时任北宋翰林学士曾公亮在著作《武经总要》中第一次完整公布火药的配方。当火药配方经阿拉伯传到欧洲以后,中世纪各大战争都少不了火药的身影。依旧是曾公亮的著作《武经总要》,详细记录了最早的指南针雏形——指南鱼。

一个极度包容的时代

宋仁宗时代有多富裕?从人口总数就能看出来——史料记载,唐朝贞观之治,全国人口为300万户;开元盛世,也才800万户。但宋仁宗死去那年,全国人口数量达到1246万户,远超唐朝盛世。在税收方面,即便是唐朝开元盛世,全国货币收入才200万缗,但在宋仁宗时代,这一数字高达4400万缗,当年的北宋堪称是全世界最有钱的国家。正是由于货币收入颇丰,宋仁宗发明了世界最早的钞票“交子”。

北宋还是一个极度包容的时代。宋仁宗时,四川成都一位老秀才年年参加科举考试,就是考不上,于是他一时激动,写下“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的诗句发牢骚,认为成都干脆独立建国算了。这还了得?当地官吏连忙按谋反罪处置,并上报给宋仁宗。宋仁宗知道以后,只说了一句:“人家不就是想当官儿吗?那就给他官儿做就行了。”于是老秀才立即获释,并出任司户参军,级别相当于现在的县处级干部。

湖北黄陂一位18岁的少年给宋仁宗上书,指出当下的盛世都是虚幻的,要行王道才有救,更放话愿辅佐陛下,同陛下一起治理天下。这份上书在其他朝臣眼中就是大逆不道,但宋仁宗只是一笑而过。这位少年日后成为大思想家程颐,成语“程门立雪”的主角之一。

宋仁宗时代,商税税率极低,商人也可以做官,哪怕是自己创业开仓买,或者沿街摆摊儿卖烤冷面,生活都会很滋润。史料记载,当时的行业有160种之多,年收入在10万贯宝钞以上的商户比比皆是。

就算考不了科举,当不了商人,宋仁宗时代的农民也很滋润。那时候土地可以自由流动,农民有更多自主权,不一定非得依附某个地主,江南地区稻米产量每亩可达2石到3石,吃饱饭没问题。

舌尖上的北宋

剧中仁宗第一次出宫,见生母不得,在坊间路见不平,拔脚相助,遇到挺身而出的韩琦,惜才之下,便邀请他去梁家蜜饯铺喝茶论道。这场戏,不少观众看出了哈喇子——蜜饯李子雪花膏,桃酥……似乎从屏幕外都能闻到糕点的清香。回宫后的一段“报菜名”,文火温的羊肉,新进的吐蕃猪肉,刚热上的鱼蓉粟米羹……这抑扬顿挫的报菜名让人浮想联翩——北宋可真好吃。

剧中的宋仁宗最爱羊肉汤和鹿肉脯。据传有一天夜里,仁宗加班批奏折到后半夜,突然想喝羊肉汤,搁现在也就一顿美团外卖,但宋仁宗硬是咂咂嘴又咽了回去。第二天皇后知道这事儿就问,“官家为国家操劳,想喝羊肉汤何不吩咐御膳房做?”仁宗答,“如果昨晚喝了羊肉汤,御膳房把它当成惯例,以后夜夜宰羊备着,不只有多少羔羊无辜宰杀,因我一时嘴馋开此恶例,于心不忍。”另还有逛御花园怕侍吏受责罚强忍口渴、怕厨子被降罪牙咬小知子等等。宋仁宗庙号“仁”,这是驾崩后由宰职大臣投票评定的,《清平乐》开头也一直围绕“仁、孝”描述小仁宗的种种举动。仁宗对身边人仁慈,对大宋百姓体恤,方得仁君之名。

宋朝在历史上是一个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明的朝代,宋朝立国300余年,两度倾覆,皆缘外患,是惟独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 本报记者 李子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