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帝王矢志不渝的废除一部法,只因一个女人

一个女人废了一部法

公元前167年,西汉都城长安发生了一件事,事件本身并不大,但却惊动了当时天子汉文帝,而这个事件也被永久的载入了史册。那么这个事件是什么呢?总的来说就一句话:一个小女人废了一部法。

两代帝王矢志不渝的废除一部法,只因一个女人

这里涉及到当时的一个名医,叫淳于意。淳于意在公元前167年(汉文帝前十三年)犯了法,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应该前往都城长安受肉刑。淳于意当时在山东任齐太仓令,诏令下来后,百感交集,只因膝下无子五女。关键时候,小女儿淳于缇萦提出愿随父前往。到了京城后,淳于缇萦冒死给皇帝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了一段感人的话。

“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过自新也。”——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这段话里面的两个点触及了汉文帝的心灵,一是一个小女子愿意入宫为官婢, 为父亲赎罪;二是犯人刑罚后回归社会的问题 。肉刑在当时是一种很残酷的刑法。

肉刑始于夏商时代,到春秋时代盛行,秦时更是日益普遍,肉刑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而随着社会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这种野蛮残忍刑法便遭到人民的反对。那么肉刑是怎么样的呢?

肉刑分类有四

1. 黥刑:在犯人脸上刺字,涂黑 ,以后即使出了监狱,也永不可除。

2.劓刑:把犯人鼻子割掉。

3.刖刑:把左脚砍下,或者右脚砍下 ,又或者左右脚全部砍下。

4.宫刑:把男性生殖器官割下来。

肉刑危害有三

其一:精神上的伤害:司马迁在武帝时期受过宫刑,宫刑之后,写过《报任少卿书》,全篇就一个字总结:辱。奇耻大辱。受过宫刑之后,无论是在家里,外面都无法释怀,整个人精神崩溃。

其二:道德上不孝。孝,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核心。《孝经》:“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上面我们提到了,淳于意膝下无子五女,如果惨遭肉刑,无论是哪一种,在当时的时代来说,都是不孝的。

其三:社会上的影响。 陆贾《新语》中提到“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秦法严酷,汉法也严酷。而汉代与秦代不同的是,汉代的国君知道刑法的严酷,所以从汉惠帝开始,就剔除一些极端的刑法。如曾经下过诏书,让老人,小孩,以及有低级爵位和跟皇室血缘关系人,一律用比较轻的刑法代替比较重的刑罚。

其除肉刑

汉文帝看了淳于缇萦的信后。 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其除肉刑”。“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由也,朕甚怜之 ”—— 《史记·孝文本纪》

改革刑罚

汉文帝马上着手诏书。 黥刑改为髠钳,“髠”是把头发剃光,“钳”是脖子带个铁圈 刑罚后,男性为国家修城墙,女性为国家舂粮食 ,这叫“城旦和舂”。劓刑改为笞三百,打三百板。 刖刑中砍左脚者笞五百,砍右脚者直接死刑 。汉文帝改革刑罚,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而这件事情的起因就是小女子的上书。这件事情从一定意义上说体现了汉文帝对百姓的仁爱。 而汉文帝建造的太平盛世“文景之治”也就不足为奇了。

汉文帝的仁爱与善良

两代帝王矢志不渝的废除一部法,只因一个女人

一节俭。继位23年,没有修过什么大的宫殿 。而曾经有一次想要修个露台,找人核算之后,发现需要百金,也就是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收入。文帝思来想去,发现这很不妥,便不修了。

二 穿着朴素。汉文帝当时穿的是绨衣,也就是比较粗制,粗糙的衣服 。同时他也不允许他最宠幸的慎夫人穿拖地的长裙, 认为这个很浪费,并且宫里的帷帐不能绣花 。

三 反对厚葬 。汉文帝的陵墓在历史上很有名,叫霸陵。何为霸陵?霸陵在中国史上是一个明君,仁君的皇陵代表 。

两代帝王矢志不渝的废除一部法,只因一个女人

四 减轻徭役。减轻徭役有两次,一次是公元前178年,汉文帝刚刚继位的第二年 。诏令租税减去一半 , 汉高祖时期天下非常穷困,规定“十五税一”,而汉文帝减半以后就是“三十税一”。公元前168年,也就是汉文帝前十二年再次诏令减税。

五 废除恶法 。连坐法,也叫收孥相坐律令。这个法律相信我们很熟悉。假如你犯罪以后,那么你的父母,兄弟姐妹都要受处罚,汉文帝觉得这条法律太不仁慈了,在继位当年就废除了 。 废除第二部恶法:诽谤妖言罪 。“诽谤”原是中性词 ,李斯在给秦始皇上书后,秦始皇才制定的“诽谤妖言罪”。 诽谤妖言罪是秦代的恶法,汉代继承了 , 当然,这部恶法在文帝继位第二年就废除了 。

改革刑罚受阻

当然,汉文帝在剔除肉刑时,也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点,前面废的三种法,给犯人带来实际好处了吗?

“是后,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斩右趾者又当死。斩左趾者笞五百,当劓者笞三百,率多死。”——《汉书·刑法志三》

事实上,犯人接受刑罚的过程中,会被当场打死 , 或者不可为人,打残了 。这责任在谁?——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 。 这两人是坚决反对废除肉刑的 , 但是迫于皇名不得不废除,最后 改头换面,暗箱操作,蒙蔽了皇帝 。

汉景帝继承文帝之志完善刑罚

汉景帝继位后继续完善,首先在数量上减轻,“笞五百”改为“笞三百”,“笞三百改为“笞二百”,后来再次减去数量,“笞三百”改为“笞二百”,“笞二百”改为“笞一百”。其次, 板子只能五尺长,也就是今天的115公分,一寸厚:2.3公分 。最后 竹板不能有竹节 , 给犯人行刑过程中,不能换人等等。汉景帝实际上弥补了汉文帝在改革肉刑上的不足,把刑罚真正落实,给百姓带来实惠 。

两代帝王矢志不渝的废除一部法,只因一个女人

“自是笞者得全” ——《汉书·刑法志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