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閱讀理解記敘文的“線索”怎麼找?教你這樣做


七年級語文:閱讀理解記敘文的“線索”怎麼找?教你這樣做

線索,是貫穿文章始終的脈絡。作者是通過線索將表現中心的材料聯珠綴玉般地交織起來,使文章的各個層次貫通彌合,形成一個嚴密的整體。

記敘文線索題有哪些題型

• 寫出本文的行文線索。

• 本文主要是圍繞著什麼來寫的?

• 《名城夢》以“他” —— —— 為線索組織材料。

• 簡析“薔薇”在文中的作用。(3分)

1.以時間的推移為線索。

• 如《偉大的悲劇》是以時間的推移為線索,記敘了斯科特和他的隊員悲壯的失敗以及覆滅。

《偉大的悲劇》的線索的語言標誌是:1912年1月16日這一天→1月18日→2月17日夜裡1點鐘→3月2日→一天中午→3月21日→3月29日。

2.以空間的變換為線索。

• 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此文章題目“從……到……”就可以看出文章所寫之人、所敘之事是以地點的轉移來組織材料的。像這樣以由一個地點到另外一個地點的轉移為線索來寫出人物的見聞和感受的文章很多,文中人物活動的空間很大,地點的轉換很具體而且明顯,至少變換的地點有兩個或兩個以上。

3.以人物為線索。

• 如《最後一課》一文,“我”是貫穿全文的線索:“我”在村公所外看佈告→到教室後發現教室情況不同尋常→上課時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4.以一事為線索。

• 如《皇帝的新裝》一文情節發展的線索是:

皇帝“愛新裝→做新裝→看新裝→穿新裝→展新裝”。

5.以一物為線索。

• “一物”是指作品中所描繪的具體物件。如《羚羊木雕》一文的故事情節是圍繞“羚羊木雕”展開的。“羚羊木雕”在文章結構、實現主題、塑造人物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 “一物”還指具有象徵意義的事物。如《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其中的“花兒落了”一語雙關,既指爸爸栽植的花花草草,也指爸爸的生命。

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變化為線索。

• 如《生命生命》一文,該文以“我”對蜜蜂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厭煩地趕走→沒有耐心地拍打→內疚地觀察→由衷地敬佩。

• 又如《阿長與山海經》一文,“我”對阿長的感情是:憎惡、討厭→敬重、愛戴。

明線和暗線

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有明暗兩條線索:明線:魯迅先生與藤野先生的交往;

暗線:魯迅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明線——主要事件

暗線——情感、心理、品質、精神

七年級語文:閱讀理解記敘文的“線索”怎麼找?教你這樣做


默愛如山

1.我怕父親,他打我是真打。看著他瞪圓了眼,一步一步逼近,還不敢躲,繃緊了肌肉等著,於是一巴掌扇過來,於是腦袋嗡了一聲……

2.有時卻是另一副樣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邊頭也不回地說:“唱一個我聽聽。”我在後邊就模仿著戲臺上的花臉嗚嗚哇哇地唱起來。他說:“瞎胡唱,別唱了。”我說:“你唱一個。”他唱起來:“我不該,咳咳咳咳,老王爺,咳咳咳咳……”也是隨唱隨編,瞎胡唱,越唱越帶勁兒。

3.我家有個大宜興壺,下地回來,泡上茶壺,父親高興了,還逼我們喝。說:“逼”,是因為我們喜歡喝涼水,不喜歡喝茶。“過來,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捱揍啊!”

4.我們倆常常一起去看廟。“看廟”二字,說句文詞,是父親杜撰的。看廟就是去看廟裡的壁畫,是讓我開闊眼界,是培養我畫畫的一種方式,這很有點像現在的參觀美術展覽館或畫廊。我父親本是老農民,竟與文人想到了一起。

5.吃過早飯,父親將糞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糞叉說:“走,看廟去。”母親說:“今天不拉土了?”父親說:“回來再說。”我們就在這“回來再說”的空當裡看了許多廟。廟有大有小,有遠有近。近則三五里,遠則十幾裡。一去一回就是幾十裡。全堂邑縣境內的廟我們幾乎都看遍了。

6.父親對廟裡的壁畫還加以評論。他指著《八仙過海》的海水說:“你看這水,漣漣地像是在顫動。”又用手摸著牆說:“這牆是平的,你再遠看,不是坑坑窪窪地凸起來了嗎?”其實現在看來,稀鬆得很,無非是靠了反覆重疊的弧形線條引起的錯覺。父親最佩服的是《八破圖》,破扇子、破信封、破書本、破眼鏡盒……

他像在集市上買糧食時將糧食粒捻來捻去還嚼一嚼那樣仔細,貓著腰將那畫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摳,遠瞧瞧,近瞅瞅,長嘆一口氣說:“像真燒焦了一樣。”他一指點,我也驚歎起來。最後,總是照例的一句話:“使勁兒看,好好記住。”

7.我12歲那年考上初中,學校在聊城,離家15公里多。過了正月十五,要開學了。吃過早飯上路,父親背上糞筐跟我走了出來,雖沒說話,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出10公里開外看見聊城古樓了,他說:“快了,你走吧。”這時曠野無人,惟有寒風積雪,一抹虛白的陽光和遠處的幾聲雞啼。望著逐漸遠去的、揹著糞筐的父親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8.再以後,我參加了工作,按家鄉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飯的人就是“幹部”。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幾年,大約是1960年,父親到天津看我來了。我說:“今天咱們上街吃一頓狗不理包子,再領你去看看美術展覽。”他問什麼是美術展覽,我覺得一兩句話說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時候你不是常領我去看廟嗎?和看廟差不多。”

9.剛走過勸業場,我一回頭,見他正彎腰從地上撿菸頭,我嚷了一聲:“扔了!你也不嫌髒。”他趕緊扔了菸頭,眼神帶有惶惑和懼意。這眼神使我悽然,是什麼使父親對我有了怯意?我反而願意再看到小時候父親扇我巴掌時那瞪圓了的眼。

七年級語文:閱讀理解記敘文的“線索”怎麼找?教你這樣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