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一名清洁工差点刺杀了周恩来,改变全球命运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一名清洁工差点刺杀了周恩来,改变全球命运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一名清洁工差点刺杀了周恩来,改变全球命运

在北京八宝山烈士公墓中,矗立着一个高高的纪念碑,碑上刻着周恩来的亲笔题字:“参加亚非会议的死难烈士公墓”。石碑的背面刻着十一位烈士的姓名、简历以及殉难经过,碑文的最后一句是:“为和平、独立和自由的事业而光荣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这一切要追溯到1955年4月11日发生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一名清洁工差点刺杀了周恩来,改变全球命运

(新华社工作人员在烈士墓碑前凭吊“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遇难人员。)

1955年4月,在印度的提议下,决定召集大量亚非国家在印尼召开万隆会议,反对冷战,反对美国和苏联的殖民主义,中国也受邀参加。

当时中国还没有民航,便向印度租用了一架名叫“克什米尔公主号”的民航机,来运送周恩来带领的中国代表团。计划从北京起飞,经香港再飞往印尼雅加达,再前往万隆参加会议。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一名清洁工差点刺杀了周恩来,改变全球命运

(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

当时,大陆刚刚炮击金门(九三炮战)、解放一江山岛与台湾关系紧张,台湾的间谍特务众多。中国得到情报,说台湾可能会袭击飞机。中国通知了印度、香港、印尼各方,大家严阵以待,确认安全,决定继续按原计划飞行。

恰好这时,缅甸总理吴努邀请周恩来赴缅甸商谈其他事宜。4月3日,周恩来与部分代表团成员秘密改变行程,先到缅甸,再打算乘另一印航包机前往印尼。

4月11日,“克什米尔公主号”搭乘部分代表团成员、各国记者、还有周恩来的司机等人按原计划飞行,先抵达香港。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一名清洁工差点刺杀了周恩来,改变全球命运

(周恩来与吴努在机场)

中午11时20分,飞机停在香港的启德机场。因为事先有提醒,可能会有暗杀袭击,香港机场严阵以待,加强安保,做了周密的布置。机场确认万无一失,飞机在停留一小时后,载着参加万隆会议的11名工作人员再次起飞。

下午6点半左右,克什米尔公主号发出求救讯号。机长称听到爆炸声,机舱内有烟,第三号发动机起火。飞机试图在水面迫降,最终机翼先著水,撞毁在印尼海面。此时,距离雅加达只有一小时半的航程。

4月12日,搜救人员发现了克什米尔公主号的残骸。不久,就传来了惊人消息:飞机的维修工程师、副驾驶员和领航员奇迹生还。他们三人在坠机后,游到了一个无名小岛上。其余机上16人全部罹难。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一名清洁工差点刺杀了周恩来,改变全球命运

(飞机右翼爆炸部分)

事后没有人承认对此次事件负责。但随着中华民国政府档案的公开,事件逐渐明朗。

原来是中华民国国防部保密局在香港的特工,用60万港币雇佣了香港启德机场的地勤清洁工周驹。飞机停留期间,周驹把定时炸弹伪装成一包牙膏,放在水桶里,骗过安全检查,顺利带进机场。然后假装清扫机舱,把定时炸弹固定在机舱内右面接近机轮的隐蔽处,悄然离开。于是成功制造了这场恐怖袭击事件。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一名清洁工差点刺杀了周恩来,改变全球命运

(遇难的3位新华社记者(从左到右)李平、黄作梅、沈建图)

虽然飞机爆炸了,但刺杀周恩来的计划却失败了。

4月18日,周恩来出席了万隆会议。在会议上,周恩来发表求同存异的观点,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不少国家对中国的误解。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认可,被认为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基础。

后来,人们把万隆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万隆会议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基础。亚非国家的合作获得加强,南南合作由此开端。

一名清洁工就这样差点改变了全球人类的命运。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一名清洁工差点刺杀了周恩来,改变全球命运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中遇难烈士的墓碑文)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644篇作品,营员“红旗飘扬”的第16篇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