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年最让文武百官害怕的人,谁也不敢得罪,不是皇帝赵匡胤

在北宋初年的太祖和太宗时代,有一个人让满朝文武百官都非常惧怕。甚至在很多人眼里,他比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还可怕的多。得罪了皇帝,也只不过是罢官流放,而且宋朝的皇帝一向是可以讲理的。而得罪了他,那可就结局莫测了。他们宁愿去得罪太祖太宗,也不愿意得罪这个人。

他就是北宋初年的宰相赵普。赵普是北宋在历史上声名并不显赫的宰相,性格沉稳有城府,虽然很爱嫉妒别人,但能够以天下为己任。他所参与制订的重要方针、政策,一直影响着宋朝三百年的统治状况,都是关系到国运民命的大问题。

北宋初年最让文武百官害怕的人,谁也不敢得罪,不是皇帝赵匡胤

赵普剧照

赵普曾深得宋太祖赵匡胤的信任,高居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能左右大宋的朝政,政治能量和势力自然很大,甚至他国的国君都向他行过贿。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曾记载:

江南国主李煜遣其弟郑王从善来朝贡……先是,国主以银五万两遗宰相赵普,普告于上,上曰:“此不可不受,但以书答谢,少赂其使者可也。”普口头辞让,上曰:“大国之体,不可自为削弱,当使之不测。”

南唐后主李煜派遣他的弟弟郑王李从善来宋朝朝贡,并专门给宰相赵普送去白银五万两。赵普深知此时非同小可,于是将李煜贿赂他的事情告诉了赵匡胤,赵匡胤对此不以为意,竟然让他收下了这笔礼金。

北宋初年最让文武百官害怕的人,谁也不敢得罪,不是皇帝赵匡胤

李煜剧照

一向以治学严谨著称的司马光,则在《涑水记闻》记载了“钱俶赂赵普”的故事:

太祖时,赵韩王普为相,车驾因出,忽幸其第。时江浙钱俶,方遣使致书及海物十瓶子于韩王,置在左庑下。会车驾至,仓促出迎,不及屏也。上顾见,问何物,韩王以实对。上曰:“此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韩王皇恐,顿首谢曰:“臣未发书,实不知;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上笑曰:“但取之,无虑。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因命韩王谢而受之。

文中的“钱俶”就是当年的吴越王。赵普收下钱俶装满“海物”的十个瓶子,放在了家里的廊屋之下,还没有来得及收好,赵匡胤突然造访。赵匡胤看见这十个瓶子,非常好奇是什么东西。赵普如实回答说是钱俶送来的“海物”,赵匡胤说,这海物一定非常的不错。结果一打开,竟然满满的十瓶金子。

北宋初年最让文武百官害怕的人,谁也不敢得罪,不是皇帝赵匡胤

赵匡胤剧照

史书称赵普“强直疾恶”,但也有一种说法,那就是赵普在与其他官员共事时,总能拐弯抹角地找到某人的短处,并让秘书记载下来。如果以后这个人犯了事被追究,赵普就会把这些记录找出来,当成治罪的证据。于是百官都很害怕,没有人敢跟赵普多说话。

后来的名相卢多逊,是一个博学多谋的人,他就很不服气赵普,多次跟赵普作对。卢多逊的父亲卢亿曾在太祖一朝与赵普同朝为官,他一见到赵普就心生恐惧。他告老还乡之后,听说儿子卢多逊竟然敢与赵普作对,长叹道:“这个儿子将来是免不了祸事了,还好我将不久于世,不会亲历此难也算是万幸”。后来卢多逊果然被贬官。

对于赵普的“专政”,到后来连宋太祖赵匡胤也开始心怀不满,希望能有人说赵普的坏话,以便收拾收拾赵普。于是赵匡胤找到了当时颇有名气的大臣窦仪。窦仪就是《三字经》中的“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五子”之一。窦仪曾在宋初主持制定《宋刑统》,为大宋的立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还主持礼仪立法的制定,是大宋文明的“推手之一”,被世人誉为“天瑞”和“国宝”。

北宋初年最让文武百官害怕的人,谁也不敢得罪,不是皇帝赵匡胤

窦燕山教子图

赵匡胤找到窦仪,本希望这个名臣能够仗义执言,甚至在谈话中多次暗示赵普的“不法”行为,并流露出了自己的不满。但窦仪竟然一个劲的夸赞赵普是开国元勋,以天下为己任,忠心耿耿,为人正直,惹得赵匡胤很不高兴。窦仪回到家里后,对几个弟弟说“我今天得罪了皇上,肯定是当不了宰相了,但也不至于将来被流配发放,我们窦家一门可无灭门之灾了!”

如果赵普没有过人的“阴毒”和“手段”,何至于连大宋的“天瑞”“国宝”都对他如此惧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