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柴動力:翻身千億市值,轉型駛向未知

[ 億歐導讀 ] “憂患意識讓我始終保持清醒”,譚旭光已執掌濰柴17年,千億企業的轉型正在開啟,風浪之中,巨輪將駛向未知的深海中。

濰柴動力:翻身千億市值,轉型駛向未知

作者丨程天琦

“不爭第一,就是在混”,一路從基層摸爬滾打的譚旭光,總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1977年,不滿17歲的譚旭光一頭扎進了濰柴的產品實驗室,當時身在基層的他很難想到,多年以後,自己成了集團掌門人,濰柴動力已市值千億,在中國商用車領域舉足輕重。

目前,濰柴動力在重卡發動機市場佔有率已位居第一。在多缸柴油機市場,2019年其市佔率達17.1%,第二名玉柴集團的市佔率僅有9.8%。

2007年,濰柴動力在深交所上市,彼時淨資產僅為94.1億元,2019年底已達697.8億元,12年間翻了7.4倍。近三年時間內,濰柴股價也翻了3.6倍,市值翻了近5倍。

“我們就是敢於想別人不敢想的事,幹別人沒幹過的事。”在譚旭光的大膽帶領下,濰柴這家1953年的企業在時代變化中依然發展強勁。

濰柴動力:翻身千億市值,轉型駛向未知

01、收購“無名小卒”

2002年,濰柴動力由濰柴控股集團聯合海內外投資者聯合成立,2004年在港股上市,譚旭光開啟了全球化資金的重要道路。

如今,濰柴產品已打入了歐洲、北美、亞洲的110多個國家,離不開其多年來的海內外兼併與收購。

這一切始於15年前的那場收購。

2005年,剛在港股上市不久的濰柴,便以10.2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湘火炬。當時看似的鉅額收購,卻讓濰柴動力至今從中受益頗豐。

湘火炬旗下擁有陝重汽(生產重卡整車),株洲湘火炬(生產發動機火花塞),法士特(生產變速器)和漢德車橋。這讓濰柴一舉獲得了富含重卡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豪華大禮包”。

當時陝重汽不過是個“無名小卒”。

2005年,陝重汽年銷量僅為1.4萬輛,到了2019年,其銷量為17.7萬輛,行業排名第四,保持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增長率,市佔率多年穩定在15%。如今,陝重汽已是各大重卡企業“眼熱”對手。

有了陝重汽的加持,濰柴的產品便有了重要支撐。如今濰柴約26%的發動機銷量均由陝重汽帶動。

收購陝重汽三年後,濰柴迎來了自己一次重大的機遇。

2008年金融危機後,國家發起了四萬億刺激經濟計劃,房地產行業飛速發展,重卡則是其最重要的生產工具。重卡銷量在2010年達到頂峰,年銷量首次突破百萬,增速高達57.8%。

譚旭光抓住了此次機遇,結合了濰柴與陝重汽的雙重優勢,濰柴當年營收同比增長78.1%,首次突破600億大關,淨利潤更是翻了一倍多。這一年的“好機遇”為濰柴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潮起潮落,2010年左右的重卡提前透支了部分未來需求。自2011年開始,重卡基本呈現回落趨勢。房地產紅利之後,濰柴營收與利潤開始走跌。

02、當物流撞上電商

重卡市場的失勢,倒逼濰柴開始探索新的方向。

這一次,濰柴瞄準的是物流領域。譚旭光意識到中國物流運輸設備上的不足,開始了“師夷長技以自強”之路。

2012年,濰柴動力以7.3億的價格收購了德國叉車巨頭——凱傲。實際上,濰柴動力看上的是凱傲旗下的林德液壓。工程機械行業流行這樣一句話,“得液壓件者得天下”,濰柴動力由此擁有了先進的液壓技術,派出了研發人員與林德攜手,將高性能的液壓產品以更低的成本進行生產。

正當其在物流領域取得進展之時,濰柴又迎來了一場“意外”的春風。

2013年中國電子商務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物流行業因此迎來一波“鳥語花香”,需求陣地開始從工程機械行業轉移至快遞物流行業。

幸運的是,重卡也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同年,重卡銷量由跌轉漲,同比增長22.2%。

到了2016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又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突破23萬億元。2017年重卡銷量同比增長53.4%,第二次破百萬輛,並且從此開始連續穩定在110萬輛以上。2019年,在整體車市寒冬的背景下,重卡銷量再創新高,累計銷售117.4萬輛。

縱觀濰柴歷年發展,2013年和2016年絕對是濰柴關鍵的兩年:分別實現了將營收和淨利增速由負到正的轉變。2017年,濰柴營收突破1500億元,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搭上了重卡的高速列車,濰柴奠定了自身的基礎。

最慘的則是2012和2015年,濰柴的歸母淨利潤降幅分別達到46.6%和72.3%。如此過山車式的淨利波動增加了濰柴潛在風險,一定程度上也解釋了濰柴目前較低的估值。

濰柴動力:翻身千億市值,轉型駛向未知

為強化物流領域的優勢地位,濰柴嘗試向智能物流轉變。

收購凱傲的五年後,濰柴通過子公司凱傲收購自動化物流公司——德馬泰克。隨著濰柴與德馬泰克的研發聯手,濰柴智能物流系統上線,其物流作業效率提升30%,節約了100人左右的人力成本。

2019年,濰柴的智能物流營收達670億元,佔比高達38.4%,成重要的支撐業務之一。

03、譚大膽的雙重轉型

擴張中的濰柴,不得不思考長期發展。

近年來,中國發起了“藍天保衛戰”,新能源已是國家的重要戰略。轉型新能源戰略不是一種選擇,而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2020年3月31日,一向有“譚大膽”之稱的譚旭光,宣佈濰柴2萬臺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工廠正式投產。

濰柴動力:翻身千億市值,轉型駛向未知

在此之前,濰柴已在悄然佈局。

2018年底,濰柴動力以1.64億美元入主全球氫燃料電池企業——加拿大巴拉德公司。同時,其增持了新一代低成本燃料電池技術企業——英國錫里斯,成為其重要戰略股東。2019年底,通過收購新能源德企ARADEX(歐德思),濰柴成功擁有了電機控制器核心技術。

目前,濰柴已完成多款燃料電池發動機的開發。2019年,濰柴累計交付100餘臺燃料電池客車,累計運行超過100萬公里,初步實現商業化落地。

未來,濰柴動力耗費近140億元、建設規劃面積1460畝的濰柴新能源動力產業園,也將於2025年在山東濰坊建成。

由於商用車是濰柴的重要核心,其在智能駕駛的探索上也不甘落後。

2019年9月,濰柴曾展示滿足L3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無人駕駛礦車。同年底,濰柴以6.6億元收購了清智科技

55%的股權,彼時這家自動駕駛技術服務商僅成立3年。

清智科技雖年資尚淺,其核心業務是商用車智能駕駛輔助系統(ADAS)和特定場景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與濰柴的智能化改革不謀而合。

現階段,商用車ADAS前裝普及率甚至還遠低於乘用車25%的普及率。隨著中國相關法規(例如《營運客車安全技術條件》)的頒佈,ADAS從後裝向前裝的腳步也將加快,濰柴又能從中“分一杯羹”。

但轉型道路上的濰柴,仍需披荊斬棘。

目前,我國大客車的新能源電動化率比較樂觀,約為50%。然而,新能源物流車的電動化率僅有5%。濰柴的一大挑戰是如何改善新能源物流車現有問題,更多推廣新能源產品。性能與基礎建設也是物流車電動化的兩大“攔路虎”。

我國重卡市場上的大部分產品都是以價格低廉,產品投資回收期短為特點。新能源車的高售價是很大一部分買家望而卻步的主要原因。在國家加大建設全國範圍內新能源基建的同時,濰柴動力可加大研發性能更優良的新能源商用車,以順應趨勢,抓取企業增長的第二曲線。

再者,智能駕駛在商用車的應用,仍處於行業早期。濰柴若要實現集團轉型,這將是一個長期性戰役。

04、駛向深海

A股上市的13年間,濰柴的營收與利潤起起伏伏,曾經歷四次負增長。當下和未來,濰柴存在著諸多挑戰。

近四年,高槓杆率加速了濰柴的擴張進程,也意味著當現金流不足時,將出現債務違約風險,最終可能危及整個企業。

濰柴動力的收購,帶來了優質產業鏈的同時,也積累了大量商譽。濰柴2019年高達238.2億元、約佔淨資產34.1%的商譽總值會帶來潛在壓力。商譽的65%來自於智能供應鏈和自動化解決方案的收購,這類企業(例如德馬泰克)的減值風險尤為重要。

一旦濰柴商譽大幅減值,淨利潤可能由正轉負。

疫情“黑天鵝”飛來,直接會衝擊濰柴動力的是客車、貨車銷量和遊艇業務的下滑。同時,在全球抗疫背景下,海外業務勢必減少甚至停滯,並且外匯風險增大。

但“黑天鵝”總要飛走的。疫情影響只是短期的,重要的是看長期發展。2019年,由於國三車型的置換,重卡將存在一些潛在需求,可在疫情結束後進行釋放。

如今,疫情已逐漸好轉,物流車復工比例已達到去年水平。

隨著中國對柴油車排放標準一再提高,新能源產業是未來的必然趨勢,越來越蓬勃壯大的物流業也必然是未來增長迅速的領域,因此濰柴動力要想獲得更大的市場佔有率,不被競爭對手搶佔先機,攻下新能源物流車必然是關鍵一步。

“憂患意識讓我始終保持清醒”,譚旭光已執掌濰柴17年,千億企業的轉型正在開啟,風浪之中,巨輪將駛向未知的深海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