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著盤鱔上路的復仇者

宜城的盤鱔,料足味美,營養豐富,不愧為一道湖北名菜。但吃盤鱔真是技術活兒,我曾多次嘗試,不是咬斷了骨頭就是浪費了肉,吃鱔高手那種“骨肉分離”、一撕到底的快感,我竟然一次都沒體會到。

吃著盤鱔上路的復仇者

不管吃的過程順不順利,享受美食總歸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但盤鱔這道菜名的由來,卻和一個並不輕鬆的故事有關。伍子胥是非常有名的歷史人物了,相傳盤鱔這道菜的出現就和他在楚國的逃亡經歷有關。

吃著盤鱔上路的復仇者

伍子胥的家族曾經是楚國貴族,卻招人陷害,包括父親和兄長在內的全族人都被楚平王下令殺害,伍子胥唯一倖免,被全國通緝。落難的伍子胥曾躲避到一農夫家中,農婦倉促中用家中僅有小鱔魚直接放到鍋裡做成了一道菜,因為一圈一圈形似小蛇,原本起名盤龍鱔,但伍子胥說,龍乃天子,不能吃天子,於是就叫做盤鱔了。

吃著盤鱔上路的復仇者

在伍子胥一路逃亡的過程中,更為人熟知的故事是他為了過昭關一夜愁白了頭,容貌的衰老讓官兵誤以為是個老頭而放他出了關。這足以說明他當時揹負的巨大壓力。個人認為之所以這樣,因為他所面對的不僅僅是個人的生死問題,為父兄和家族報仇已經成為了他的使命,胸中的復仇之火,甚至成為了他為之奮鬥的唯一動力。簡單點說,他已經不再為自己而活著了。

吃著盤鱔上路的復仇者

眾所周知,後來伍子胥的復仇成功了,他恨之入骨的楚平王連死都沒有逃過被鞭屍的命運,而對待已經入土的楚王的方式,也讓伍子胥成為一個話題人物,這裡就不去評論是非功過了。我想說的是,助吳滅楚卻並不意味著復仇故事的終結,它只是圍繞伍子胥更多復仇故事的開始。後來越國打敗吳國,吳國又打敗越國,勾踐復仇夫差,甚至被吳國打敗的楚國最後一統南方,歷史進入了新的復仇循環。

吃著盤鱔上路的復仇者

有人說伍子胥的復仇就像蝴蝶效應,影響了幾個國家的命運,但換個角度再來審視這段歷史,何嘗不是國家的興衰影響了伍子胥的個人命運呢。利益和權利鬥爭帶來了殺戮,殺戮引發了仇恨,伍子胥只是這一幕幕歷史的劇中人物罷了。突然想到了《復仇者聯盟》這部科幻電影,漫威用鋼鐵俠斯塔克的死作為系列的收官,而伍子胥這位更真實的復仇者,用自己的死亡預言為波瀾的春秋歷史畫上了句號。

吃著盤鱔上路的復仇者

一條條盤鱔就像一個個圓環,它們互相纏繞,環環相扣,鱔魚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它們的生命輪迴,盤中之魚沒有一條逃出了這種命運。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國有興盛衰亡,這或許都是必然的輪迴吧!

吃著盤鱔上路的復仇者

從吃盤鱔說到了輪迴,也夠能扯的,還是吃吃美食,看看歷史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