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欧洲,德国是否更需要中国?

来源: 德国观察者报 2020年4月14日


“绝望的时代要求采取绝望的措施”可以总结各国如何应对冠状病毒危机时的表现。德国也不例外。根据预测,即使在疫情之前,德国的经济也正走向温和衰退。当这种病毒在湖北省爆发疫情时,德国的制造商就开始受到痛苦的打击:他们的供应链。由于中国产能下降而产生的早期对供应冲击再次暴露了德国对与中国这个东方经济巨人的贸易关系的依赖。

比起欧洲,德国是否更需要中国?

多年来,德国一直依靠中国提供廉价的商品,并向中国出口商品。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整个欧洲大部分地区都在遭受苦难,得益于强劲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以及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德国却独善其身。德国并不担心北京地缘经济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德国对于中国2012年与中欧和东欧国家发起的16 + 1论坛及2013年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旨在确立中国在新兴技术中的主导地位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并没有担忧。


比起欧洲,德国是否更需要中国?

2016年,中国美的集团(Midea Group)收购了德国公司库卡(Kuka)(机器人制造商中的后起之秀)时,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的政府措手不及。库卡(Kuka)被中国公司后的几个月,芯片制造商Aixtron避免了同样的命运,因为德国经济部撤回了对收购的最初批准。这两起收购使德国政府更新了其外国投资法。但是冠状病毒的经济冲击再次改变了这一状态。

柏林政府官员开始再次讨论如何保护该国的工业皇冠免遭敌意收购,因为其中大多数公司的股价在股市上被低估了。如果股东打算出售,这些公司有可能与外部投资者接触。当然,中国的公司被认为是感兴趣的买家。中国对欧盟28个成员国的投资环比下降了约三分之一,可是当购买公司有足够吸引力时,这种趋势会迅速改变,特别是来自中国的买家,因为中国是首先从疫情打击中恢复过来的经济体。

德国高级官员承认,德国经济需要中国,就像在2008年之后,甚至可能以后都是这样。德国是20国集团中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约占其GDP的47%。全球范围内的需求冲击使许多制造商处于困境。中国从疫情中复苏的速度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德国可能最终需要将自己与这个中国这个经济巨人联系得更紧密,比疫情爆发前更紧密。

比起欧洲,德国是否更需要中国?

德国的大型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戴姆勒汽车和宝马汽车(它们在中国的利润约占其三分之一)会使德国更靠近中国。尽管中国的新购数量下降了约10%,但2019年德国对中国的汽车出口仍增长了。大众汽车董事长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是第一位公开表达他所在行业和其他行业人士的想法的高级商业领袖:我们需要中国及其市场来摆脱这场危机。大众和宝马对前景保持乐观,尽管当前动荡不安,但仍承诺股东将派发大量股息。这种乐观源自对中国的信心和对默克尔的信任。

一年前欧盟宣布中国为“系统竞争对手”,德国总理在过去十二个月中开始采取对华强硬的态度。在危机发生前很久,德国总理已经担心进一步的对中国施压可能意味着德国必须付出经济代价。柏林对它的欧洲伙伴越来越不满意,因为它认为它必须承担起整个欧盟的责任。比如当前德国有关“疫情债券”的争论很大,“疫情债券”要求欧元区国家以债券形式集体担保债务,这可能使德国进一步远离其在欧洲大陆的长期伙伴。

相反,这个绝望的时代可能使默克尔接受德国没有中国市场和金融支持就无法生存的信息。为了未来的繁荣,德国必须向东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