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看見的,都會成長

一次偶然的機會,翻閱了《看見》這本書,還記得那是個陽光燦爛的午後,在市中心一家不大的書店隨意閱讀,相中《看見》是因為作者柴靜,雖然不是太瞭解,但以前聽聞過很多次,於是便拿起來看了看簡介。不同於現在流行的各種心靈雞湯或成功寶典,《看見》記載的是柴靜走訪過的一個個真實發生的故事,它樸實但依舊華麗的辭藻,對簡單故事背後深度的剖析等都深深吸引了我。於是想也沒想就把它買了回來,雖說“書非借不能讀也”,但這麼好的書值得我據為己有,然後在悠閒的時光裡細細品味。

《看見》:看見的,都會成長

《看見》是柴靜個人成長的自白書,它揭秘柴靜從對新聞一無所知的新人到如今成為央視最受歡迎的女記者和主持人經歷過什麼,思考著什麼,又記下了什麼。同時它也是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奧運、華南虎照事件、藥家鑫事件……在新世紀頭十年的幾乎所有重大事件中,都能看到柴靜的身影,通過她在新聞熱點第一線的真實記錄,我們可以更真切、更深刻地讀懂中國,瞭解我們身邊這塊土地上曾發生過的與我們的命運休慼相關的大事,知道它們如何發生,我們又該怎樣面對。雖然記錄的都是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故事,但我看到的是一個個具體的人,在他們身上,我也看到了自己,他們的故事,某種意義上也是我的故事。回想自己過去的十年,從高考到步入大學,再到畢業走入社會,中間也是酸甜苦辣各種滋味,歡笑過也痛苦過,是這些點滴成就了現在的我,那些逝去的現在已然成為生命中最美好的回憶。柴靜說“ 回憶是一種清洗 ”,它洗去了我生活中的所有汙垢和灰塵,每每回憶,生活都是更加明亮和通透,正能量滿滿。現在的我擁有自己喜歡的工作,拿著自我感覺還不錯的薪水,有疼愛我的老公和可愛的兒子,無論工作還是生活,我都熱情滿滿,我很珍惜擁有的一切,畢竟和《看見》故事裡的一些主人公相比,我是那麼的幸運。“別在生活裡找你想要的,要去感受生活裡發生的東西。”現在的我,慢慢學會去感受生活的所有美好。

《看見》:看見的,都會成長

柴靜說“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看到這句話時真的觸動了一下。在如今這個物慾橫飛的浮躁社會,因為走得遠而迷失自我的例子太多太多,作為觀眾我們或感慨,或惋惜,但我覺得我們更需要反省和鞭策,腳下的路本該越走越遠,但始終不能忘記最初的夢想,忘記出發時的目的。就像我目前從事的金融行業,太多職務犯罪,貪汙受賄的案例,因為誘惑太多,一不小心沒有把持好自己,那些走得遠,站得高的人忘記自己出發的初衷,最終跌入萬丈深淵。

柴靜說“我天生沒有什麼機靈勁兒。”這是她剛到央視工作時,面對男同事們的戲謔而對自己的評價,然後只好“呆呆地去倒了幾杯水”。類似的場景對我來說那麼真實,那麼熟悉,因為初入職場的我也經歷過,但隨著在工作崗位上的歷練,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人一些事,還有面對各種突發事件時對人性的思考,思想也就漸漸成熟起來,並且能冷靜地面對世間的一切“苦難”。就像書裡所說: “象葉子從痛苦的蜷縮中要用力舒展一樣,人也要從不假思索的從矇昧裡掙脫,這才是活著。”這句話一直鼓舞著我,活著,就應該正視苦難,突破生活的枷鎖,活出最大的精彩。就像種子,破土而出,然後迎著陽光,活出它本該有的樣子。

“人們聲稱最美好的歲月其實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後回憶起來的時候才那麼幸福。” 看這本書,總讓我很容易聯繫到自身。從剛開始的“不知天高地厚”說出“我知道我能達到的高度。”的柴靜;到被工作和現實打擊得一敗塗地的柴靜;再到激勵自己,站起來告別過去,重新出發的柴靜;最後是延續至今——一直完善自身的柴靜。從這些柴靜中,我似乎能看到自己,看到過去,現在,未來的自己。雖然成長之路不同,但總會有相似的心跡,我沒有像柴靜那樣轟轟烈的成長過程:平凡的出身,安安靜靜的長大,從小學,初中最後到大學,雖然沒有像柴靜那樣有那麼多人為她點燃明燈,但幫助我,影響我的人也不少。生我養我疼愛我的父母,諄諄教導不辭辛苦的老師,還有陪伴在身邊不離不棄的朋友,甚至是遇到困難時伸出援助之手的陌生人。因為有他們,我沒有害怕成長,也沒有抗拒成長。即使未來的成長之路荊棘密佈,我也會懷揣感恩的心,坦然的等待和接受生活給我的挑戰和挫折。

《看見》:看見的,都會成長

《看見》讓我看到一個個新聞背後的動人細節,看到作者柴靜的成長蛻變之路,更看到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自己。讀完之後我重新審視現在的自己,重新認識身處的錯綜複雜的社會環境。所謂看見,並不是眼見為實的看見,而是,從矇昧中、從人云亦云中,將自己獨立出來,理性的思考問題,更成熟的看待這個世界。今後無論工作還是生活,我會不斷反省自己,學會從現象本身跳出來,從內觀察自己,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的揭開,這個過程可能會淚流滿面,但我相信是痛並快樂著。柴靜說“強大的人不是征服什麼,而是能承受什麼”,那麼我要讓自己成長為一個強大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