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歐陽修沒中狀元正常!宋朝點狀元像今天綜藝上的選秀


《清平樂》:歐陽修沒中狀元正常!宋朝點狀元像今天綜藝上的選秀

歐陽修劇照

人人都想中狀元,可狀元和皇帝一樣只能有一個,且不可能“拼爹”。

所以要有實力,但有實力又只能是必要條件,遠遠不能充分滿足成為一個狀元的需要。

《清平樂》裡一個情節,歐陽修會試拿了第一,狀元的紅袍也穿上了,祝福的美酒也喝到了,他覺得在殿試上再拿個第一,成就“連中三元”的美名不成問題。

可是榜下來後,大大出乎他的意料,新科狀元是王拱辰——在客棧裡披他紅袍要沾沾喜氣的那位,而自己連前三都沒進……這個傲嬌的才子失落極了。


《清平樂》:歐陽修沒中狀元正常!宋朝點狀元像今天綜藝上的選秀

歐陽修劇照

其實,歐陽修沒中狀元正常的很,拿今天我們選秀節目一比就明白了。

第一,同“理科”比,“文科”有更多的不確定性。如果當年皇帝“面試”時出的是100分的數學題,這個狀元是誰,就沒什麼懸念了。

只要涉及“文科”,就有很多的模糊性,就有了主觀能動性。就像聽歌,有人覺得“驚雷”好聽,有人卻覺得一無是處。

拿歐陽修來說,作為“導師”、“推薦人”,晏殊覺得歐陽修是“中國好聲音”,他可以毫不猶豫地為自己的“學員”轉身,但他並不能左右其他兩位“導師”的喜好與判斷。

第二這種不確定性還體現在,既使你標準再明確,有時候也有判斷失誤的時候因為有些“選手”水平太接近了。

後來歐陽修也做了“導師”,他喜歡質樸、接地氣的“聲音”,所以誰要是打扮成靡麗浮誇的“偽男”,他見一個“滅”一個——滅燈的“滅”。

可是在“盲評”階段,他走眼了。他看到一篇好文章,卻沒敢打“滿分”,因為他認定這是學生曾鞏的,他怕別人誤會是串通作弊。結果他耽誤了人家蘇軾拿會試第一……

《清平樂》有70集呢,我們慢慢會看到。


《清平樂》:歐陽修沒中狀元正常!宋朝點狀元像今天綜藝上的選秀

宋仁宗

第三,狀元不是考的,是皇帝“點”的,有時候你壓根不知道皇帝是怎麼想的。

像《清平樂》,仁宗為什麼最後選中了王拱辰?因為王年輕,才19歲。

那他為什麼喜歡年輕的?按劇中的解釋,這是在向垂簾聽政的太后“老佛爺”示威!

仁宗皇帝滿含怨念:我都多大了,你劉娥還不還政,口口聲聲說我還年輕!好,我就欽點個年輕的狀元給你看!——狀元19歲就可以能,我這皇帝都20好幾了,憑什麼不讓我“單飛”?

還有第四點,就怕皇帝上頭還有一個堅持“正確”的“老佛爺”!

即使王拱辰不點狀元,歐陽修也做不成。因為在殿試前,他已經給太后和大臣們聯合“做”掉了。

歐陽修有才,是個“唱作人”。一入京,歌樓伎寮就開始流行他的曲子詞,接著深宅大院裡的大家閨秀們競相傳抄,最後連皇帝的後宮也不幸“淪陷”。——劇演到這裡,悅華恍惚看到了柳永。

可是這巨大的“成功”害了歐陽修。劉太后一邊熟練地背誦著歐詞,一邊告訴手下人,這個有傷風化的才子是斷斷提點不得的!

於是歐陽修被成功“雙標”。


《清平樂》:歐陽修沒中狀元正常!宋朝點狀元像今天綜藝上的選秀

劉太后說著歐陽修的豔詞

當然,有宋一代還是科舉的羅網不特別嚴密的時代。

到了明,朱元璋因懷疑作弊,龍顏大怒,把狀元陳安給車裂了,這時距陳安中狀元才20天。

到了清,“劉春霖”這個名字很合慈禧太后的眼緣,於是劉成了末代皇帝一樣的存在——中國最後一位狀元。

現在“高考狀元”的名頭還很響,但不再是過去的模樣。你努力就有可能達到學業的一個巔峰,再也不用看人眼色,受人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