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重、险、难!少年肺部烂洞、漏气……

打开少年胸腔的那一刻,所有人吸了口冷气!

右侧胸腔里涌着大量的

血凝块,右肺已经萎陷到原来的20%大小,溃烂的肺中叶周围尽是黄白色的脓性分泌物,不断有气泡冒出……

急、重、险、难!少年肺部烂洞、漏气……

惊心动魄

提起这场在ECMO支持下开展的手术,河南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张书峰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3个多月前(1月3日13点左右),一名12岁少年被紧急推进手术间。

少年脸色青紫、心脏衰竭、呼吸衰竭,身上插着不同的管子,其中,两根流淌着血液的管子正连接着他和ECMO。只见ECMO源源不断地将他体内的血液导出,把氧气交换到血液中再输回去。

少年的肺已经无法“工作”,只能依靠ECMO代替呼吸。即使在“最强生命支持系统”的支撑下,少年生命体征的各项指标仍在跌落,血氧饱和度掉至50%,命悬一线。此刻,唯有外科手术才有可能救他一命。


急、重、险、难!少年肺部烂洞、漏气……

张书峰主任带领鲍俊涛副主任医师、孟庆磊主治医师组成团队,顶住巨大压力,立即准备手术。

此刻,少年的肺部正遭受着重度病菌感染,肺脓肿、肺空洞、溃烂、漏气……开胸之前,谁也不知道将面临怎样的情况,如果肺部只是部分溃烂,那还尚存希望,但如果是双肺遭受重创,少年便没了生还的可能。

手术团队打开少年胸腔后,右肺已然是上述险况,左肺并发气胸,情况也不容乐观,纵隔移位严重,左肺受到明显压缩。

清理胸腔内血凝块、沿着肺中叶坏死的边缘缝扎肺组织,再将坏死的部分切掉……手术团队刚解决好右肺难题,紧接着继续处理左肺困境。


急、重、险、难!少年肺部烂洞、漏气……

每操作一步,他们都要密切关注各项生命体征,同时还要兼顾ECMO运转和操作。

ECMO运转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止血液凝固;开胸切肺手术中,血液不凝固则容易出现大出血的危险。两者如何平衡,考验着手术团队的实力。

庆幸的是,早在施行手术的几天前,儿童重症监护室就与小儿外科精心会诊,制订了详细预案,提前做好了相关准备。

最终,手术团队用了2个小时,连续完成了右侧胸膜剥脱+右肺中叶切除和左侧气胸引流术,少年终于度过了生命危机。

步步惊心

就在手术一周前,少年已经经历了一次生死历险。

那天,儿童重症监护室医生程东良带着ECMO,深夜赶往漯河市为他紧急置管、上机,并转运至省医救治。

急、重、险、难!少年肺部烂洞、漏气……

在程东良的记忆中,当时的“险情”历历在目,整个过程堪称步步惊心。

“患者已经出现了脓毒症休克,血压、血氧饱和度等都不好,当地医院使用了多种升压药、呼吸机给予最大支持都不行。”程东良回忆。

转运至省医后,他们立刻开始进一步治疗,希望能在ECMO争取来的宝贵时间内,控制住患者的病情。

但少年的病情仍在不断加重。因为他所患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肺炎,这种病菌分泌的毒素容易侵犯血管、引起组织坏死,很容易导致患者合并肺脓肿、脓胸、肺大泡、肺空洞、气胸等,死亡率非常高

急、重、险、难!少年肺部烂洞、漏气……

尤其是肺组织溃烂导致的张力性气胸,其严重程度让医护人员震惊了:引流管放入后,胸部气体夹杂着脓液,沿着管子,啾啾啾拼命地往外“冲”。

纵膈因此被严重挤压、移位,再这样下去会呼吸、心脏骤停!

事已至此,只能通过手术搏一搏,这才有了故事开头的一幕……

术后第2天,医护人员成功撤下了ECMO,让少年的肺功能慢慢恢复,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照料下,少年慢慢好转、顺利出院。

经历了这两次生死历险,3个多月后,少年的情况怎样?

程东良说,从复查结果上看,少年曾受到重创的肺部正逐步恢复向好。


我是省医人,我愿为您服务!

-总第49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