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中国式家长”,培养出了清华孩子?

在我国,教育孩子的方式可谓是千千万万。比如说:棍棒底下出孝子、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爱在心里,狠在面皮、按牛头吃不得草等等教育方式。但是这类教育方式也是存在一定问题的,教育过重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教育轻了,孩子对父母没有应有的尊重感,很多家长也是头痛,毕竟教孩子就像打磨一件工艺品,打磨的程度和火候影响工艺品的价值,并且一旦塑造定型,就很难再回到最初的样子,不少父母应该会有一个想法:如果养孩子是一款游戏就好了,可以存档读取,就不必担心孩子在培养中产生诸多的问题。

这样的“中国式家长”,培养出了清华孩子?

有一种家长叫做中国式家长

同时在孩子心里,从小也想体验一次当父母的感觉,最初的想法应该是在“过家家”中体现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家长的安排也会有不同的意见。顺从和反抗似乎成为家庭关系中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但是这样的解决方式隐隐的将亲子之间的对立由小变大,是一种恶性循环,真的就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这样的“中国式家长”,培养出了清华孩子?

高考结束

最近,有一款名为《中国式家长》的游戏进入了大家的视线。《中国式家长》是一款现实主义的模拟游戏,游戏模拟从出生到高考的整段过程,探讨中国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并且这款游戏上线才一个月,就在一家知名游戏商城上取得全球周销量排行第2名的好成绩。小编一般不玩需要付费的游戏的,但是在友人的推荐下,还是入手了《中国式家长》,发现了独立小众游戏也有其优秀的地方。

这样的“中国式家长”,培养出了清华孩子?

似曾相识的场面

在《中国式家长》游戏中,玩家以扮演家长的角色,参与规划一个男孩(现已上线女孩)从出生到高考的过程。除了小升初、中考、高考等中国学生熟悉的考试外,游戏中玩家还可以到“小卖部”购买零食、玩具,在班中和其他同学竞选班干部,甚至面对来访的亲戚朋友,玩家需要在合适的时机摆出孩子的种种“特长”,赢取“面子battle”的胜利。

这样的“中国式家长”,培养出了清华孩子?

面子battle

当然逢年过节时的红包争夺战。递红包的亲戚会努力将红包往孩子手上推,孩子则要礼貌地回绝,将红包推回去。两方角力的过程中,玩家需要用鼠标保持节奏,只有将红包保持在适中的位置,最终才能获得红包里的大量金钱。如果失败,红包将会被母亲“暂时保存起来”。

这样的“中国式家长”,培养出了清华孩子?

红包

最关键的是,在于孩子择业上有很高的自由度,玩家可以让孩子学艺术、学体育、学计算机,不走高考之路也能展现自己个性的一面。但大部分玩家还是非常关心自己的孩子能否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然而,要想考到一所理想的大学绝非易事,起码前几代孩子都需要不断地努力,为下一代遗传良好的基因和天赋,才能让后代享受到“家族红利”。

这样的“中国式家长”,培养出了清华孩子?

一个周目的结束

然而再真实的游戏,都替代不了真实的人生,这款游戏不仅仅启发的是中国的家长是不是已经成为了“中国式家长”,还影响着下一代对于父母辛苦打拼,哺育自我的思考。《中国式家长》是一款“接地气”的游戏,承载着经历过高考人们的共同回忆,游玩过程中会有很深的认同感与共鸣,也能激发我们对于中国教育模式的思考;但另一方面它作为一个游戏也存在着游戏性、平衡性、完成度不足的问题,多周目体验也缺乏变化,希望后续更新可以改进,能够更加真实的还原一个时代下教育的现状。

这样的“中国式家长”,培养出了清华孩子?

清华录取通知书

我是清明上何,欢迎大家留言转发,您的支持是我发展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