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本溯源,曹操爱才却杀杨修,智商高不能善终

1、曹操爱不爱才?

答案是肯定的,曹操突破传统风格的用人方式是极具鲜明的 。他曾说过 :“乱世之中,用才不用德。“

推本溯源,曹操爱才却杀杨修,智商高不能善终


汉朝的用人的方式传统是举孝廉。每个月举行一次由知名人士举办的人物评论大会,称作月旦评。进入月旦评与否,则是士是否能进入仕途的一重要标准,单凭这一条,就可见月旦评在心中的位置之重。

士子能否进入月旦评的标准是什么呢?孝廉!只有忠孝仁德的人,才能进入月旦评。由此,用人以德的传统在汉代延续了几百年。

可到了东汉末年,举孝廉的用人方式被改变了,原因很简单,乱世之中,孝子贤孙勿人敬、杀人放火子孙全。是非颠倒的乱世现实,是”孝廉“的做人标准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人们开始不羡慕中正君子,而是都想成为曹操那样的奸雄。

举孝廉的用人方式,像一杯隔夜的铁观音,东汉的政府虽然还能喝,但是已经没有营养,也不能顺应动荡的时代了。

推本溯源,曹操爱才却杀杨修,智商高不能善终


在盛世,用人以孝廉,使世人以忠孝做为行事做人的榜样,以至于天下忠贤遍布,世道安宁,这个举措是恰当的;而在乱世,用人的标准不再是为人是否孝顺、做人是否贤德、办事是否仁义。而是事功、人能否在乱世之建立功业,哪怕品格上有些缺憾,也无伤大雅。

这就是曹操的用人方式。

所以曹操爱才!爱才的初衷不仅仅是乱世正是用人之际,更是为了打破传统的用人制度。

2杨修聪明不聪明

杨修很聪明,他的智商很高。

一切关于杨修的记载,都能看出杨修的高智商:

曹操浏览庭院,在门上写出一个活,他第一个猜出是”阔“字,知道曹操嫌门阔了;

推本溯源,曹操爱才却杀杨修,智商高不能善终


曹操在酥盒上写了”一合酥“,他第一个猜出”一人一口酥“,把酥分给了大家;

曹娥碑前,也是他第一个猜出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的谜底是”绝妙好辞“。比曹操快出来三十里;

曹操问他后勤政务,他能够猜出曹操每一问题是什么、问题的顺序是什么。然后他写成书信、依次摆放,让手下依次上交,自己却游山玩水。屡试不爽。

曹操”鸡肋“的口令是,还是他,第一个猜出曹操萌生退意。

这些事情罗列出来,足可见杨修的智商之高,能看透人心,见微知著、举一反三。说他是天下奇才,也不为过。

推本溯源,曹操爱才却杀杨修,智商高不能善终

3、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

杨修既然是天下奇才,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呢?

有人说杨修死于曹家夺嫡系之争。可是在历史上,杨修在曹植和曹丕之见界线不清,方向问题不是曹操杀杨修的关键原因。

关键按的原因是,他智商很高、情商太低。

杨修可以看透人心,但不能看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是君,是领导。最高明的领导,是让属下觉得“伴君如伴虎”,平时笑脸相迎,和蔼可亲,发怒时雷霆万钧、大刀阔斧。恩威难测,才是高明的、真正的领导人。

推本溯源,曹操爱才却杀杨修,智商高不能善终


可杨修偏偏每次把曹操的心思、恩威全都看透。好比每次,把曹操在精神上扒的一丝不挂,试想,每次曹操赤裸裸地站在杨修面前,他将是什么感受?——无尽的蔑视和嘲讽!

再有,杨修的情商,有很大的因素是他锋芒外露、张扬的性格,这种性格让他处处想表现自己。在才子之中,表现出过人之处,是卓越、是有傲骨英风;可是在曹操的面前,处处表现自己,而且表现还盖过了曹操,这就是不知进退。"事君数、斯疏矣",在领导的身边久了,还会产生嫌隙,那“盖君数,斯往矣”,则是理之必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