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合群受排擠,別忽視了"同伴效應"的影響,3個方法融入群體

疫情期間沒法出門,帶孩子讀繪本就成了既能消磨時間、又能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親子活動。陪孩子讀繪本讀多了,發現許多故事都有多種解讀方式,不僅孩子覺得有趣,家長也有一些啟發。

羅莎·月影和狼

《樹屋童話》繪本中有一個故事叫《羅莎·月影和狼》。在一個叫"不高興"的小村子裡,一個叫羅莎的女人很喜歡唱歌,可她的歌聲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

每當夜半時分,羅莎的歌聲就響起來。很多鄰居覺得羅莎的歌聲打擾到了自己,於是提出了抗議。

羅莎沒有辦法,只好在夜幕來臨的時候,躲到森林深處去唱歌。她的歌聲吸引了森林中的狼群。

孩子不合群受排擠,別忽視了

當羅莎回到村子裡時,狼群也跟著羅莎一起到了村莊。這可把村子裡的居民嚇壞了,大家紛紛拿出武器,要把狼群趕出去。後來居民還進行了投票,要把羅莎也趕出村子。

羅莎受到了種種排擠,最後居民將羅莎和狼群塞到投射器裡,彈向了天空。

孩子不合群受排擠,別忽視了

狼群落到了森林的地面上,而羅莎卻沒有落下來。狼群到處找羅莎的身影,等它們一回頭髮現,羅莎掛在天上變成了一輪圓圓的明月,夜空中又再次響起羅莎美妙的歌聲。

狼群為了紀念它們的好朋友羅莎,於是在每個滿月的夜裡,都會對著月亮唱歌。

孩子不合群受排擠,別忽視了

表面上是通過一個童話小故事,向孩子解釋"狼為什麼會在月圓之時叫"。可實際上,這個故事裡還隱含著孩子中的"

同伴效應"。

家長別忽視孩子也有"同伴效應"

心理學家認為,同伴群體會根據一定的價值觀和行為標準聚集在一起。而孩子們中,也存在這樣的"同伴效應"。

例如,我們可以發現在學校聚集起來的一個個小團體,這些孩子大多數家庭背景、學習成績都差不多,會使用同一種語言習慣、擁有差不多的興趣愛好。而和他們不太一樣的孩子,就很難融入其中。

"同伴效應"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極其重要,同伴之間會形成穩定的"友誼"。一方面,"友誼"會讓孩子懂得主動了解朋友的想法、體察他人情緒,能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另一方面,"友誼"還能讓孩子在衝突中,學會接受他人批評、尋找解決衝突的方式。

然而,故事裡的羅莎,卻是一個在同伴中遭受排擠的孩子。羅莎在得不到村民的理解之後,到森林裡遇到了一群"欣賞"她的狼。然而,村民又忌憚狼群的危害,"同伴效應"更加激發了村民之間的"抱團",於是引起了巨大的衝突。

孩子不合群受排擠,別忽視了

回到故事開頭,起因僅僅是羅莎喜歡唱歌,而夜晚唱歌卻打擾到了鄰居。說起來,無論是羅莎和狼群,還是那一群看起來惡狠狠的村民,其實都挺無辜的。

孩子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可能並沒有意識到,有些不恰當的舉動會打擾到別人。因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應該對孩子有正確的引導。

引導孩子善於融入同伴群體

01 學會換位思考

羅莎在夜間唱歌,其實是沒有考慮到對他人影響,加上又缺乏處理相處問題的能力,於是遭到他人的排擠。

孩子不合群受排擠,別忽視了

這樣的場景在生活中也很常見,例如孩子在地鐵玩耍、在公共場合大聲喊叫,對小朋友來說,他們還不知道這樣做有什麼不對,但是家長卻不應該以"孩子還小"為理由放任不管。

家長應該教會孩子替他人著想,懂得換位思考,提前做好一些防範工作,才不因此鬧出不愉快的事情。

02 學會回應他人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小霸王",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別的小夥伴說話,他總是打斷干涉。這樣的孩子看起來霸道強勢,但是往往後來同伴越來越少,小夥伴們慢慢地都不太願意跟他接觸。

過於活在自我世界的孩子,很難得到同伴的認同。因此,父母應該引導孩子學會回應他人,不要什麼都是"以我為先",不要只顧著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對別人的想法不屑一顧。

孩子不合群受排擠,別忽視了

03 學會適度讚美

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有很多相處的模式都是相通的,讚美都能讓人感到舒心和愉快。而孩子們相處的情感會更真摯,省掉了不少彎彎繞的表面功夫。

嫉妒會讓人的心態變得扭曲,但羨慕和欣賞卻不會。讓孩子學會欣賞他人,看到他人的長處,真心實意說出一些讚美的話,並用積極學習的態度和同伴相處,會讓孩子結交到更多真正的好朋友。

孩子不合群受排擠,別忽視了

總之,家長不要因為孩子小而忽視他們存在的"同伴效應"。發現孩子的問題,引導孩子去解決在同伴交往中遇到的問題,才能為他們的社交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