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豆腐”是什麼時候成了佔便宜的代名詞,它有什麼典故嗎?

醉墨客林世偉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吃豆腐,就是性騷擾的意思。

傳說最早在唐代的長安,當時豆腐剛剛發明沒多久。

一家夫妻兩人做小本生意,以製作豆腐為生。

大家都知道,製作豆腐其實很辛苦的,都是由夫妻兩人一起完成。

因當年女人不便於拋頭露面,在豆腐店賣豆腐的都是這家男人。

不過,因長安的豆腐店很多,這家的生意並不好,一度到連吃飯都難以維持的地步。

因家境艱難,男主人只能白天再去其他地方打工,將賣豆腐的生意交給妻子去做,反正這也不是什麼體力活。

誰知道,這下生意卻突然火爆了。

原因很簡單,這家女主人是個小家碧玉,而且非常風騷。

一時間,整個長安的男人都知道這家豆腐店有個美女老闆娘,紛紛趕來買豆腐,很多人就坐在店鋪裡面吃完豆腐才走。

也許是天性,也許是為了生意,老闆娘非常能夠應付這些男人,甚至公然和他們調情,把這些臭男人迷的一塌糊塗。

久而久之,豆腐店生意非常好,老闆娘全家也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然而,這些男人的老婆們卻極為不滿,認為這樣賣豆腐傷風敗俗,投訴到官府。

可惜大唐非常開放,官府不理這種事,畢竟又不是賣淫。

無奈之下,這些吃醋的老婆們只能冷嘲熱諷自己的丈夫:你今天又去吃豆腐了?


時間長了,吃豆腐就成為男人性騷擾、調戲婦女的代名詞。

其實從今天角度來看,這家豆腐店真的很會經營。


薩沙


吃豆腐這個詞,最初真的沒有佔女人便宜性騷擾的意思,就是非常單純的吃東西。

但是,豆腐這種食物比較特殊,白白嫩嫩的,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女人的肌膚。

所以古代往往有豆腐西施這種說法,意思是市井之家賣豆腐的年輕貌美女子。沒有千金小姐的命,卻有一副好相貌。例如,魯迅先生的《故鄉》就提到了賣豆腐的楊二嫂:

我孩子時候,在斜對門的豆腐店裡確乎終日坐著一個楊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那時人說:因為伊,這豆腐店的買賣非常好。

什麼叫因為楊二嫂,豆腐賣得非常好?很明顯,大家哪裡是單純吃東西,而是來看美人的。

因此,吃豆腐與其說是在吃東西,倒不如說是在吃美女。調戲的意味非凡。

確切來講,吃豆腐正式源自舊時代的倡門,指男顧客揩妓女的油。民國時期上海青浦人鬱慕俠曾寫有《倡門中的術語》,提到:說嫖客在倡門中佔著便宜,曰吃豆腐。

後來這個詞泛化成一般佔女人便宜的意思了。

古往今來,男人白佔女人便宜的事就不少見。所以,從你我做起,杜絕性騷擾。


HuiNanHistory


“吃豆腐”一詞,現在早就成了男人佔女人便宜的代名詞。

為什麼只能男人佔女人便宜叫吃豆腐?女人佔男人便宜的地方還少嗎?為什麼不叫吃豆腐?

當然不能,因為之所以叫吃豆腐,是因為形容女人的形態,與豆腐的形態是一致的。

所以,女人是吃不到男人的豆腐的,最多是吃男人的豆腐乾豆腐皮豆腐泡了。

而且,即便是形容男人佔女人的便宜,恐怕大家聯想到的,也一定不會是又老又韌的北豆腐,而是白嫩凝滑的南豆腐,你要理解成日本豆腐,也不為過。

一盤剛成型的南豆腐,柔嫩纖滑、細膩潔白、水潤剔透、Q彈爽舌,讓人直感覺要是不把它吃進肚裡,簡直就是暴殄天物……沒毛病,要是你見了具有同樣特徵的柔美女生,也一樣會升騰起這種感覺。

吃豆腐一詞發源於哪個朝代,不見史著,民間故事倒有不少,拋去年代的混亂,故事的內核都是一樣的。

說的是夫妻倆經營了一家豆腐店,因為男主外女主內,生意馬馬虎虎,看來也沒有什麼獨門秘方,二人終日辛勞,也沒賺幾個錢,勉強度日。

偶一日,男主要出遠門一段時間,只好讓內堂的女人出來照應生意。

局勢馬上改觀。

不為別的,只為這家中的女人,是一個尤物。

剛才形容豆腐的時候,好詞已經用光了,乾脆你就把她的外形想象成一塊水豆腐吧。

更為迷人的是,她的聲音也嬌美動聽。

最讓人接受不了的是,她的待客之道也很婉轉應承,一個眼神就讓男人們的心融化進豆汁兒裡了……

生意不火才怪呢。

一反常態的是,按理說出來買菜都是家庭婦女的職責,可人家這豆腐店,卻招來的全是一水兒的大老爺兒們。

不光來的人多,回頭客還多。

不光回頭客多,翻檯率還低,來了就不肯走了。非要假裝接人家豆腐的時候捏一把人家的小手。

久而久之,這個街區的婦女們都不幹了,家裡這貨是去哪兒買豆腐了?買個豆腐還要用兩個時辰?以及為什麼買了一塊又折返回去買了一塊?為什麼每天中午晚上都愛吃這一口豆腐?

上街一看,全明白了,半條街的男人都圍著豆腐店過乾癮呢。

你們這到底是來買豆腐的?還是來吃人豆腐的?

這可能就是古代版本的“吃豆腐”的由來。也是一個可信度極高的由來。

還有一種考證。

某地辦喪事的時候,有吃“豆腐飯”的習慣。或許是豆腐的顏色與喪事的白色彼此對應,喪家準備的飯菜是以豆腐為主菜,來弔唁的親屬朋友吃的這頓飯就叫“吃豆腐飯”,村子裡的懶漢二流子正好也來蹭飯,主人家這種場合,也往往並不轟人家走,坐視被人家吃豆腐。

對於這種既不幹活又不是親屬的來蹭豆腐飯吃的人,他們就屬於愛佔小便宜的“吃豆腐”。

這種來源生硬晦澀,很不貼近生活,沒有男女關係的段子,不是好段子。

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已經開始流行男人佔女人便宜喚做“吃豆腐”的說法,在很多文人的小說中,都出現過這類靈動的詞語。

所有涉及男女關係的段子,都是不是好段子權且不說,至少都是具備流傳性的段子。


歷來現實


在今天,“吃豆腐”成了佔便宜,性騷擾的代名詞。大家有沒有想過“吃豆腐”是如何就演變成了佔便宜的意思,其中到底有著什麼歷史典故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吃豆腐”的前生今生。

關於“吃豆腐”演變成佔便宜,有兩個歷史典故。第一個歷史典故的可信度最高,據說在漢朝,長安街上有個夫妻開的豆腐店,老闆娘生得漂亮,風情萬種,人送“豆腐西施”,為招攬顧客,難免有賣弄風情之舉,引得周圍的男人們老是以吃豆腐為名佔老闆娘的便宜。因此,也引起了吃醋的老婆們不滿意了,她們以“你今天又去吃豆腐了?”來表達醋意和不滿。於是,久而久之,“吃豆腐”就成了男人佔女人便宜的代名詞。

第二個典故是古代喪葬有吃豆腐飯的習俗,一般百姓家裡發生喪事,都會請人來幫忙。在吃飯的時候,主人會給幫忙的人提供豆腐飯。然而,一些遊手好閒的人會渾水摸魚,忙倒沒有幫,卻也坐上飯桌吃開了。對那種不幹活而去蹭飯吃的傢伙,說他們是吃豆腐的。後來,“吃豆腐”有了佔便宜的意思。



豆腐具有色白、面細、質嫩、性軟四個特點,恰與“年輕女子”肌膚白皙細嫩而性情軟弱的特點相契合。所以,“吃豆腐”被藉著佔女孩子的便宜,性騷擾。各位,你們對“吃豆腐”


密探零零發


豆腐本是清清白白的食物,奈何不清白的人卻將“吃豆腐”變成了“佔便宜”。關於“吃豆腐”變成“佔便宜”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純粹的佔別人便宜,一種是“性騷擾”,專門指男性騷擾女性。



吃豆腐占人家便宜

這裡涉及到一個民間傳說。相傳戰國時期的樂毅非常孝順父母,所以經常變著花樣的給父母做食物。

偶然的一次,樂毅家的廚師用鹽滷製作出了豆腐,這種白嫩似玉的食物不僅好看,也非常好吃,當即得到了樂毅父母的喜歡。於是樂毅出於孝心,把家裡儲藏了很多豆子,準備製做豆腐。

後來樂毅的父母去世以後,親戚朋友來幫忙,樂毅把剩下的豆子都做成了豆腐款待大家。但有一些沒有幫忙的人也來蹭豆腐吃,所以大家就把這種佔別人便宜的行為稱之為“吃豆腐”了。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民間辦喪事的時候,桌上的菜都會有豆腐。同樣是一些沒有幫忙的鄉親會來佔便宜、蹭飯吃,所以“吃豆腐”才會成為佔便宜的。



吃豆腐變成性騷擾

樂毅發明豆腐實際上是後人牽強附會,豆腐的實際發明人是劉邦的孫子劉安。

劉安是漢武帝時期的淮南王,除了心懷異志、準備謀反之外,劉安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發明家”。他因為追求道家的長生不老之術,一心求仙,曾經做過熱氣球升空的實驗。



當然劉安也免不了煉製“仙丹”,但就在煉製仙丹的時候,無意中發明了豆腐。豆腐物美價廉,口感順滑,很快就成為了老百姓必不可少美食,於是各種各樣的的豆腐店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當時漢帝國都城長安的豆腐店也是多如牛毛。

豆腐店的資源溢出,很多豆腐店的經營也非常不景氣。在這其中,有一家夫妻合開的豆腐店同樣面臨倒閉的情況,於是這家男主人就選擇了外出打工,留下了妻子獨自在家經營豆腐店。



男主人外出之後,豆腐店的生意迅速的火爆了起來。原來老闆娘長得非常漂亮,而且每當有人來買豆腐,老闆娘總會賣弄一下風騷,有一些好色的男人也會在買豆腐的時候趁機摸一下老闆娘。久而久之,“吃豆腐”就成了性騷擾的的代名詞了。

當然,以上這些故事大部分都是傳說。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時候,吃豆腐已經被廣泛傳播,成為了揩油的代名詞。


我是越關


豆腐是原生的中國美食,這點毫無疑問。但到目前為止,豆腐的具體發明時間,還存在很大的爭議。有說在西漢時期,豆腐就已經被髮明瞭,但也有說是在唐代的,而有確切史料記載的是在宋代。

只有在豆腐被髮明出來之後,才能“吃豆腐”,繼而衍生出“佔便宜”的意思。所以,最早關於“吃豆腐”是“佔便宜”的傳說,出自西漢時期。

宋代朱熹曾說:“世傳豆腐本為淮南王術”。而在明朝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中也記載道:“豆腐之法,始於前漢淮南王劉安”。

據傳西漢文帝時期,淮南王劉安在八公山上煉製丹藥,偶然將滷水撒到了豆汁中。豆汁凝結成塊,從而發明了豆腐。從此之後,豆腐開始在長安大肆流行。

有一對夫妻就在街上開了一家豆腐店。老闆娘長的漂亮,為了招攬買豆腐的客人,就故意擺出風情萬種的姿態,被人們稱為“豆腐西施”。周邊的男人被老闆娘吸引,就經常以“吃豆腐”為由,天天跑到豆腐店買豆腐,與老闆娘調情,趁機摸摸老闆娘收錢、遞豆腐時的小手。於是,“吃豆腐”就慢慢的演變為了佔賣豆腐的老闆娘便宜的代名詞。

後來,開設豆腐店的夫妻越來越多,“吃豆腐”也就成了“佔便宜”的替代語。如果是用在男人跟女人身上,還有了“輕薄”的意思。

這個故事的可信度應該較高,只是時間上不對。至少從目前已經發掘出的考古證據來看,漢代即使已經發明瞭豆腐,也是比較原始的豆腐。因為磨好的豆汁未經加熱,凝固性和味道都會很差。所以,漢朝時,豆腐並未成為主流。

更為可信的,應該是在宋朝,豆腐才開始大範圍流行。這點也可以從文人雅士們的筆記、詩詞中得到印證。蘇東坡除了發明了東坡肉之外,還特別喜歡吃豆腐。也是在宋朝時,豆腐從中國傳入了朝鮮。

而且在宋代,經濟特別繁榮,商業特別發達,酒肆、飯館比比皆是,這也為無數豆腐店及“豆腐西施”的出現創造了條件。而在《清明上河圖》中,就繪製有女子拋頭露面做生意的景象。

而在清朝小說《驚夢啼》中就描寫了“吃豆腐”的情節。小說裡有一位名叫春桃的漂亮女子,以賣豆腐為生,特別愛與男人打情罵俏。所以,經常會有男性顧客來“買豆腐”,實際上是為了調戲老闆娘春桃。可見,“吃豆腐”一詞,至少在清朝已經有“佔便宜”、“調戲女子”的意思了。

吃豆腐流行於宋朝,南宋又偏居江南臨安,就是現在的浙江杭州。大城市中,大家都去豆腐店買豆腐,趁機佔老闆娘的便宜。而在鄉下,賣豆腐的一般都是男子,這就不好佔便宜了。

但在當時,江浙農村辦喪事,通常需要請人幫忙。到吃飯時,就會在院子或者空地上擺上桌子,請幫忙的鄉親們吃飯。一些遊手好閒,並未怎麼幫忙的人也會跑來蹭飯。因為這類飯菜相對簡樸,豆腐就成了主菜。因此,去幫忙的人都以“吃豆腐飯”代稱去事主家幫忙。而那些佔便宜蹭飯的,就被說成了“吃豆腐”。

在清朝滅亡後,上海成了國際性都市,各行各業都比較發達,特別是娛樂業。在開放的上海,“吃豆腐”就被越來越多的用在了男女之間,和什麼“鹹豬手”、“揩油”,成了同一個意思。


奕天讀歷史


據說在漢朝的時候,豆腐店都是小兩口一起經營的。丈夫體力好,負責每天夜裡起來磨豆腐,妻子則負責在白天賣豆腐。

由於老闆娘經常吃豆腐的原因,體內蛋白質充足,所以長得細皮嫩肉,豐滿圓潤,和豆腐一樣水嫩。

而老闆娘為了招攬顧客,難免賣弄一下風騷,很多男人原來只是單純前來買豆腐回家吃,但一來二去就被老闆娘給迷倒了,他們經常以買豆腐的名義在門店前逗留,就為多看老闆娘幾眼,甚至有時還會對老闆娘動手動腳,在店裡生吃豆腐。

這種事情是瞞不住的,這些男人的做法讓他們的老婆醋意大發。但是古代社會男尊女卑,女人沒有什麼家庭地位,所以她們只能用委婉的口氣訓斥自己的丈夫“難道你今天出門又去吃豆腐了?”

意思是告誡這些男人們不要太過分。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把吃豆腐等同於佔便宜、調戲婦女的說法就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了。

其實吃豆腐這種說法是在上世紀30年代才開始流行的,人們把吃豆腐和揩油並列起來,特製對女性的性騷擾。


石頭說歷史


吃豆腐的典故有那麼兩種。

第一種呢,是源於一個故事。在舊時候,有一對夫妻是開豆腐店的,妻子長得很漂亮,嗯,就是“豆腐西施”了。丈夫負責半夜起來磨豆腐,而妻子則是招攬客戶賣豆腐,因為在賣豆腐的過程當中呢,難免會有一些賣弄風情的舉動。於是來了很多的客戶,以賣豆腐為名去佔豆腐西施的便宜,比如付款的時候摸摸小手之類的。久而久而之,吃豆腐就成了男人佔女人便宜的代名詞。

第二種呢,是出自江浙滬一帶,舊時候,江浙滬一帶辦喪事的時候,家中都會備著“豆腐”,以豆腐為主,因為是喪事嘛,以白色為主。而辦喪事都會請一些幫忙的人,幫忙完就會留在那邊吃飯,說去辦喪事未免有些不吉利。所以他們都會說是去吃豆腐飯的代指。而吃飯的時候經常會有一些遊手好閒的沒有幫忙的人過來蹭飯,佔便宜,久而久之,吃豆腐也就成為了佔便宜的代名詞。

上世紀30年代,上海就流行這詞了,茅盾在《子夜》十三里說:“你不要慌,我同女人是規規矩矩的,不揩油,不吃豆腐。”這裡的吃豆腐就是男人佔女人便宜了。因為女人和豆腐一樣,皮膚白,嬌嫩,性情比較的柔,二者的一些特點很契合,所以被用來形容女性。


悠然歲月


這個我可真知道。不過各地說法應該不同。浙北蘇南一帶應該是這樣的。
話說這個地方人在辦喪事吃飯的時候,必定會上一道菜,就是豆腐。這種喪事的宴請,就叫“豆腐羹飯”也有的叫“豆腐飯”。但是至於辦喪事要吃豆腐,這個來源說法也不一。有的說因為豆腐白,象徵白事。有的說因為樂毅的傳說。


由於過去都是鄉里鄉親,不怎麼講究。凡事來幫忙處理喪事的,最後都吃一頓豆腐飯,主人家作為答謝,過去也不講究送白包什麼的(我們這裡現在大殮的時候,主持的人會把送禮情況報出來。但是現金不說具體數目,就說禮包一個)。然後就有好吃懶做的人去蹭吃蹭喝。一來主人家辦喪事,不會特意去注意誰來幫忙,誰白吃白喝。二來大家都是鄉里鄉親。真在人家吃飯的時候,說你怎麼光吃不幫忙?主人家也說不出這話。久而久之,這種蹭吃蹭喝的行為就被人家稱作“吃豆腐”。

現在“吃豆腐”一般用作佔女人便宜或者佔某種便宜的行為。一般形容女人“吃豆腐”的行為很少。


西索的蘋果


曾經有一部老電影叫《包氏父子》,電影裡面有這樣一個劇情,小包為了在一群男生面前顯示他的威風,對迎面走來的一位女生,用手捏了一下屁股,這就是典型的“吃豆腐”。意思是男人在女人面前做一些非禮的動作,試圖佔女人的便宜。

據說“吃豆腐”的典故來源於西漢時期,在西漢首都長安有一家夫妻開了一家豆腐店,老闆娘長得很漂亮。為了吸引顧客,難免做一些搔首弄姿的動作,吸引買豆腐的男人。很多男人就以“吃豆腐”為名,調戲老闆娘,趁買豆腐付錢的機會,摸一下對方的手,總之一些男人想盡辦法去調戲人家。男人的這種行為,引起了老婆的不滿,經常以“今天你又去吃豆腐了?”來訓斥自己的男人。所以,“吃豆腐”從漢代開始,逐漸就成為了男人佔女人便宜的代名詞,一直流傳到現在。

香港電影《夏日福星》當中有一個劇情,估計很多人都很熟悉,關之琳被5個人輪流調戲,簡直就是“吃豆腐”最經典的鏡頭。還有劉曉慶主演的《芙蓉鎮》當中,裡面的劇情和我上面說的典故,幾乎一模一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說到“吃豆腐”還有一個相同的詞語叫“揩油”,其實意思和“吃豆腐”差不多。在現實生活中,“揩油”常用來調侃某個男人,趁機佔女人的便宜。上次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兩個男人在9樓等電梯,電梯門開了以後,裡面有一群美女,本來電梯已經人滿為患了。但是其中一個好色的男人,非要擠進去。結果電梯超重,男人裝作沒有看見,還往裡面擠,有一個美女,直接將他推了出去說,又想來揩油,上次就是你,差點把我胸都擠爆了。我忍不住,不厚道的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