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曹操的用兵之道,看他如何在群雄割据时代成就一方霸业

人们常说:得中原者得天下,这话其实非常矛盾。中原确实是古代最佳的统一中心,但同时也是四战之地。每个大佬都要在你家门口逐鹿,能不乱吗?所以古来多有从四境起兵,最后囊括中原一统江山,却少有直接从中原崛起,雄霸一方的。战国初期强大的魏国就是这样,天天被强邻揩油,最后灭国。

带你了解曹操的用兵之道,看他如何在群雄割据时代成就一方霸业

这方面,三国的曹操却是空前绝后,这期咱们就来聊聊曹操,如何以微弱兵力走向统一北方之路的凶险地理学。确实反观曹操一生用兵,全在一个险字。

带你了解曹操的用兵之道,看他如何在群雄割据时代成就一方霸业

在他崛之时,各大豪强已经把可割据之地都占据完了,实力最强的是袁绍,跨据黄河下游的四州之地。此外南阳有袁术,襄阳、江宁有刘表,成都是刘焉刘璋父子,汉中张鲁,辽东公孙度,幽州公孙瓒,徐州陶谦,还有孙坚孙策父子,吕布,张杨,张绣等一堆堆诸侯,韭菜一样,割了又生。

带你了解曹操的用兵之道,看他如何在群雄割据时代成就一方霸业

曹操崛起之时便不走寻常路,从游民、盗贼和异民族的降兵中征收兵力。先破黑山军收十万余众,后破黄巾军收三十万,成立【青州军】,由此精锐,以攻陶谦,拿到了最初的地盘,再后来破吕布,拿下定陶,分兵平定兖州,霸业初定。曹操对风险偏好,使他抢在袁绍之前,不等其他势力做大做强,就迎奉汉献帝到自己的地盘许昌,从而得到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许昌是河南之中,这里北限黄河,西控虎牢关,有山川之险,南通蔡、邓,是进攻淮河、汉水地区的大后方。把皇帝安顿在许昌之后,曹操下一个重要目标,是战略要地——邺城。

带你了解曹操的用兵之道,看他如何在群雄割据时代成就一方霸业


邺城我们之前介绍过,在关中关东两大区域利益集团对抗的时代,这个接近中原,但又不是主要交兵地带的富裕城市,变得极其重要。官渡之战后,曹操最后举兵拿下袁绍集团这个大本营,此后这里成为魏国的都城。到后来,曹丕代汉,定都洛阳时,邺仍为五都之一。五都中,亳州是曹操老家,洛阳是汉都,长安是汉西京的遗迹,许昌是故都,邺则是【王业之本基】。


带你了解曹操的用兵之道,看他如何在群雄割据时代成就一方霸业

通过各种军事,政治的手段,曹操稳固了北方,但魏、蜀、吴三分的局势表明,北方尚无能力统一全国,于是经营边防重镇就成为头等大事。后来的魏民帝总结:【先帝冬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这三个地方成为边防之重。在东线,曹魏与东吴在江淮地区展开长达三十九年争夺战,曹操取得先机,从一196年开始就招募流民,从许都一路屯田到淮河流域。二零九年,曹操从涡口入淮出淝水,置合肥为重镇,从此淮西尽归曹魏,便可放开手在淮东谋吴,中部防线的襄阳,是曹操最头疼的城市。当年孙坚在这里被刘表大败身死,赤壁之战后曹操丢了江陵,便在此重兵把守。

带你了解曹操的用兵之道,看他如何在群雄割据时代成就一方霸业

219年开始,关羽数次围攻襄阳,曹操畏其兵威,甚至谋议迁都,结果孙权背后捅刀子,致使襄阳始终为曹操控制,成为后来灭吴之本。在西线上夏侯渊失去汉中后,曹魏的防线北移到了陇西祁山一带。诸葛亮多次北伐,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两次,但他的整个用兵重心在西不在东,却始终不能有所突破。总结曹操的军事地理学,是极其大胆的。常年南征北战中,诸葛亮说他【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怠死潼关】处处都有必死之地,确得不死,这其实给了诸葛亮的北伐很大的信心,但他的运气显然要比诸葛亮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