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一頭牛組建一個家庭,問世間還有誰有資格不好好地活著?

餘華在《活著》這部作品的序言裡寫道:“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他在後面的故事裡寫了一個叫徐福貴的男人,一個經歷百般磨難卻依然堅挺地活著的男人。

《活著》一頭牛組建一個家庭,問世間還有誰有資格不好好地活著?

故事主人公徐福貴年輕時是個闊少爺,“闊少爺”這個詞似乎是個貶義詞,因為跟它沾上邊的好像都沒有什麼好下場一樣,跟大部分的少爺一樣,他吃喝嫖賭、揮霍奢侈,連自己的老丈人也肆意的戲弄、說笑,逼的老丈人喊他祖宗!好景不長,或許是惡有惡報吧,他進了賭場的“殺豬盤”,輸得傾家蕩產。一夜之間,徐福貴便家道中落,從大少爺變成了貧農,家中一貧如洗。

《活著》一頭牛組建一個家庭,問世間還有誰有資格不好好地活著?

跟很多的影視劇裡演的一樣,闊少爺受到了打擊卻並沒有被挫敗,他此時發現前半輩子是白活了,對不起父母、對不起丈人、更對不起妻兒。此後徐福貴變了,變的成熟了,他心疼起了家人,可是為時已晚,父母雙雙去世,一家只剩下妻子與一兒一女了。住在簡陋的茅屋裡,他們過著艱苦的生活,富貴幹下了苦活、種下了農田,早出晚歸。

《活著》一頭牛組建一個家庭,問世間還有誰有資格不好好地活著?

可是生活總不給落魄之人喘息的機會,日子越來越痛苦,家珍病重,家中的擔子落在福貴一人身上,如果只是這般倒也沒有什麼,可是大難卻是一個接著一個,有慶死了、鳳霞死了、家珍死了、二喜死了、苦根也死了。

福貴這一生苦啊!苦的是親眼所見一個個親人的離世;苦的是親手埋藏一具具親人的屍骨;苦的他還孤苦地活著。也許我們覺得人應該要被這種苦給打敗,或是覺得沒有人能承受住這樣的苦,但是餘華創造了一個例外,福貴依然平靜地活著。

《活著》一頭牛組建一個家庭,問世間還有誰有資格不好好地活著?

"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這是老人活著的勇氣,他用一頭牛組建了一個家庭,好像他的親人們根本沒有離世,就在眼前一樣。如果是在現代的社會里,你聽到一個老人對牛如此說話,你可能會在心裡嘀咕:這老人有病吧!如果你這樣想,我認為你肯定沒有想象過:在農曆八月十五,萬家團圓的日子裡、在九九重陽偏插茱萸的時光下、在年三十這歲未年初的炮竹聲中,這老人多麼的思念他的親人啊!

《活著》一頭牛組建一個家庭,問世間還有誰有資格不好好地活著?

他不能哭啊,因為淚水已流乾了;他不能嚎啊,因為嗓子已經沙啞啦;他更不能去死啊,因為他要替家珍、有慶、苦根他們好好地活著哦,他更要為自己活著。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但人卻有情,不能因離開而捨棄!

都說福貴是苦的,誰知他亦有樂!他應該樂,樂在輸光了家產,否則他永遠體會不到家珍的愛;他應該樂,樂在能活這麼一遭,有鳳霞與苦根這麼好的兒女;他應該樂,樂在他還活著,這樣才不會讓這些快樂被遺忘。

《活著》一頭牛組建一個家庭,問世間還有誰有資格不好好地活著?

福貴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特別是當代那些受到一點挫折就直呼受不了的人。生命的意義在於活著,而活著的意義在於不斷的克服與戰勝所經受的磨難。為何大家覺得有故事的人更吸引人,吸引我們的是故事嗎?

當然不是,是故事背後這個人對生活的希冀與追求。沒有誰的人生是一馬平川,也沒有誰的人生是無盡的坎坷,挫折永遠在路上,同時歡樂亦伴之。沒有經歷風雨,誰會見到彩虹;沒有經歷失敗,誰知還有勝利。

《活著》一頭牛組建一個家庭,問世間還有誰有資格不好好地活著?

那踏實穩健地扛著鋤頭的福貴,黃昏下那佝僂的背影,還有那,飄蕩在裊裊炊煙的黃土地上粗啞的嗓音,“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他就是經歷風雨的人,所以他活出了鋼鐵的意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