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杏兒被稱“多功能媽媽”,投影出當代女性在婚姻裡的成長曆程

近日,胡杏兒的老公李乘德在社交平臺上傳了一張相片,圖中胡杏兒一手抱著熟睡的大兒子,另一隻手拿著奶瓶給小兒子餵奶,與此同時,胡杏兒自己仍在看電視,被李乘德稱讚“多功能媽媽”。

胡杏兒被稱“多功能媽媽”,投影出當代女性在婚姻裡的成長曆程

在婚姻家庭中,往往男人看到這一幕,都會誇讚女人的了不起,有這樣的妻子,孩子有這樣的媽媽而感到自豪,然而對於一個在婚姻裡摸爬打滾多年、經歷過生育養育孩子的女人而言,看到的卻是心酸。

就像曾經看到過的這則小幽默:

城裡人:我媳婦最能幹了,自己會開車,自己會掙錢,自己上下班接送孩子,還會做飯、收拾家務。

農村人:你說的這種人在我們村叫寡婦。

女人成為“多功能媽媽”,是當代女性在婚姻裡的成長曆程,也是社會的進步。

“多功能的女人”讓男人引以為傲

對於男人而言,讓他引以為傲的除了事業,就是自己的女人。

那麼,什麼樣的女人會讓男人引以為傲呢?

  • 美麗、知性大方,愛著自己的女人

男人對女人的身材和外貌多是先入為主,這是天性,也是本能。

男人可能會被外貌所吸引,但能讓男人長期安定下來的必是女人好的個性和內在的東西,能夠給男人心靈上的撫慰和淨化。

在感情中,女人渴望一個深愛自己的男人,同樣,男人也希望有一個深愛著自己的女人。

  • 保持獨立,自信的女人

一個女人有自己真誠的生活,有自己的榮譽,從內到外充滿自信,氣質上就佔了優勢,思想和經濟獨立自主,不依賴,不粘人。

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會讓男人減少許多壓力和煩惱。

遇上以上兩種女人,男人都是無法抗拒的。

胡杏兒被稱“多功能媽媽”,投影出當代女性在婚姻裡的成長曆程


男人為什麼對“多功能女人”引以為傲,要從男人在婚姻裡的存在方式說起。

在社會生物學中,婚姻裡父愛和母愛分別叫做親職投資和親代撫育,指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整體投入和在孩子身上花費的心血。

親職投資就是兩性在交配前為交配而進行的付出,親代撫育就是兩性後為後代的成長而進行的付出。

所以在婚姻裡,男人和女人在親職投資上是有區別的,女人對後代的投入遠遠高過男人。

女人在哺乳期和養育、保護後代上投入更多,所以在擇偶上會表現得更謹慎。

而男人在後代上投資較少,則會更多的傾向於多撒種。

當男人看到自己撒種的種子慢慢健康茁壯地成長,內心除了欣慰,就是感恩為後代投入頗多的妻子,就像自己的事業蒸蒸日上一樣,也為妻子引以為傲。

在這份引以為傲裡,除了感恩,還有對妻子付出的肯定。

胡杏兒被稱“多功能媽媽”,投影出當代女性在婚姻裡的成長曆程


女人面對“多功能媽媽”的蛻變歷程,還有一份心酸

在網上看到許多寶媽吐槽帶娃的艱辛,在這裡列舉10個:

⒈生完孩子什麼都不缺,我只缺覺。

⒉寶寶的粘人程度堪比502膠水。

⒊熱鬧一大家,累死一個媽。

⒋終於明白父愛如山的含義,當你有事 讓老公照顧寶寶時,他就像山一樣,一動不動。

⒌給娃哺乳後才懂得,乳房只是一個器官,不是你的隱私。

⒍生娃後沒吃過一頓好飯,睡覺永遠不超過三個小時,洗澡、吃飯、洗頭、上廁所都是分秒必爭。

⒎給我一天時間,不餵奶,不抱娃,不換尿布都是奢求。

⒏一手抱娃,一手炒菜;一手抱娃,一手脫褲子上廁所,鍛鍊了我單手生活的本領。

⒐懷裡二寶在吃奶,床上大寶哭鬧翻滾,眼裡欲哭無淚。

⒑寶寶哭鬧的時候,即使腰痠背痛,身體虛弱,傷口刺痛,也要強撐著起來抱他,哄他。

當看到這些的時候,男人和女人的心情是不一樣的,結婚和沒結婚的人看又會是另外一種心情。

可是當你經歷了婚姻,經過了生孩子的生死邊緣,熬過了十級陣痛,嘗過養育孩子的艱辛,看到以上寶媽們的心聲,何嘗不是自己的縮影。

胡杏兒被稱“多功能媽媽”,投影出當代女性在婚姻裡的成長曆程


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真正體會以上寶媽吐槽的心酸。

現在在很多人眼裡是潑婦、蠻橫不講理的女人,誰不曾有過年少青春,誰的青春又沒有燦爛過呢。有不少女孩,在婚前是十指不沾陽春水,而在婚後,甚至在生了孩子之後,變得邋遢,穿著隨意的強幹婦女。

尼克·胡哲曾經說過:

這個世界根本不存在“不會做”、“不能做”,只有“不想做”和“不敢做”,當你失去所有依靠的時候,你自然就什麼都會了。

所以,所謂的“多功能媽媽”,除了一份責任,更多的都是被“逼”出來的。

曾經柔弱的女人,可以一手抱娃,一手炒菜,不是與生俱來的,很多時候是條件不允許,沒有依靠,被“逼”出來的。

“如果可以被保護,誰願意在風雨中流浪”,如果可以依靠,自己也就不會有破釜沉舟的決心挑戰自己的底線,才知道原來在女人的世界裡,只要努力,人生也是沒有設限的。

就像我們的勵志女神趙麗穎,草根出身非班科專業,最終卻成了影視界收視率的保障。如果趙麗穎當初沒有“逼”自己一把,又何來今天的榮耀與地位呢?

胡杏兒被稱“多功能媽媽”,投影出當代女性在婚姻裡的成長曆程


經歷過人生蛻變的人,面對和自己相似的過往,會有理解,會有同情,還會有心酸。

就像生育養育過孩子的人,對於寶媽的以上種種吐槽就能感同身受,也能理解,心頭也難免會有一絲絲莫名的心酸。

馬丁曾經帶了一天孩子之後,說過這樣一段肺腑之言:

媽媽煩躁不安的時候,不能像爸爸一樣出門靜一靜。

媽媽疲憊無比的時候,不能像爸爸一樣躺在床上歇一歇。

媽媽生病難受的時候,也不能像爸爸一樣養一養,孩子一聲啼哭,馬上打起十二分精神。


胡杏兒被稱“多功能媽媽”,投影出當代女性在婚姻裡的成長曆程


可以說,女人在後代養育中投入了很多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也犧牲了很多,包括自己的青春。

所以當女人看到寶媽們吐槽各種心聲,面對男人引以為傲的“多功能媽媽”,除了理解,還有心酸,因為女人都有過同樣的精神世界,能夠彼此懂得。

作家湯小小也曾說:

當媽媽真是太難了,你為了工作不帶孩子不對,只帶孩子不工作也不對,你讓家人幫忙帶孩子不對,你自己帶孩子兼顧不了工作也不對。

這個社會需要的媽媽,是既能年入百萬,又能獨自一個帶娃,既能生二胎,還能把婚姻經營得幸福圓滿。

可是,媽媽是人,不是神,請給媽媽們多一點寬容。


胡杏兒被稱“多功能媽媽”,投影出當代女性在婚姻裡的成長曆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婚姻對於當代女性而言,就是不斷地挑戰自我極限、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自我塑造過程

這個過程會很疼很艱辛,但最終能收穫一個全新的自己,當你挺過來了,回頭望望最初的自己,許多曾經以為不可能做到的事,最終自己還是咬牙堅持過來了,在心疼過去的自己同時,更多的是感恩。

當代女性化身“多功能媽媽”,在婚姻裡不斷學習、不斷鑽研、不斷成長,婚姻也將成為當代女性成長的另一塊跳板,從量到質的飛躍,必將抵達一個新的人生高度。


結語

“多功能媽媽”讓男人引以為傲,就像男人的事業一樣,能給自己的人生和婚姻錦上添花。

女人成為“多功能媽媽”,是時代進步的標誌,也是婚姻中感情的昇華,更是女人格局的提升以及女人自我成長的進步。

願每個“多功能媽媽”,都被那個以你為傲的男人溫柔以待,知你冷暖,懂你悲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