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傳萬世,變法名千古——兵家四聖武廟十哲第一奇人吳起

吳起其人其文

吳起,姜姓,吳氏,名起,戰國初衛國人。吳起為吳國王族之後,曾祖為吳王夫差,祖為太子友,友為越人攻殺。吳亡後,吳起父母逃至衛國,富累千金,生子名吳起。起志向高遠,為求發展,散盡家產,殺死三十多仇人後,逃衛奔魯,誓言曰:不當卿相,決不回衛,孔門弟子曾參之子曾申門下學習儒術,母親去世時因為有人命在身,不能回家守孝,被曾申視為不孝,逐出師門,後棄儒學兵,研讀兵書,棄文從武,被魯穆公拜為大夫。

兵法傳萬世,變法名千古——兵家四聖武廟十哲第一奇人吳起

齊國攻打魯國,以大期小,恃強凌弱,大敵當前,危機時刻,魯公想重用吳起,又擔心吳起之妻為田氏之女,田氏根在齊國,不能盡力,吳起聞聽後,悶悶不樂,食不思,茶不飲,其妻看在眼裡,疼在心頭,知夫者莫若妻,她深知吳起志向,不能因為自己誤夫前程,說到:“大丈夫成名是千古事,我做婦人的哪能阻擋呢?”隨拔吳起佩劍刎頸 ,史稱“殺妻求將“。魯穆公立拜吳起為將,統帥全軍。吳起帶兵有方,與士兵同甘共苦,得到手下的信任。兩軍對峙時,齊帥田和派部下張醜前往吳起營中打探情報,吳起隱藏軍中精兵,故意向張醜展示軍中老弱病殘,並款待張醜說無意與齊國作戰,只想求和,讓他麻痺大意。然後出其不意,以精兵突然猛攻,齊軍倉促應戰,一觸即潰,傷亡過半,殘部狼狽逃走,魯軍大獲全勝。

兵法傳萬世,變法名千古——兵家四聖武廟十哲第一奇人吳起

吳起通曉儒、法、兵,歷仕魯、魏、楚,有《吳子兵法》傳世,與兵聖孫武並稱“孫吳”。唐肅宗時,位列武成王廟內,成為武廟十哲之一。北宋時期《吳子兵法》列入《武經七書》和《孫子兵法》《司馬驤苴兵法》《三略》《六韜》《尉繚子》《唐李問對》並列。後世將吳起和孫武並列,若論兵法《孫子兵法》第一,中國歷史的兵法,孫武達到了完善和巔峰。若論帶兵打仗吳起第一,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餘則鈞解。闢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而吳起不但有思想體系傳承於世,而且他的軍事能力比孫武展現的更多更精彩。吳起帶領魏國五萬兵士,打敗秦國五十多萬軍隊,如此以少勝多,無法想象,軍事天才,兵家聖人,當之無愧。

兵法傳萬世,變法名千古——兵家四聖武廟十哲第一奇人吳起

有人將白起和吳起比,此起和彼起,真的比不起,秦宣太后羋八子執政最大的特點,就是打仗,她可謂是秦國曆史上最能打硬仗的統治者之一。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前的硬戰,都是宣太后執政時期打的。宣太后之所以能打硬仗,得益於她手下的幾位戰將,宣太后早期起用的是她弟弟魏冉,後來魏冉在軍隊中發現了軍事天才白起,向宣太后作了推薦,宣太后力排眾議,大膽地起用了白起!白起之“白”字,並非其姓氏,之所以起名白起,白起的先祖是秦武公的嗣子公子白。武公死後,武公的同母弟德公奪走君位。公子白死後,他的後人就以白為氏。白起的父親是吳起的粉絲,希望白起長大以後能夠像吳起一樣,給兒子起名白起。白起從小以吳起為偶像,白起一生,用兵如神、征戰無數,戰無不勝,戰績輝煌,成一代戰神。殺人百萬,外號“人屠”。後人將白起和王翦、廉頗、李牧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

兵法傳萬世,變法名千古——兵家四聖武廟十哲第一奇人吳起

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倒和吳起有許多相似之處,韓信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被封為兵仙帥神。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為營、拔旗易幟,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名聞海內,功高震主,威震天下。甘受胯下之辱,受人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寧死不判漢。孫武,吳起,白起,韓信並稱兵家四聖。

兵法傳萬世,變法名千古——兵家四聖武廟十哲第一奇人吳起

吳起除了軍事天賦之外,還是個通才,他文武兼備,儒法兵全通。一提變法都知道商鞅變法,但商鞅並不是戰國中最早推行變法的,在他之前,李悝在魏國進行的變法,吳起在楚國進行的變法就已經獲得了顯著的成效;申不害也在韓國為相進行變法,取得了非凡的成績。李悝為魏文侯宰相,主持變法,著有《法經》,是中國最早的比較系統的成文法典,是法家的先驅,對後來的商鞅和韓非子影響頗深。吳起奔楚,說楚悼王,任為宛守,一年升為今尹,主持變法,成效迅速。均爵平祿,明法審令,築城設防,移風易俗,私不害公,饞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合,行義不顧譭譽,三年強楚。南平百越,北並陳蔡,退三晉之兵,西討強秦。

兵法傳萬世,變法名千古——兵家四聖武廟十哲第一奇人吳起

古代帝王祭祀最重要的有四廟,帝王廟,文廟,武廟,太廟,太廟是當朝皇帝的祖先,帝王廟是歷史上突出貢獻的帝王,文廟的主神是周公,武廟的主神是姜太公。唐高宗後,孫武、吳起、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績、張良、司馬穰苴、樂毅十位亞聖,作為陪祀俗稱“武廟十哲”。陝西省延安市西北部,西北鄰定邊縣,東南接志丹縣,東北鄰靖邊縣,西南鄰甘肅省華池縣,清朝在靖邊縣首次設立吳起鎮,為紀念吳起曾在此駐兵戍邊而命名,中央紅軍與陝北紅軍在此會師,結束長征,後設吳起縣。

兵法傳萬世,變法名千古——兵家四聖武廟十哲第一奇人吳起

在世人心中,文有孔孟,武數孫吳,吳起是武聖人。他的戰功赫赫,功勞之巨,世所罕見。吳起變法動了封建貴族的奶酪,為代表貴族利益儒家文化所不容,攻擊吳起三易其主是為不忠,母喪不歸是不孝,遊仕不遂,破家殺人,殺妻求將為不仁,魯為祖國,棄衛奔魯是為不義。戰國四大名將是儒家排的,自然沒有吳起的份,其實吳起應為戰國時代第一名將。吳起“殺妻求將”之事,流傳雖廣,漏洞百出,非常可笑,極不可信。殺害至親,滅絕人倫,違反人性,王法不容,罪不容誅,還能重用,於情於理,說不過去,恐是誹謗。

兵法傳萬世,變法名千古——兵家四聖武廟十哲第一奇人吳起

吳起的確是中國歷史無法磨滅的一個天才,歷史第一奇人,軍政雙能,文武全才,他那種一往無前的獨特氣質,古今名將賢相絕無僅有。他的死為商鞅變法開了路,吳起變法是名將吳起對中國歷史最偉大的貢獻。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英雄不自由,天長地久有時盡 此恨綿綿無絕期。白起是吳起的小迷弟,商鞅是吳起的超級粉,沒有吳起變法,沒有後來的商鞅變法,沒有後來的白起領兵,就沒有我華夏的大一統。後人有詩讚曰:渴望功成妻遇難,齊軍大敗魯雲興。秦臺埋沒漂萍葉,魏壘風光列陣鴻。武略蒼梧凌夢月,文韜楚地改良營。戰勳卓著迴天力,十哲廟中千古名。

兵法傳萬世,變法名千古——兵家四聖武廟十哲第一奇人吳起

原文【吳起兵法•圖國】

吳起儒服,以兵機見魏文侯。

文侯曰:“寡人不好軍旅之事。”

起曰:“臣以見佔隱,以往察來,主君何言與心違。今君四時使斬離皮革,掩以朱漆,畫以丹青,爍以犀象。冬日衣之則不溫 ,夏日衣之則不涼。以長戟二丈四尺,短戟一丈二尺。革車奄戶,縵輪籠轂,觀之於目則不麗,乘之以田則不輕,不識主君安用此也?若以備進戰退守,而不求用者,譬猶伏雞之搏狸,乳犬之犯虎,雖有鬥心,隨之死矣。昔承桑氏之君,修德廢武,以滅其國;有扈氏之君,恃眾好勇,以喪其社稷。明主鑑茲,必內修文德,外治武備。故當敵而不進,無逮於義也;殭屍而哀之,無逮於仁也。”

兵法傳萬世,變法名千古——兵家四聖武廟十哲第一奇人吳起

於是文侯身自布席,夫人捧觴,醮吳起於廟,立為大將,守西河。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餘則鈞解。闢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吳子曰:“昔之圖國家者,必先教百姓而親萬民。有四不和:不和於國,不可以出軍;不和于軍,不可以出陳;不和於陳,不可以進戰;不和於戰,不可以決勝。是以有道之主,將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不敢信其私謀,必告於祖廟,啟於元龜,參之天時,吉乃後舉。民知君之愛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與之臨難,則士以(盡)[進]死為榮,退生為辱矣。”

兵法傳萬世,變法名千古——兵家四聖武廟十哲第一奇人吳起

吳子曰:“夫道者,所以反本復始;義者,所以行事立功;謀者,所以違害就利;要者,所以保業守成。若行不合道,舉不合義,而處大居貴,患必及之。是以聖人綏之以道,理之以義,動之以禮,撫之以仁。此四德者,修之則興,廢之則衰,故成湯討桀而夏民喜悅,周武伐紂而殷人不非。舉順天人,故能然矣。”

吳子曰:“凡治國治軍,必教之以禮,勵之以義,使有恥也。夫人有恥,在大足以戰,在小足以守矣。然戰勝易,守勝難。故曰:天下戰國,五勝者禍,四勝者弊,三勝者霸,二勝者王,一勝者帝。是以數勝得天下者稀,以亡者眾。”

兵法傳萬世,變法名千古——兵家四聖武廟十哲第一奇人吳起

吳子曰:“凡兵者之所以起者有五:一曰爭名,而曰爭利,三曰積(德)惡,四曰內亂,五曰因飢。其名有五:一曰義兵,二曰強兵,三曰剛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禁暴救亂曰義,恃眾以伐曰強,因怒興師曰剛,棄禮貪利曰暴,國亂人疲,舉事動眾曰逆。五者之(數)[服],各有其道,義必以禮服,強必以謙服,剛必以辭服,暴必以詐服,逆必以權服。”

武侯問曰:“願聞治兵、料人、固國之道。”

兵法傳萬世,變法名千古——兵家四聖武廟十哲第一奇人吳起

起對曰:“古之明王,必謹君臣之禮,飾上下之儀,安集吏民,順俗而教,簡寡良才,以備不虞。昔齊桓募士五萬,以霸諸侯;晉文召為前行四萬,以獲其志;秦繆置陷陳三萬,以服鄰敵。故強國之君,必料其民。民有膽勇氣力者,聚為一卒。樂以進戰效力,以顯其忠勇者,聚為一卒。能逾高超遠,輕足善走者,聚為一卒。王臣失位而欲見功於上者,聚為一卒。棄城去守,欲除其醜者,聚為一卒。此五者,軍之練銳也。有此三千人,內出可以決圍,外入可以屠城矣。”

武侯問曰:“願聞陳必定、守必固、戰必勝之道。”

兵法傳萬世,變法名千古——兵家四聖武廟十哲第一奇人吳起

起對曰:“立見且可,豈直聞乎!君能使賢者居上,不肖者處下,則陳已定矣;民安其田宅,親其有司,則守已固矣。百姓皆是吾君而非鄰國,則戰已勝矣。”

武侯嘗謀事,群臣莫能及,罷朝而有喜色。起進曰:“昔楚莊王嘗謀事,群臣莫能及,退朝而有憂色。申公問曰:‘君有憂色,何也?’曰:‘寡人聞之,世不絕聖,國不乏賢,能得其師者王,得其友者霸。今寡人不才,而群臣莫及者,楚國其殆矣!’此楚莊王之所憂,而君說之,臣竊懼矣。”於是武侯有慚色。

兵法傳萬世,變法名千古——兵家四聖武廟十哲第一奇人吳起

筆者

【巖舟說國學,巖舟,華夏文化的擁躉,船山先生的粉絲,故名,巖者山也,舟者船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