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大作战,妈妈怎么办?

“已经11点了,玩也玩啦,电视也看啦,你还要怎样,还不睡觉?”爸爸已经到了忍耐极限,终于控制不住,爆发了。

“哪11点了,明明才10:50!“


这种戏码,几乎每晚都上演。

像是伺候王子公主一样的,之前的时间陪吃、陪玩、陪看电视,就想搞完能早点睡觉。可一到睡觉的点,孩子的奇思妙想、十万个为什么通通蹦出来了,每天都不带重样的。本就一直忍耐的爸妈,正在崩溃的边缘,分分钟就要爆炸。

睡前大作战,妈妈怎么办?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惑,面对睡前大作战,我们怎样才能”克敌制胜“呢?


1、建立规则,制定作息表。

和孩子一起,把每天的任务罗列清晰,制定作息表。别忘记中间要穿插游戏、娱乐、电视的时间,不能完全只有学习和作业。否则,孩子一开始就带有抵触情绪,自然不愿遵守。

强调一点:制作时,一定要孩子参与并主导。

不要以家长命令式、或不容商量的语气来制定,这容易给孩子造成”被强制要求执行“的感觉,孩子就丧失了积极性。

制作时,孩子主导设计,如果家长觉得不合理,可以引导,循循善诱,使孩子去修改。比如:孩子安排上午全娱乐,下午搞学习。你可以说:”哇,安排了这么棒的游戏,真厉害。那下午就只剩学习了。感觉跟上午比起来嘛,单调了一些,是不是穿插一下更好呢?“

最重要一点:规则易立,执行必须严格、并坚持。

如果规则,被轻易打破,将很容易失去权威和仪式感,孩子也就失去了敬畏心。之后,再想要跟他谈规则,难上加难。

睡前大作战,妈妈怎么办?

2、规则不止之于孩子,也之于父母。

很多时候在制定规则时,我们往往只想到给孩子建立条条框框,却从不曾考虑自己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比如:

要求孩子早睡早起,自己却晚上刷剧,早上懒觉;

要求孩子多读书,自己却手机不离手,抖音、游戏一个接一个;

要求孩子收拾好东西,自己脱下衣服,却随手扔至沙发;

......

著名诗人纪伯伦说过:“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是照见你真实模样的镜子。”

孩子的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所以你想拥有怎样的孩子,就先得成为怎样的自己。


那么,作息表应一式两份,一份孩子的,一份父母的,制定了规则,所有人都应严格遵守,不搞特殊化。孩子在其中体会到公平,才会心甘情愿执行。

儿子刚上小学时,为了看电视,作业马虎了事。我们最终商量一致,周一至周五不能看,周末完成作业后可以看。

有段时间,爷爷来带他,老人没事儿,只能看电视解闷。儿子因此愤愤不平,一次,终于吼道:凭什么爷爷就能看,难道只有我不能看吗?“


所以,规则,要一视同仁,保证公平。

睡前大作战,妈妈怎么办?

3、注重亲子游戏/亲子陪伴质量,满足孩子情感需求。

为什么儿子一到睡觉的点,就爆出那么多奇思妙想,十万个为什么呢?躺在床上总有说不完的话?

通过观察,我渐渐发现,是因为我们平时陪伴的时间少,或陪伴质量不高,没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有的父母,左手跟孩子下着棋,右手刷着手机;一边听孩子欢欣雀跃的讲学校见闻,一边思考其他的事情,孩子满怀期待的问”怎么样?“,父母的回答只一个字”嗯“......

你以为这是高质量的陪伴吗?

不是,这是应付。

以为凭一个成人的智商,能把孩子敷衍过去。而孩子的心思十分细腻,你的一点情绪波动,是否真心倾听,他一清二楚。

你用语言敷衍孩子,那就别想听他的真心话;你用命令敷衍孩子,那就别怪他暴躁叛逆;你用冷漠敷衍孩子,那就别埋怨他对你没感情......

因为,敷衍的温柔再温柔终究是敷衍。

孩子看不见你的真心,他又凭什么真心以待。


所以,与孩子在一起时,请放下”自己“,真心的进入孩子的世界,提高陪伴的质量,让孩子的情感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睡前大作战,妈妈怎么办?


做父母,平生也是第一次。如何能高质量陪伴孩子,也同样困扰很多父母。这里给推荐大家一本书:《如何高质量地陪伴孩子》,由法国著名儿科医生卡特琳娜·盖冈以三十余年的工作经验写下的育儿书籍。书中细细叙述了“高质量陪伴”的重要性、技巧性,为很多具有同样困扰的家长答疑解惑。


睡前大作战,妈妈怎么办?


和儿子这么多年的拉锯战中,吸取的一点经验和教训,你家有这样的宝贝吗?欢迎一起讨论,一起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