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餘部的李傕、郭汜,是如何擊敗呂布,攻破長安的?


董卓餘部的李傕、郭汜,是如何擊敗呂布,攻破長安的?

相對於三國時期的其他名將,董卓手下的一些將領的知名度還是比較低的,這裡面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出場太早,連董卓算在內控制朝政也就六年的時間;另外也有可能是對東漢王朝的破壞性比較大,行事殘暴,令人難以心生好感,自然沒有了解的興趣以及"粉絲濾鏡"的作用。不過實際上,董卓手下的一些將領面對一些漢末三國名將的戰績可以說是非常的華麗,包括曹操、孫堅、袁紹、朱儁等等,還包括呂布。呂布背叛並殺死董卓,依附於王允,但又被李傕、郭汜等人反攻,僅僅十天的時間就丟掉長安,被迫出逃。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董卓餘部的李傕、郭汜,是如何擊敗呂布,攻破長安的?

李傕、郭汜的反攻

李傕、郭汜等人即可以說是不幸的,也可以說是幸運的。王允得勢以後,為了安撫關東聯軍的情緒,不願意赦免在外的董卓舊部,這是一個十分錯誤的決定,也是導致李傕、郭汜等人反攻長安的最根本原因。這是所謂李傕、郭汜的不幸。然而幸運的是,李傕、郭汜的上司牛輔太過害怕,打算放棄軍隊逃跑,結果被親信所殺。牛輔的這支軍隊的指揮權,包括被牛輔殺死的董越的軍隊就落到了李傕、郭汜的手中。

董卓餘部的李傕、郭汜,是如何擊敗呂布,攻破長安的?

牛輔的根據地是在弘農郡的陝縣。李傕、郭汜從陝縣反攻關中,其實還要路過另外一個董卓舊部段煨的地盤。不過從前後的事蹟來看,段煨似乎是一個獨善其身的人,而且作為董卓舊部,王允殺死董卓,也應該算作段煨的仇人。所以在李傕、郭汜反攻長安的時候,段煨沒有任何動作。他既沒有阻礙李傕、郭汜,也沒有參與反攻長安的行動,以爭取對支配漢室的政治權益。越過潼關、華陰,李傕、郭汜的軍隊可以說是一馬平川,到長安完全沒有山川之險,而且還有渭水的運輸的便利。

董卓餘部的李傕、郭汜,是如何擊敗呂布,攻破長安的?

董卓統治時期雖然給一些士人比較高的地位,但是軍權多掌握在涼州人手中。李傕、郭汜等人一邊向西推進,一邊吸收其他的涼州軍隊。王允得知這個消息,慌忙派遣胡軫、楊定、徐榮等人對抗李傕、郭汜。這三個人都是董卓餘部,其中只有徐榮是真心投靠王允的,另外兩個人都反過來投向李傕、郭汜,徐榮寡不敵眾戰死。等到圍攻長安的時候,李傕、郭汜又吸收了樊稠、李蒙、王方等人,按照史料的記載,規模已經達到了十萬以上。雖然不清楚王允手中的兵力的確切數字,但是小編以為是要低於李傕、郭汜的兵力的。

董卓餘部的李傕、郭汜,是如何擊敗呂布,攻破長安的?

呂布挑戰郭汜

如果僅憑王允等人,是很難成事的。在拉攏呂布之前,王允等人對董卓進行了至少四次刺殺,但是都以失敗告終。直到呂布為首的幷州武人的加入,才取得了成功。雖然在掌權之後,王允對呂布有所打壓,"以劍客遇之。"但是當涼州軍閥洶洶而來的時候,王允還是需要仰仗呂布的力量。

董卓餘部的李傕、郭汜,是如何擊敗呂布,攻破長安的?

呂布在長安與李傕、郭汜等人相持了不到十天的時間。《三國志·魏書·董卓傳》中記載是十天,而《後漢書·董卓傳》中記載是八天。可能是《三國志》對時間進行了舍入取整。總而言之時間並不長。在這段時間裡發生一件比較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呂布與郭汜之間的單挑。

在《三國演義》的小說中,經常看到兩軍對峙時雙方武將進行單挑,勝利者往往揮軍掩殺取得勝利。其實這種情況是小說家的藝術加工,為了突出武將的勇猛的形象。所謂"將軍不敢騎白馬",為將者勇武固然重要,但是作為一軍的主心骨,也應該避免危險。將受傷或者陣亡的風險強行提升的單挑行為,在三國時期的戰爭確實是不多見。

董卓餘部的李傕、郭汜,是如何擊敗呂布,攻破長安的?

一些被視為單挑的例子,比如太史慈與孫策;閻行與馬超;關羽與顏良,其實都不能完全作為我們所理解的單挑的例子。太史慈和孫策是猝然相遇;閻行和馬超的戰鬥,《魏略》中只記載"行嘗刺超",當時的戰場環境是什麼樣的完全不清楚;關羽和顏良也是典型的衝陣斬將,與張遼刺陳武於江東大軍中的性質差不多。只不過目標不同,關羽的目標就是顏良,而張遼的目標是孫權,陳武是因為阻攔張遼而戰死。

董卓餘部的李傕、郭汜,是如何擊敗呂布,攻破長安的?

而呂布與郭汜的戰鬥,可以說是純粹的小說家多描述的單挑的現象。當時郭汜出現在長安城北,呂布沒有依託城牆被動防禦,而是率軍開城門與郭汜對峙。不過呂布也不是直接與郭汜交兵,而是提出了單挑的要求,"且卻兵,但身決勝負。"這一來證明呂布對個人武力的自信和崇尚,二來更證明長安守軍相比於李傕、郭汜而言實在是不多,所以呂布只能寄希望於決鬥的方式擊殺對方主將,或者打擊敵軍士氣,高風險高回報。郭汜本是涼州的一個盜馬賊,草莽氣很濃烈,也接受了呂布的挑戰。結果郭汜在與呂布單挑的過程中中矛受傷,被身後的騎兵救回。呂布的這次勝利,可能起到了拖延郭汜進攻的效果。

董卓餘部的李傕、郭汜,是如何擊敗呂布,攻破長安的?

蜀兵反水,長安告破

李傕、郭汜等人進攻長安的情況,按《後漢書·董卓傳》中的記載是"城峻不可攻。"董卓集團擊敗曹操、孫堅、袁紹、鮑信、衛茲、王匡、朱儁等人都是在野戰當中,唯一的攻堅戰"陽人之戰"則是以失敗告終。"陽人之戰"的失敗當然是胡軫、呂布內訌的影響,但可能也是因為董卓集團在攻城方面的經驗有所欠缺。何況李傕、郭汜等人反攻長安完全是聽從賈詡的意見而採取的保命之策,在這之前甚至已經有崩潰的跡象,完全沒有足夠的準備。在這種情況之下,李傕、郭汜攻克長安是有一定難度的。

董卓餘部的李傕、郭汜,是如何擊敗呂布,攻破長安的?

但是在長安守軍內部出現了意外。呂布的部下中的"叟兵",也就是蜀兵發動叛亂,迎接李傕等人進入長安。這裡的"蜀兵"出現得比較突兀,也是比較有爭議。因為李傕、郭汜與呂布的戰爭,牽扯的大多是涼州和幷州人;作為呂布的老上級的丁原,《英雄記》中記載為"南縣吏",根據漢朝時期佐吏多用本地人的舊制,丁原當為"南縣人"。可惜《後漢書·郡國志》中並沒有找到南縣,從網絡上找到的信息認為丁原是兗州泰山郡南城縣人,可是荊州豫章郡也有南城縣,可能是因為丁原"善騎射"的緣故,將其定為泰山郡南城縣。如果這個說法是正確的,那麼與蜀兵也沒有什麼親密的聯繫。所以這些存在明確立場的蜀兵的來歷和動機,也是歷史上的一個謎團了。

董卓餘部的李傕、郭汜,是如何擊敗呂布,攻破長安的?

總之沒有了長安城牆的阻礙,李傕、郭汜的兵力優勢就可以發揮出來。在長安城中呂布和李傕、郭汜再度交戰,結果無疑是失敗了,呂布從武關逃到荊州南陽投奔袁術、袁紹、張楊、張邈、劉備等人,最後利用陶謙的舊部奪取徐州;王允留在朝中被李傕、郭汜所殺,李傕、郭汜、樊稠、楊定等人掌控朝政,但是因為這些涼州武人也不是非常緊密,而是類似於聯盟的關係,終究發生了內訌,失去了漢獻帝,最後讓曹操得利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中國歷史地圖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