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飞地”腾云起:为什么苏州工业园区接管了相城的这个地方?

今年2月,我市召开深化苏相合作区建设相关工作专题研究会议。4月,市委、市政府决定,以市内飞地实质性运作方式解决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空间问题,苏相合作区今年进入实体化运行。


相城如何借力园区优势,推动苏相合作区发展?园区如何输出经验,再造一个新园区?正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市域“飞地”腾云起:为什么苏州工业园区接管了相城的这个地方?

市内飞地为相城发展注入新动能


4月8日,苏州市委、市政府召开苏相合作区全面深化合作、改革创新发展工作推进会,正式宣布苏相合作区以“市内飞地”模式进行实体化运行,标志着苏州市域范围内第一块“飞地”的诞生。
什么是“飞地经济”?
“飞地经济”的历史由来已久,在定义上,它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的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市域“飞地”腾云起:为什么苏州工业园区接管了相城的这个地方?

图/深汕特别合作区——深圳创新探索的“飞地”合作模式
在实践中,不同的地方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探索出了“飞地经济”实现的多种模式,如果按照投资主体来划分,有飞出地投资型、飞入地投资型和两地共投型三种类型;如果按照资源利用方式来划分,可界定为正向飞地和反向飞地两种形态。
像苏州工业园区本身,就是国内最早的由新加坡“正向飞出”投资的“飞地经济”样板,通过产业的梯度转移和区域合作,来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市域“飞地”腾云起:为什么苏州工业园区接管了相城的这个地方?

而近年来兴起的以衢州海创园为代表的“反向飞地”模式,就是“飞入地”衢州引导本地企业在“飞出地”杭州建立创新中心,同时开展创新孵化项目,最终将新孵化项目的制造部分导流回“飞入地”。其本质上,是以“飞入地”的土地指标换取“飞出地”的发展空间,实现资源的共享利用
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都把“飞地经济”作为开辟发展新模式的一种积极尝试,也得到了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形态,它代表了在空间资源受限的条件下深挖发展潜力的一种可能。

市域“飞地”腾云起:为什么苏州工业园区接管了相城的这个地方?

工业园区全面主导 相城区全面推进


根据这次推进会的报道内容,新成立的苏相合作区将在原有的土地面积上进行拓围,范围涵盖相城区的漕湖街道以及北桥街道、黄埭镇的一部分,总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
作为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派出机构,苏相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也将全面负责合作区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各项任务,真正扛起建设和发展的重任。
和原有的“苏相合作”相比,这一次的联合模式将进一步强化体制机制的系统集成创新,明确由苏州工业园区全面主导、相城区全面推进,对外统计的各项经济指标全部纳入苏州工业园区。同时,原先在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内享有的各类发展政策,也将在合作区内全面推行。去年11月,初任苏州市委书记的蓝绍敏在调研苏州工业园区时指出,园区要在“开放再出发”的新征程中,主动扛起“再造一个新园区”的大旗,不断挑战世界的巅峰水平。
而苏相合作区这片市内“飞地”,就应该是苏州探索“再造一个新园区”的初步实践,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破解发展瓶颈、集聚发展势能的关键一招。


在会议的最后,蓝绍敏向苏相合作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三个要求,明确合作区今后的GDP增速要保持每年20%的增长;5年后工业销售超1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30亿元

素材来源:苏州工业园区、苏州规划、网络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