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抹黑“中国是掠夺性经济体”意欲何为?

美国抹黑“中国是掠夺性经济体”意欲何为?

(美国对其他国家或组织发起过多次经济制裁。)

2017年以来,美国把中国的定位从“战略伙伴”修改为“战略竞争者”,并对华展开舆论攻势,频繁指责中国是“掠夺性经济体”,把中国塑造成他国经济问题的“始作俑者”。

美国炒作中国是“掠夺性经济体”,主要目的在于正当化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布局。首先,它指责中国通过技术转移、知识产权剽窃、以国家力量支持的不公正的市场行为等方式对发达国家实施“掠夺”;其次,又指责中国通过“掠夺性贷款”的手段,诱骗借贷国背上沉重贷款,以此“掠夺”他国重要资源。这使得中国的国际形象恶化,为美国遏制中国做足舆论铺垫。

实际上,中国不但不是“掠夺性经济体”,而且经济行为也与“掠夺性经济”不沾边。以西方舆论常提的斯里兰卡的债务问题为例,虽然斯里兰卡在2017年因无力向中国偿还贷款,而将南部的汉班托塔港的控股权交给了中国公司,但该港口依然属于斯里兰卡政府,它的安全和运营完全在斯里兰卡政府

的掌握中。此外,中国对斯里兰卡的借贷,有近三分之二的款项发生在2001至2007年间,利率仅为2%,远远低于当前6.3%的国际主权债券利率,且大部分在20年内可以偿还。另据《南华早报》对斯里兰卡中央银行相关人士的采访可知,斯里兰卡出让汉班托塔港的主要目的是在短期内获得收入,以支付斯里兰卡对西方国家欠下的债务。再如,备受部分西方舆论攻击的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实践中却受到沿线多国的认可,“朋友圈”持续扩大。塞内加尔总统萨勒曾表示,“新时期,非洲需要投资、需要发展。非洲国家不会受任何杂音的干扰,将一如既往坚定地同中国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建设好‘一带一路’,共同构建更加紧密的非中命运共同体”。

反观美国,其所作所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掠夺性经济体”。在加利·霍夫鲍尔(Gary C. Hufbauer)等学者收集的1914至2006年的203个重要经济制裁案例中,美国针对其他国家或组织发起的经济制裁占60%,联合国发起的占10%,而中国仅占2%。另外,诸多国际事件也表明,美国经贸政策的“武器化”倾向十分明显,它倾向于用强大的经济手腕迫使他国服从于美国的命令和利益。正如美国罗德岛大学教授尼古拉·佩特罗(Nicolai Petro)在《国家利益》杂志所言,“美国的外交政策已对经济制裁成瘾”。这些足显美国对全球的经济掠夺本质。

其实,美国不遗余力地指责中国是“掠夺性经济体”,用以先发制人的战略叙事,将中国塑造为国际社会中的“他者”,无非是要边缘化中国,强化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负面观感,最终达到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

(参见:《孙晓 | 美国如何炮制“中国是掠夺性经济体”?》《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