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和辭賦有關的十個典故

歷史上和辭賦有關的十個典故

歷史上和辭賦有關的十個典故

辭賦是我國獨有的文體,在兩漢十分盛行,被國學大師王國維稱之為“一代之文學”。而在中國歷史上和辭賦有關的典故也比比皆是,其中一些至今還被人津津樂道,流傳甚廣。

這個典故出自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賦》,登徒子是楚國的一個大夫。有一天他對楚王說;“玉為人體貌閒麗,口多微辭,又性好色。願王勿與出入後宮。楚王聽了這段話就來問宋玉,宋玉回答說:“體貌閒麗,所受於天也;口多微辭,所學於師也;至於好色,臣無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說乎?宋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裡,臣裡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膚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牆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登徒子則不然:其妻蓬頭攣耳,齞唇歷齒,旁行踽僂,又疥且痔。登徒子悅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誰為好色者矣。宋玉巧舌如簧,竟倒打一把,讓楚王啞口無言。

歷史上和辭賦有關的十個典故

巫山雲雨

這個典故也經常被後人用到,一旦談到男女私情,就用這句成語來比喻。這典故也是同樣來自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序》:“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是說楚襄王和宋玉一起遊覽雲夢之臺的時候,宋玉說:“以前先王(指楚懷王)曾經遊覽此地,玩累了便睡著了。先王夢見一位美麗動人的女子,她說是巫山之女,願意獻出自己的枕頭席子給楚王享用。楚王知道弦外有音非常高興,立即臨幸那位巫山美女兩相歡好。在偉人的《水調歌頭·游泳》裡,寫到“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講到神女就是這個巫山之女。


歷史上和辭賦有關的十個典故


金屋藏嬌

金屋藏嬌這個典故的核心人物是兩個:一個是‘想要藏嬌’的漢武帝劉徹,另一個是‘被藏嬌的陳阿嬌’。大家都知道漢武帝在中國歷史上是赫赫有名;毛澤東《沁園春·雪》裡面的秦皇漢武,就指的是他,‘嬌’就是指陳氏,漢武帝劉徹的原配妻子,大漢孝武陳皇后。有一天大人抱著劉徹問:“徹兒長大了要討媳婦嗎?”膠東王劉徹說:“要啊。”長公主於是指著左右宮女侍女百多人問劉徹想要哪個,劉徹都說不要。最後長公主指著自己的女兒陳阿嬌問:“那阿嬌好不好呢?”劉徹於是就笑著回答說:“好啊!如果能娶阿嬌做妻子,我會造一個金屋子給她住。”這就是成語金屋藏嬌的由來。此典故載於班固《漢武故事》裡面。

千金買賦

這個陳阿嬌,沒幾年就冷漢武帝給冷落了,第一是不會生兒子,第二是年紀又比漢武帝大幾歲。在劉徹二十七歲時候,以‘巫蠱’的罪名頒下廢后詔書:“皇后失序,惑於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璽綬,罷退居長門宮。”自此,漢武帝把陳皇后幽禁於別宮長門宮內,後來她聽人說司馬相如,這個人非常有文采,特別是寫賦寫得非常好,就派人帶一千兩黃金,去求他寫賦。司馬相如就答應幫她寫了。寫了以後就教給所有的宮女唱,漢武帝聽到了也起到惻隱之心,對她稍為好一些了。漢武帝對《長門賦》非常稱讚。《長門賦》是西漢文學作品中的經典作品之一,情深意切,十分感人。

馬遲枚速

這個典故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主要是評價倆個人不同的寫作風格。馬就是指司馬相如,而枚呢?則是西漢著名文學家枚乘之子枚皋,枚乘最有名的文章就是《七發》,後來又很多人模仿他的寫作風格,寫了很多七體,比如傅毅的《七激》、張衡的《七辯》、曹植的《七啟》等等,為漢武帝文學侍臣,漢武帝在射獵嬉遊之際每有所感,就命枚皋作賦。皋才思敏捷,受詔既成。同時代的辭賦家司馬相如為文遲緩,佳作卻多於枚皋。時人將相如與枚皋並稱,有馬遲枚速之說,並雲“軍旅之際,戎馬之間,飛書草檄用枚皋;廊廟之下,大堂之中,文高典冊用相如”。這個評判也頗貼切、公允,恰如其分,抓住了兩人的鮮明藝術特點,誰都不委屈。

雕蟲小技

漢·揚雄《法言·吾子》:“或問:‘吾子少而好賦?’曰:‘然。童子雕蟲篆刻。’俄而曰;‘壯夫不為也。’”按,“蟲”指蟲書,“刻”指刻符,各為一種字體。

先前揚雄對漢賦發表過評論意見的司馬相如說:“合纂組以成文,列錦繡而為質,一經一緯,一宮一商,此賦之跡也。賦家之心,包括宇宙,總覽人物,斯乃得之於內,不可得而知。”他模仿司馬相如的“弘麗溫雅”的大賦,自己寫出了頗負盛名的大賦。可是,到了晚年,揚雄改變了年輕時的態度,對漢賦進行了較為激烈地批評:“雄以為賦者,將以風也,必推類而言,極麗靡之辭,閎侈巨衍,競於使人不能加也;既乃歸之於正,然覽者已過矣。

歷史上和辭賦有關的十個典故

陸海潘江

陸機、潘岳同為西晉文學家,南朝梁文學批評家鍾嶸在評論誇獎時,先印晉代謝混之言:“潘詩爛若舒錦,無處不佳;陸文如披沙簡金,往往見寶。”然後又發表自己意見說:“益壽輕華,故以潘為勝;翰林篤論,故嘆陸為深。餘常言陸才如海,潘才如江。”《詩品》這一誇不要緊,不僅陸機、潘岳有了權威定評,“陸海潘江”後來也成了人們比喻文才淵博的專用成語了。唐王勃《滕王閣序》就寫道:“一言均賦,四韻俱成,清灑潘江,名傾陸海云爾。”

洛陽紙貴

在西晉太康年間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學家叫左思他曾寫過一篇《三都賦》在京城洛陽廣為流傳,人們嘖嘖稱讚,競相傳抄,一下子使紙昂貴了幾倍。原來每刀千文的紙一下子漲到兩千文、三千文,後來竟傾銷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買紙,來抄寫這篇千古名賦。

歷史上和辭賦有關的十個典故

江郎才盡

江郎就是南朝的江淹,他自幼勤奮好學,6歲能詩,18歲就熟背《五經》,可謂才華橫溢,其《恨賦》、《別賦》等華章更是千古奇文。只是到中年突然罷筆,才落了個“江郎才盡”的名聲。歷史上關於“江郎才盡”的解釋版本很多,流傳最廣的說法是,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江淹在涼亭午休,夢到一個叫郭璞的人對他說:“我有一支筆放在你那裡已久,現在應該是還給我的時候了。”江淹摸了摸懷裡,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筆來,於是他就把筆還給郭璞,從此後就再也寫不出美妙的文章了。


擲地金聲

晉朝人孫綽十分博學,擅長寫文章。他在浙江會稽一帶住了十多年,遊覽了浙江的山山水水。一次,他寫成一篇《遊天台山賦》,描寫浙江天台山的自然風光。他對這篇文章非常得意,就把它拿給朋友範榮期看,並說:“你試著把它扔到地上,一定能發出鐘磬那樣響亮的聲音來!”範啟不以為然地說:“恐怕它即便能發出金石樂器般的聲響,也不能切合樂律的聲調吧?”哪知範榮期讀了之後讚不絕口,連連稱道:“太好了,太好了!”後來,人們便用“擲地金聲”來比喻文辭優美,聲調鏗鏘;或是說話堅定有力,意義崇高。也說成“擲地有聲”。

以上十個典故有些耳熟能詳,有些卻鮮為人知,但每一個典故都和辭賦密不可分。大家通過典故來了解辭賦發展的歷史和趣事,也不失為一種學習的方法。

歷史上和辭賦有關的十個典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