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才女,不是黄月英更不是孙尚香,一句话救一家性命

中国历史看风流人物,看忠臣名将,三国绝对是最适合的时代。

三国演义里,荀彧、诸葛亮、陆逊、郭嘉、周瑜,个个运筹帷幄算无遗策,特别是诸葛亮,那是中国历史上智慧与忠诚最杰出的代表,谁的心目中都装着一个摇着羽扇,身着道服,眼中装满了智慧的卧龙先生。


三国第一才女,不是黄月英更不是孙尚香,一句话救一家性命

那有没有聪明的女性呢?肯定有,如诸葛亮的贤内助黄月英,据说是木牛流马的创始人,是诸葛亮师傅刘太公的女儿。

但是三国最聪明的女人并不是她,而是辛宪英。


三国第一才女,不是黄月英更不是孙尚香,一句话救一家性命

辛宪英,祖籍陇西,颍川阳翟人,她父亲是曹魏侍中辛毗,嫁给了卫尉羊耽,她有个侄子叫羊祜也是个名将。辛宪英的家里也是官宦之家,祖上有司隶校尉太常这样的大官,三国时期,辛毗由投靠袁绍到投靠曹操,也是很受重视成为了心腹大臣。

当时诸葛亮跟司马懿斗法,诸葛亮派人前来魏军挑衅,使用激将法,司马懿自然是不上当,但是满营军将都很激动,都要出去打仗,曹魏派出来了辛毗这才镇住了魏将,否则后果不可估量,可见这人很有气势。


三国第一才女,不是黄月英更不是孙尚香,一句话救一家性命

还有个故事是说,曹丕带着大臣们出去打猎,说“射雉乐哉!”辛毗直接回答:“于陛下甚乐,而于群下甚苦。”这种直言劝谏,也的确是有贤臣之风。

辛宪英也颇其父的风采,当时曹丕被立为太子,叫着辛毗一起来喝酒庆祝,搞点娱乐活动。

才年二十多岁的宪英感叹地说:“太子是代替君王主理宗庙社稷的人物。代君王行事不可以不怀着忧虑之心,主持国家大事亦不可以不保持戒惧之心,在应该忧戚的时候竟然表现得如此喜悦,又怎会长久呢?魏国又怎能昌盛?”那个时代的女子能这样忧国忧民,还一针见血看到问题,实属不易。


三国第一才女,不是黄月英更不是孙尚香,一句话救一家性命

然后就是影响曹魏格局的高平陵事件,司马懿举兵,要杀带着皇帝去祭祖的曹爽。

辛宪英的弟弟辛敞作为曹爽的参军,这个时间就一定得考虑该怎么选择,是反司马懿,还是背离曹爽。

姐姐辛宪英告诉弟弟司马懿的目标只是清除曹爽,但是辛敞还是很疑惑,自己到底该选择哪边呢?

辛宪英很自信地说,绝对是司马懿获得胜利,但是你不能不去。因为你职责所在,如果你不去,就是不尽责。不过也不用担心,你也不是曹爽的亲信,你去了,估最后也不会司马懿为难,只需要随大众就好了。结果,辛宪英弟弟还是去了,但是随大流不表态。

司马懿的目的其实就只是要干掉曹爽一人,他也不想节外生枝,那其他的人,他都没有痛下杀手。辛宪英极其敏感准确得捕捉了司马懿的目的,他只是解决对手,不会动摇朝政。


三国第一才女,不是黄月英更不是孙尚香,一句话救一家性命

因为她准备的判断,让自己家弟弟在这次大变故中,能够安然脱身,又不至于坏了名声。

辛宪英的眼光独到,也在于看人。

景元三年(262年),钟会担任镇西将军,辛宪英询问侄儿羊祜:“钟士季出兵去西边干什么呀?”羊祜回答:“这是为了去消灭蜀国呀啊。”

辛宪英淡然一笑,颇有孩子你还太年轻的感觉,辛宪英说:“这个钟会平时做事特别的恣意放肆,这样的人,是不甘心久居别人之下的,我担心他这次可能会想造反。”


三国第一才女,不是黄月英更不是孙尚香,一句话救一家性命

羊祜也害怕,如果传出去自己这就是大罪,所以就劝辛宪英:“我的好姑姑,不要议论政治哈,小心言多必失,引来杀身之祸。”

不说可以,但有一个问题,为辛宪英的儿子羊琇正发民在这次征蜀的队伍中,本来是不让他去,但是军令如山,想请辞也没被批准,那总不能看着儿子跟着造反,去送死吧。

辛宪英力就偷偷的告诉他儿子:“此事必须实行了,你要留心!古时的君子,在家则奉孝于双亲,出外则为守节于国家,担任职务时要慎思你的责任,面对义理时则要慎思你的立场,不要让父母为你感到忧虑。军旅之间,最能令你顺利的,只有仁恕的态度而已!你必须要谨慎留意啊!”

后面钟会果然反了,但是司马昭也不傻,他也料到了。

三国第一才女,不是黄月英更不是孙尚香,一句话救一家性命


造反当然最后还是失败了,钟会也被士兵被杀掉了,因为有了母亲提前的交待,辛宪英的儿子羊琇反对最为坚决:“拒会凶言,临危不顾,词指正烈。”所以羊琇但没有因此受到牵连,后面还得到了表扬,封官加爵了。本来可能是祸及全家的事情,多亏辛宪席话,让家人免于祸事了。

梁启超这样评价她:“以敬姜之德、班昭之学、秦良玉之勇毅、辛宪英之清识、李易安之词章、宋若宪之经术,列于须眉男子中,亦属凤毛鳞角。”实属难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