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道德经:无为就是按客观规律作为

接着谈“无为”的智慧与应用。今天谈无为在解决问题方面的应用。

正解道德经:无为就是按客观规律作为

我们都知道: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客观的发现问题,发现问题的真相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一旦客观的发现问题的真相,那么答案就在问题的背面,答案与问题就是一阴一阳,问题即答案。

那么,要客观的发现问题,要靠什么呢?

要发现问题的真相,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就是:跳出自我的情感偏好和自我意识的局限性,去发现原原本本、客观存在的问题症结。

这就是“无为法”。自我意识就是尘埃,当尘埃被剥离走了,金子(问题)就自然亮出来了。

“无为法”的精髓就是不用自我意识去作为,跳出自我的本位主义、跳出自我的局限,要活在客观真实的世界里,而不是自己臆想的世界里。因此,无为就是顺着客观事实、顺应着客观规律去作为。

客观就是实事求是,而不是主观臆想

人类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真相的过程,而不是发明的过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等,都是一种对客观真理的揭示,而不是个人创造的理论。

发现真理唯有靠客观,客观就是实事求是,就是与事实为友,就是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邓小平领导中国的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方法论就是:实事求是。

他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说道: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他老人家的伟大,在于没有被各种条条框框的理论给束缚住,而是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和问题导向,去切切实实的去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在企业经营中,我们经常讲一个词叫:战略洞察力。所谓的洞察力就是发现问题真相的能力,就是客观定义问题的能力。没有战略洞察力,就无法制定出有效的战略,因为一切战略都根植于对于社会真实问题和顾客真实需求的客观发现中。

按客观规律办事,则大道至简

如果我们解决问题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想,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那么复杂的问题可以被简化。

因为复杂的本质是因为没看到客观真相,活在对困难的想象中,一旦看到客观真相,那么一把钥匙一把锁,一个萝卜一个坑,问题就很简单。正如庖丁解牛一样,“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这句话的意思是: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

这就是按实际规律办事,尊重牛体客观的结构,这就是无为法,没有任何一个废动作,没有乱作为。

那么,如何做到真正的客观呢?

答案就在客观二字身上,有“客”的视角,才有正确的“观”。客就是旁观者,就是“无我”,就是剥离自我意识局限性的客观观察,像一个明镜一样,找出事物本来的样子,就是“无为”。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情感的偏好”,就会出现“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的角度,或者自己习惯性认为的角度。

​“观”是老子开智慧的一个重要方法论。道德经上说: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老子就是靠正确的观,获得“知天下”的智慧。

正确的观就是:超以象外,得其圆中。也就是跳出事物看事物,才能看到事物的真相。我们之所以看不到庐山,是因为我们本身就在庐山之中。庐山之外看庐山,方见庐山真面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