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道德經:無為就是按客觀規律作為

接著談“無為”的智慧與應用。今天談無為在解決問題方面的應用。

正解道德經:無為就是按客觀規律作為

我們都知道: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是客觀的發現問題,發現問題的真相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一旦客觀的發現問題的真相,那麼答案就在問題的背面,答案與問題就是一陰一陽,問題即答案。

那麼,要客觀的發現問題,要靠什麼呢?

要發現問題的真相,最重要的原則和方法就是:跳出自我的情感偏好和自我意識的侷限性,去發現原原本本、客觀存在的問題癥結。

這就是“無為法”。自我意識就是塵埃,當塵埃被剝離走了,金子(問題)就自然亮出來了。

“無為法”的精髓就是不用自我意識去作為,跳出自我的本位主義、跳出自我的侷限,要活在客觀真實的世界裡,而不是自己臆想的世界裡。因此,無為就是順著客觀事實、順應著客觀規律去作為。

客觀就是實事求是,而不是主觀臆想

人類的發展歷程,就是一個不斷髮現真相的過程,而不是發明的過程,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等等,都是一種對客觀真理的揭示,而不是個人創造的理論。

發現真理唯有靠客觀,客觀就是實事求是,就是與事實為友,就是堅持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

鄧小平領導中國的改革開放,最重要的方法論就是:實事求是。

他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中說道:實事求是,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過去我們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勝利,是靠實事求是;現在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同樣要靠實事求是。

他老人家的偉大,在於沒有被各種條條框框的理論給束縛住,而是堅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堅持實事求是和問題導向,去切切實實的去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

在企業經營中,我們經常講一個詞叫:戰略洞察力。所謂的洞察力就是發現問題真相的能力,就是客觀定義問題的能力。沒有戰略洞察力,就無法制定出有效的戰略,因為一切戰略都根植於對於社會真實問題和顧客真實需求的客觀發現中。

按客觀規律辦事,則大道至簡

如果我們解決問題不是靠自己的主觀臆想,而是堅持從實際出發,堅持按客觀規律辦事,那麼複雜的問題可以被簡化。

因為複雜的本質是因為沒看到客觀真相,活在對困難的想象中,一旦看到客觀真相,那麼一把鑰匙一把鎖,一個蘿蔔一個坑,問題就很簡單。正如庖丁解牛一樣,“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這句話的意思是:順著牛體的肌理結構,劈開筋骨間大的空隙,沿著骨節間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順著牛體本來的結構。

這就是按實際規律辦事,尊重牛體客觀的結構,這就是無為法,沒有任何一個廢動作,沒有亂作為。

那麼,如何做到真正的客觀呢?

答案就在客觀二字身上,有“客”的視角,才有正確的“觀”。客就是旁觀者,就是“無我”,就是剝離自我意識侷限性的客觀觀察,像一個明鏡一樣,找出事物本來的樣子,就是“無為”。有“自我意識和自我情感的偏好”,就會出現“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的角度,或者自己習慣性認為的角度。

​“觀”是老子開智慧的一個重要方法論。道德經上說: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老子就是靠正確的觀,獲得“知天下”的智慧。

正確的觀就是:超以象外,得其圓中。也就是跳出事物看事物,才能看到事物的真相。我們之所以看不到廬山,是因為我們本身就在廬山之中。廬山之外看廬山,方見廬山真面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