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天使”戰疫情,如何做到了老子“無為”之舉?


“白衣天使”戰疫情,如何做到了老子“無為”之舉?

《道德經》第六十三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大小多少。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天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疫情下“暫停”鍵的中國,還沒完全從疫情下恢復過來。突然之間,世界其它國家也緊接著按下了“暫停”鍵,這可以說,是當下全人類面對的危局。這次疫情不但危及到人類健康的問題,還有諸多的經濟問題,生存問題等等。

1、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以“無為”的態度去作為,以“無事“的方式去做事,以沒有的味道作為有味道。

生活在“中國”這片大地的我們,真要知足。在國家領導人的治理下,我們有完善的體制,遇到大災大難,我們一起扛,堅信靠我們自己打贏這場突發的戰役。

這次疫情屬湖北“武漢”為重災區,清一色的“白衣天使”扛起了英雄責任。他們有愛人,也有孩子與父母,照樣離家奔赴前線。在為期40天封城計劃的日子裡,他們付出太多的艱辛與勞苦。幫不上忙的我們,只能捧著手機,流著眼淚看著他們一個個身單力薄的身影在前線繼續奮鬥。

其實,他們並沒有想成為一名英雄,只是在國家與人民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慷慨救義。以“無為”的態度做“有為”的事,老子的“無為”是思想意識,說人不要有太多雜念,安住在自己選擇的人生道路上做好自己,深耕挖掘自己的潛力,做好不備之需。

天災人禍是自然規律,天道運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類的能力在天道面前是很薄弱的。萬物為道所生所養,如果人類生存文明不符合道的運行規律,那麼天道自會進行調整,讓人類奮勇自發去面對。

老子的“無為”思想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讓人類知道,你來這世上最終要幹嗎的?不單是吃喝玩樂。只要生而為人,總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做,“這件事”或許是夢想與志向,或是興趣愛好,或許只是做為普通人。最重要人類自己要主動找到“這件事”,自然天賦顯現,尊道而行。

人的生命何其珍貴,“白衣天使”奮勇自發去做了“有為”之事。這些可愛的天使們,他們何曾想過自己這一生會經歷一段救國救民於水火的大事。如果沒有“無為”的思想意識,提前做好自己人生之責的準備,那麼這次“災難”的到來,能扛起重擔的人又在哪呢?

只貪求生活玩樂的人生,是沒有生命意義的人生,本質是沒有思想意識的人生,在老子“無為“思想裡,所表達是人一生相當於白過了。“本該”把生存當成填飽肚子,身體健康就足夠了。而過多的貪求身外之物,不但消耗人的生存本能,還會為人類自己帶來災難。

“心不明,不得其志”這句話是儒家思想要領,指出人內心不清明,就達不到明心見性的本質。無法認知自己,就看不清身邊的人事物發展規律,那麼選擇人生道路也未必真是自己的志向。

老子用“無為”思想意識做“有為”的事,孔子用“明心見性”做“人生志向”的事。這兩位聖人在傳達同一個含義,“人生來,要做事”,做自己的事,而非他人的事。

“白衣天使”戰疫情,如何做到了老子“無為”之舉?

2、大小多少。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天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大生於小,多起於少,天下之事不受大小之分。用恩德去報答怨恨。解決困難的事要從容易的地方開始著手,做大事情要從細小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難事,一定從容易的地方開始;天下的大事,必定從細微的小事開始。因為有“道”的聖人永遠不認為自己在做大事,才能把大事做成,成就了別人也成就了自己。

A大小多少。

當人用“主觀意識”去選擇做一件事時,一定是想做大事,不想做小事,以崇拜痴迷於某個“人物”或者“事物”為先。這裡老子就提出天下之事不分大小,最主要找到“自己要做的事”,找到了也是從小事、當下能做的事開始。

B抱怨以德。

“抱怨以德”在當下國際疫情,相當體現了“大國擔當”德性修為,治國平天下的重任。在國內疫情還處在可控狙擊發展傳播的時局下,國家領導人用一個省幫扶一個市的策略進行有效解決疫情帶來的危機。給全國人民帶來振奮人心的場面,也讓國人之間更加的和諧。

國際疫情發生扣動全人類的心玄,雖然遠在千里之外,但我們知道,那裡還有我們的同胞,還有不少一直為祖國爭光的華籍人士。他們也是我們的親人,“絕不放棄一個,絕不丟棄一個”一直是中國領導人的使命,但這次不單是為了自己的家人,更是為了人類和平友好發展要去做的事。

當國內疫情得到全面解緩,“白衣天使”們在這個時候,本該可以回家稍作休息,可是當下國際疫情突發而來,“中國英雄”要上升到“國際英雄”繼續奔赴前線。報道已出,“一省包一國”,最近這幾天,中國救援隊開始陸續出征世界各地:

上海醫護人員遠征支援——伊朗

江蘇醫護人員遠征支援——巴基斯坦

廣東醫護人員遠征支援——伊拉克

四川醫護人員遠征支援——意大利

…………………………………………………………………………………………………………。

當下國際友人需要我們,我們就要挺身而出,“大國”風範不是自居,這是國際友人自提的宣號。在過去歷史中,中國的災難並沒有得到國際友人的幫助,我們是奮發自強的站起來了。但是,歷史只代表過去,人類文明需要向前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種遠大理想,需要每個國家都要往前走一步。建立偉大時代的“地球村”,這是全人類的使命。

“抱怨以德”大用在國與國之間的友好發展,小用在人與人之間的親和往來,如果說,這個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文化與人德修為可以做到如何地步,人言未定,天道自定。

C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天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負陰抱陽”永遠體現了人性的弱點,用自己主觀思想,給行為下命令。

昨天看頭條,有個心學領域作家,寫道“大腦”只是人身器官,並非起主導作用,所以“主觀意識”的人一般很難有“心性”思維。意思是做人做事心不到位,那麼在行為體現上是“無意識”的狀態。通常,這樣的人做事在當下很難成功的。

修遠,非常認同這位作家的觀點,老子道的思想提出“靈先動,心跟隨,心先動,腦跟隨,腦先動,身跟隨”。這是一套“立體思維”模式,腦先動的人,行為模式是有侷限的,缺少自我探索的創造能力,那麼想要做成一件大事,相當的困難。

“只要好不要壞,只想大不想小,只看惡不看善”,這都是缺少“立體思維”模式,主要是缺少人生磨練,沒有用心體會,感受到身邊人事物的發展規律性。

D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得道”的聖人明知自己做的是大事,但從來都不認為自己在做大事。相反,把大事當作小事一樣認真對待,顧然能做好大事,不以“聖人”自居,只是完成自己的使命,持道而成,符合自然規律性。

不以“聖人”自居,這是德行天厚的行為。修遠,經常會抬頭看天空,低頭看大地。天雖然高高在上,地雖然低低在下,可是他們誰也沒表達出你高就沒我低存在價值 ,你低就沒有我高那麼高貴。相反,他們跟人類的不同處在各自的位置做好自己的事,高不彰顯自己的高,低不掩蔽自己的低。無條件為人類帶來生長與發展,沒有要求回報,更沒覺得付出是一種吃虧的事,我想這就是天地存在的價值吧!

“白衣天使”戰疫情,如何做到了老子“無為”之舉?

3、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輕易允諾別人的要求,一定很少守信用;把事情看得太容易,遇到的困難就一定多。因為,有“道”的聖人遇到事情都把它看得很困難,所以最終沒有困難。

炸一聽老子這一番言論,是真得很難去理解。但是在生活工作中,仔細去觀察身邊的人與自己交往的朋友,還真是這回事。

修遠,以前也會輕易答應別人的要求,比如說,參加一個招商會,其實心裡十二分的不願意去,可是為了面子,總會違心去做了,結果心情就很不好,還不覺得是自己的問題。時間長了,下次再有這樣招商會,嘴巴雖然答應了,一到時間,準會找個理由,不守信用的違約。

去了心裡不舒服,不去就違約,這可不好受。隨著對自己認知加深,越發覺得,不想去,直接拒絕。又不違背自己的心,也不違約是最好的方式。不要在乎自己的面子,更無需在乎失去朋友的問題。

一個人,如果老做違心違約的事,不合道,先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自我認知”提升是循環階進的,大多數人,都是從未知開始。修遠也不例外,在前十年,每想做一件事情,心裡總想得很容易,可實際結果上是相反,困難重重,挫折多多。最重要,自己根本想不明白,這到底是為什麼?為何人家做事如此輕鬆,怎麼到自己這裡,失敗那麼多 。當我讀起《道德經》時,才明白,把一件事想得過容易,這是自己實力不足與膚淺的認知所造成。“不知自己”是一種成長的必然階段,在失敗中自省反思的成長每個人都少不了。

修遠,通過閱歷的磨練之後,才漸漸明白一些。老子說的“道”為何幾千年來,很少人能通透領悟到本質。“觀想意識“與“主觀意識”是相反的,而我們大多數人都處於“主觀意識”決斷裡,想要成功真得是難上加難。

“聖人”之所以是聖人,他的思維已經跳出“常人”思維。只要我們沒有“自知意識”對自己進行開拓探究,那麼想要認知到“道”是何其困難。

老子的“無為”思想意識是“空洞”的,沒想過做英雄,自然就做了英難;沒想成為富豪,自然就做了富豪;沒想過成功,自然就成功了。

“無為”是一種玄妙的道思,內心留出空間,空間才能起到作用,才能做“有為”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