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以腳踏實地爲上,不要空談「無爲、無我、放下」!


修道以腳踏實地為上,不要空談“無為、無我、放下”!


諮詢、交流,請加私人微信號:M413119

修道以腳踏實地為上,不要空談“無為、無我、放下”!

有人說:“修道的目的不是破除我執嗎?怎麼在道長這裡反而成了執念呢?”這不是一人之誤區。

很多人都有這種誤區,也是不少道教圈文章中常見的通病。這個通病拿粗話說就叫“小姐的身子丫鬟命,”“不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等,是人的常見病,社會中大家也經常看到。

就社會觀察和歷史經驗來看,這種病的治癒率並不高,因為病根在他的現狀!當丫鬟的人非要過小姐生活,只能吃半碗飯的人非要裝自己能吃十碗造成的,當事人不敢正視自己才造成這種笑話。

同樣這裡就算把“無為、無我、減法”到底是什麼說清楚,還是很難改變這種心態。

一、無為

無為出自《道德經》,書中對無為說的很清楚,是王侯,不是普通人。如“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候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儒家經典說無為也是說王侯,如 《論語·衛靈公》:“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所以說無為這個概念從一開始就不是給普通人的,而是給領導者的,這是一種管理藝術,統治之道。大家也可想想如果一個普通人啥也不幹,追求無為,他的名聲是啥樣?

作為一個普通人標榜自己清靜無為,很像是屌絲學習王思聰充幾十萬打遊戲,完了覺得自己和王思聰一樣了,可笑之餘更讓人覺得可悲!

而無為在內修上的概念,也不是啥也不幹!大家可看成仙作祖的道教先輩,看成神裡廟的華夏先神,這些楷模可有一人是懶漢?有一人是啥也不幹而成道的?他們都是大英雄,大丈夫啊!都有非凡之毅力,絕非是空談無為之懶漢。


修道以腳踏實地為上,不要空談“無為、無我、放下”!

二、無我

無我或者說我執是佛道共有的概念,但佛家更為看重,而且很可能是佛教進入中國後影響道教才出現的!而且也不是簡單的不要“我”了。

如漢傳大乘佛教中的禪宗是我心既佛,即便是小乘藏密,無我都不是一開始就要搞的,都是要先找我。

所以說即便你是修佛的,先求一個更好的自己,從內尋找力量並不矛盾。如果你是修道的,修道不是一條路啊!大道三千,但三千大道皆是人來做,道家破我執,然後是尋真我,非是不要我。

更何況破我執在道家也不是一開始就讓你做的,這就蓋房子一樣,要蓋一百層樓,非要急著蓋九十多層,這蓋得好嗎?


修道以腳踏實地為上,不要空談“無為、無我、放下”!

三、減法

“為學日益 ,為道日損。”有些就把這句話理解成不能學習,要不斷的放下,這個就太奇怪了。

道家先輩無一不重視知識的積累,老君本身就是圖書管理員,如果讀書學習有壞處,道家先輩豈不都是壞人?留下那麼多書和知識給我們學?不直接留一句你別看書就好。

放下是對的,但放下是結果,不是方法。

因為你捨棄一樣東西,必定會再抱起一樣,這就是捨得之理,也是人的常態,就像網上的段子,抱著磚頭無法抱人,但放下就沒飯吃了。所以說如果以放下,結果還是會拿起,是搞錯了方法。

而且大家要注意一件事!古往今來傑出的道家人物都是人傑,不是啥也不能做的廢物,如果一個人啥都放下不做,別說達到先賢的境界了,過好普通人的生活都困難。

為什麼為道會日損,司馬遷他爹司馬談在《論六家要旨》中說的非常清楚了“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你專一了,不就放下了嗎?

這就像老君爺說的“為學日益 ,為道日損”,當你有了專注的事情,專注的方向,那麼你必定會放下很多,而專注本是道教修身養性,性命雙修必要之能,對大家在社會上工作學習也是用途廣泛。

大家如果看道教文章,道教內容覺得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就可以想想道教尊奉的神仙,這些神仙是指路明燈!這三個問題如果讀者瞭解神仙功績事業,就不可能相信這些錯誤的說法。


修道以腳踏實地為上,不要空談“無為、無我、放下”!

我們經常講“修行”。修什麼?行什麼?“修”就是轉變觀念、轉變心態,轉向慈悲心、清淨心、平等心,這就是“修”。

“行”就是實踐,就是去做,當然也包括了不去做。即該做的要做,不該做的堅決不做。這就是“行”。行,還是來自於心。所以,“修行”也叫“修心”。什麼是“修行”?

在生活中,我們會有很多的心理不平衡。一件小事、一句微不足道的言語、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引發一個不幸的後果。其根源就在“心理不平衡”,或者叫“嫉妒障礙”,這是沒有智慧的人的通病。

妒忌心重,嗔恨心重,見不得別人的好。心理不平衡,心存惡念,那就很可怕。無風三尺浪,平地起風浪。要警惕你心內的毒焰。

看看汙水是從哪兒流出來的?要治汙水,必治汙水之源。“正本清源,汙水乃治”。自淨其意,就是從源頭解決問題。

一個人生病了,他只看到病、痛,看到身體的某一部分出了問題,卻看不到自己“看不到的東西”。比如說:你的心態、心念、情緒、氣、性格、性情。其實,這些是你看不到的東西,卻與免疫力很有關係。情緒低落、悲觀絕望,對免疫系統的傷害最大。

健康,靠的是免疫力。道學、修道,就是提倡心理的免疫力,增強心理的免疫力。

你每天打掃房間,清洗用具,清潔環境,這很好。但是,更重要的是打掃自心,清洗情緒,尤其打掃自心的染汙,清洗負面情緒,清潔自己的心靈,這就是“心靈的免疫力”。有信仰的人,是最平靜的人。最平靜的人,才是最有力量的人。一切都在“自心”。

圖文源於網絡,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與立場,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異議請聯繫處理。

END

修道以腳踏實地為上,不要空談“無為、無我、放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