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下的教育 ▎民辦幼兒園在困境中掙扎

對民辦幼兒園來說,無疑正經歷著至暗時刻。

提到民辦幼兒園,很多網民頗有微詞,虐童、高收費、小學化等等,諸多扎人眼球的負面新聞,讓大家已形成固有思維,這無可厚非。

小愛有兩個觀點需要特別強調:一是絕大部分民辦幼兒園是遵紀守法的,是懷有仁者愛心的,有的舉辦者、園長是有教育情懷的,並不全是逐利。二是高收費的貴族幼兒園是少數(現實中也有的家庭願意花大錢買更優質的教育服務),大部分民辦幼兒園是普惠性的,是工薪階層能承受得了的,不能一概而論。

實際上,無論你喜不喜歡,民辦幼兒園已如人的毛細血管,遍佈大江南北,覆蓋城市鄉村。據教育部2018年統計數據,全國民辦幼兒園有16.6萬所,佔全國總數的62.2%;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2639.8萬人,佔全國總數的56.7%。從幼兒園所數、在園人數上看,民辦幼兒園重要性不言而喻,對幼教事業發展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困境中的民辦幼兒園

疫情之下,中小學開學接連延期。由於幼兒自理能力不足,又易感,幼兒園開學更是放在了其他學段之後。孩子不能入園就沒有收入,但是房租、人員工資、各種社保、維持運轉的各種費用需要照常開支。根據有關機構對疫情下民辦幼兒園經營狀況的調查報告顯示,延期開學期間每月支出在10萬元以內的佔38.2%;每月支出在10-50萬元的佔42.7%。從賬面現金上看,近60%的已無法維持正常運轉。

連月零收入,諸多民辦幼兒園面臨生存壓力,發出求救之聲。

壓力之一:租金。很多民辦幼兒園是租用商鋪或者社區居民樓,房租成本高。據知情人士透露,租金佔到幼兒園運營成本的20%-30%。儘管國家出臺了減免房租的政策,但不少民辦幼兒園大多租賃的是個人房產,並不在減免政策範圍內。

壓力之二:債務。隨著幼兒園辦學門檻提高,特別是要求獨立的戶外活動空間,近些年新建獨立園舍的民辦幼兒園多了起來,基本建設加上裝修、玩教具採購等費用投入,動輒幾百上千萬元。如果尚在還債週期,存在高額的銀行還貸。

壓力之三:人員工資。人力資源成本也是一大壓力,幼師、保育員本身就是低薪階層,如果不按月發工資,她們生活堪憂,勢必大量流失。疫情期間,為了穩定生源,幼師們還得做與家長溝通、網上招生等大量工作,穩師資就得保工資。

壓力之四:各種稅費。

如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

如何幫助民辦幼兒園“活下去”

2018年國家下發的《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普惠性幼兒園就讀兒童達到80%。要達成這個目標,僅靠公辦幼兒園是遠遠不夠的,離不開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貢獻。這個特殊時期,如果不採取積極措施扶持的話,有的民辦幼兒園就可能堅持不到開學時間,部分幼兒到開學時就會“無園可上”。

今天教育部發出通知,要求各地要把為民辦幼兒園紓困解難作為當前一項緊迫任務,採取有效措施支持化解民辦幼兒園面臨的實際困難。小愛認為,要讓民辦幼兒園“活下去”,必須打出政策“組合拳”。

第一,財政資金補助。針對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按照學位給予一定財政資金補助,緩解租金等壓力。鼓勵業主(房東)減免租金,對在疫情期間為民辦幼兒園減免房租的企業,由政府給予一定資金補貼。如北京市發佈規定,經區級教育行政部門認定且符合市級財政補助條件的民辦普惠性幼兒園,按照2020年1月的在園幼兒數,將2020年1至6月的生均定額補助給予一次性預撥。

第二,提供貼息貸款。商業銀行適當發放貸款,等疫情過去之後,民辦幼兒園只需要還本金,政府予以貼息。

第三,減免相關稅費。減免社保,延期繳納五險一金等。如河南省發佈意見,對於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其他參保單位因疫情影響不同程度遇到了困難, 2020年2月至4月共3個月,減半徵收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部分。

第四,發放穩崗補貼。民辦幼兒園有大量的從業者,扶持民辦幼兒園度過難關,也是穩就業。如廈門市鼓勵加大對民辦幼兒園的穩崗扶持和招工補貼,給予未裁員的民辦幼兒園一定資金補助。

學前教育面對的是稚趣童真的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做的是陽光的事業。小愛堅信,病毒霧霾是暫時的,陽光總在風雨後,民辦幼兒園肯定能平安度過這次難關,堅強的走下去。

(編注:昨天小愛以《“戰疫”下的教育 ▎盤點哪些教育經濟很受傷》為題,其中分析了民辦教育受到嚴重衝擊。很驚喜,今天下午看到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關於做好疫情防控期間民辦幼兒園扶持工作的通知,真是民有所呼,政有所應,必須給政府部門的為民情懷和高效工作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