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难封是性格原因导致

说起李广就不得不说那个千古名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为啥难封?和卫青有关吗?个人认为纵观李广一生,自负,自大的性格是决定李广一生磨难的主要原因,自杀也是其性格最终的体现。

李广难封是性格原因导致

我们对李广的认知其实是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在里面起作用,读完《史记李将军列传》对李广最大印象是什么?能记下的更多的是传奇的事迹,而这些事迹正好是满足个人心中的英雄憧憬,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甚至自己就幻想是李将军,李广冲陷折关及格猛兽,斩将拔旗。以领数十人主动出击与数千人中射杀对方大将,然后潇洒离去。赋闲在家打猎,竟然一箭射进石头,身陷敌阵竟然在数万敌人中翩然离去,还斩首甚众。这么一位传奇的将军,却到死也没能封侯,而且愤恨自杀,难道不让人叹息吗?这也是历代诗人笔下李广的形象,王昌龄的《出塞》诗中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高适《燕歌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而唐初四杰的王勃在《滕王阁序》更是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来表达自己身世的艰辛和对李将军的叹息。这些都是千古名句,也影响了后人对真相的了解。

仔细品味《史记李将军列传》,第一次立功"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第二次立功,随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取旗,显功名昌邑下",我们不得不承认李广擅长格斗。还有其他的功绩吗?真相是没了。剩下的就是及其魔幻的经历,摆空城计,射石头,被抓后逃跑等等,司马迁老爷子用动人的故事向我们传达李广是一个无畏、无惧、英雄、强悍的将军形象。却将李广所有的失利,无战功隐藏其中一笔带过。最后李广还得到了这样评价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如此高的评价,在后人眼中神一样的存在。但问题是,无论哪朝哪代,军人的升迁都是按照战功来计算的,俗话说无功不受禄,就是这个意思。就算是卫青,汉武帝想封赏他,那也得先有战功才行,有人说是汉武帝打压李广,想让卫青建功。我就笑了,汉武帝让卫青建功不假,汉武帝和李广过不去有点想当然了,汉武帝还不至于。我们先看一下李广的其他事迹,李广在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各地都当过太守,没有升职过一次,都是平调。为啥,估计是在任上激化了敌我矛盾,没事挑起事端,只好被平调走。

《史记》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估计汉武帝也是无奈的。心里在泪流满面:让你做防御防守就好了,别没事出去撩了好吧!我们现在主要政策是安定!没见我都和亲了吗?老待在一个地方你还不惹出大麻烦!调!调走!。

李广难封是性格原因导致

当然还有一个例子证明李广的这种自大。元狩四年,李广随卫青出征,那时李广年事已高,所以汉武帝让他打侧应。

《史记》:"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典型的自以为是不,听指挥,自作主张,自大!自负!结果贻误战机。而且他个人心胸也有些狭隘。 一次外出晚归,经过霸陵因为不合汉制,霸陵尉不予通行。李广便问他"你可知道,我以前是将军",霸陵尉回答"别说以前是将军,就是现在是将军你也不能过。这里霸陵尉的话好像不太好听,但至少他在做自己的工作,而且严格执行。结果是什么?《史记》:"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後韩将军徙右北平。於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因为这么一点个冲突,李广记仇了,还实施报复了,此事虽然被武帝谅解,但作为征讨杀伐、威震一方的军中大将,对待一个小人物睚眦必报、恃强好杀的性格让汉武帝有了深刻印象,在同僚中也使自身形象大打折扣。

李广难封是性格原因导致

所以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一开始"格猛兽"的评价应该是对李广最中肯的评价,严格来说李广个人能力极强,为人则太差,自大的性格,长期没有战功,不能封侯的现实,对李广本人的心理也有极大的打击,所以当他最后一次出征就完全我行我素急功近利了。而且变得怨天尤人满腹牢骚,所以他死的时候说: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这和另一个英雄项羽在乌江自刎:"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也,非战之罪。"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有区别吗?呵呵,自找的。

李广的功劳主要表现在他一生力战数十载,七十余战争中经历的血与火的考验。但是,李广的性情更像是随心所欲的江湖游侠,而不是一个严肃规整的将军。李广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和卫青有关系吗?我觉得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