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腾的寒冬

跟一些陷入困境的“造车新势力”一样,拜腾也中招了。

3月份的工资还没有发,而且核心高层也要参加C轮融资。

也就是说,从去年9月的法兰克福车展就一直喊到今年的“即将完成C轮融资”,实际上并没有完成。

拜腾的寒冬

拜腾南京工厂

按照拜腾的说法,这轮融资是一汽领投的,总额也高达5亿美金,现在却需要自己的高管掏钱来补这个窟窿,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融资额度根本就没有宣称的那么高,要么是一汽投进来的钱已经被烧光了。

这就难了。

现在的行市明摆着,而拜腾还迟迟没能把量产车推下线。

尽管戴雷一直说手中有超过5万或者6万份订单,其中欧洲就超过2万份,但没人知道真假,而且这种订单也不是那种铁粉订单,而是可以随时取消。

最重要的是,即便这几万份订单真的存在,但是如果迟迟无法落地量产车,这些订单早晚要流失到竞争对手的手中。

拜腾的寒冬

拜腾南京工厂

拖欠薪水是危险的一步,因为这意味着公司内部将会人心惶惶,裁员更是一个靠融资驱动的创业公司的不可承受之重。

另外疫情的暴发对于拜腾来说堪称雪上加霜。

因为整体汽车行业陷入泥淖,其他车企还能靠之前的一些积累艰难度日,但是对于拜腾来说就是灭顶之灾,因为直到现在还没有一辆车卖出去,也就谈不上现金流,更谈不上新的投资——这大概就是高管自己出钱参与融资的原因之一。

没人知道这场疫情将会延续多久,也没人知道疫情过后还有没有博郡这杆大旗。

拜腾的寒冬

拜腾M-Byte

有哪些是可以总结的教训?

也许过于超前的“国际化”,或者海外战略尽管搞来了韩国和日本的小额投资,但还是要背一部分的锅。

拜腾多次参加类似于CES,或者法兰克福车展这样虚大于实的大型活动,这当然是在学习当年特斯拉的做法,但拜腾毕竟不是特斯拉,却因此花了很多冤枉钱。

另外就是起步初期,股东之间关系复杂,而且人事变动也比较多,毕福康的离职多多少少反映了这家电动车初创企业内部的尖锐对立,这一切拖慢了节奏,导致错过了那一波发展黄金期。

拜腾的寒冬

拜腾活动现场

拜腾会不会就此一蹶不振?

还不一定。

尽管量产车还没有开卖,但是工厂已经建好了,设备也安装就绪,跟贾跃亭的“我只差5亿美金”不同的是,拜腾也许是距离“临门一脚”最接近的电动车企业,而且M-Byte看起来也确实有一些卖点。

这是拜腾的优势,但前提是要熬过这个要命的冬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