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書法一定要“狀如算子”?看看這些結構特殊的字如何靈活處理

小篆有其嚴謹的法度,工整規範的結字要求。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分析過結體特點,多數情況下,其長與寬的比約為

4:3,字形趨近於長方形,且重心偏上,呈現上緊下松的姿態。

小篆書法一定要“狀如算子”?看看這些結構特殊的字如何靈活處理

但是書家在通篇的書寫創作中,不可能一成不變的刻板運用,而是會根據字形做出不一樣的改變。這也是書法的魅力所在,既有約定俗成的規矩,又有打破常規的變化。所以我們在臨寫的過程中,不能機械的統一化處理,而是要仔細讀帖,把不同之處給找出來,把特點展現出來,才能進一步增強書寫能力,臨寫也才能更到位。

小篆書法一定要“狀如算子”?看看這些結構特殊的字如何靈活處理

尤其是遇到一些特點鮮明的字,循規蹈矩的結體思路並不適用,寫出來也並不協調。那要怎麼調整呢?我們從鄧石如小篆《千字文》中,挑一些例字來進行分析。

一、底部為橫畫的獨體字

與楷書橫畫多帶“抗肩”的特點不同,小篆的橫畫以“平穩”為特色。尤其是當獨體字最後一筆為長橫時,更為明顯。此時字的重心必須要調整,從偏上的位置往下轉移。

小篆書法一定要“狀如算子”?看看這些結構特殊的字如何靈活處理

”上、之、土“

例如這個幾個字:“上、之、土”,它們的特點都是上部舒展,下部緊湊,重心偏下,最後一筆長橫穩定住整個字的姿態。所以在寫這幾個字的時候,為了避免線條過於呆板,底部的長橫需要略微呈現出一定的弧度,但要注意起筆與收筆的位置平齊。

二、半包圍的字

一般來說,一幅作品中每個字的大小要基本一致,但是在小篆中,半包圍的字往往要上下收縮,寫得略小一些。

小篆書法一定要“狀如算子”?看看這些結構特殊的字如何靈活處理

例如:“巨、臣”。因為筆畫均間是小篆的結體規律,這幾個字如果要按照套路寫成4:3的比例,就會顯得瘦長,同時因為內部筆畫較少,字形會不緊湊,給人以鬆散的感覺,也就是“中宮”不夠收緊。

小篆書法一定要“狀如算子”?看看這些結構特殊的字如何靈活處理

“巨、臣”

三、全包圍的字

全包圍的字,如:“因、國、圖”。它們雖然字形還是趨近於長方形,外部輪廓的書寫就不能一味套用“上緊下松”的規律了,那樣會顯得字形肥胖臃腫。正確的處理方法,是把外框寫得稍微有些“上寬下窄”,下部要內收些。如同一個人的上半身,肩部略寬腰部略窄,才是健美的身材;反過來肩膀窄而腰部寬,就沒有美感可言了。

小篆書法一定要“狀如算子”?看看這些結構特殊的字如何靈活處理

“國、圖、因”

綜上所述,我們在臨習字帖的過程中,既要通過讀帖仔細觀察每個字的字形特點,也要善於總結規律,去思考為什麼原帖要如此書寫。這樣就可以避免臨帖中陷入套路化的思維方式,寫得缺乏變化“形如算子”。當然,變化也是有依據,有條件的,不是信馬由韁。不斷地分析總結,才能讓我們的書寫水平,更進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